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策略 谭乔尹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7期   作者:谭乔尹
[导读] 摘要: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当前人们对电能的需求是相当大的。
        (广东粤能电力有限公司  525000)
        摘要: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当前人们对电能的需求是相当大的。因此,在科技日益创新的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在电力系统中普遍应用。通过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缓解人力劳动力,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运行;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策略
        引言
        现如今,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这也是我国电力系统发展大势所在,更是城市通信技术和电网技术革命的核心所在。电力系统应用电气自动化控制,不仅能极大地提高电力运行效率,改善传统人工为主的电力系统运作模式,解放企业员工,而且能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因此,详细分析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实际运用。
        1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简介
        电气工程自动化在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自动控制技术能够降低实际生产中的人力成本,在长远发展角度看来,在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达到提升工厂生产中的利润空间。在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所运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包含计算机技术、PLC技术。其未来发展方向为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取代半控型晶闸管用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变换器电路频率提升;通用变频器取代原有变频器运用到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之中。
        2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依托。该技术的应用维持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减少了系统运行中安全事故的发生。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进步,电力企业在系统运营、维护与管理中都广泛应用了该技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还加快了电力行业的现代化发展。电力系统作为电力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效率与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随着电力系统运行影响范围的扩大,人们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及策略
        3.1变电站自动化
        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的基本原理是结合现代通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多项技术,对变电站系统设备及其相配套设施进行科学的管理控制,而且与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还可以对变电站实际运行中出现的有关数据作出集中处理,保证可以对变电站设备进行远程监测,而且对其科学控制,确保在变电站实际运行中可以迅速找到安全隐患,保证在发生故障时可以自动报警以及立即切除。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证变电站正常稳定运行,减少故障检修所需的时间,而且还可以运用系统自动监管,保证可以不断促进变电站建设。就变电站自动化建设来讲,需要将一些电磁式设备渐渐转变成先进的电磁装置,而且应当渐渐实现数字化以及集成化的二次设备,可以显著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3.2PLC技术的应用
        PLC控制技术也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的一类,且属于数字式电子结构,一般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辅助作业中。PLC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能准确完成各项指令编程和记录,始终保证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具体地,PLC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首先实现了顺序控制功能,其次是开关量控制。PLC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开关量控制可以有效完成断开、接通、控制信号等一系列操作,这也是PLC技术最为常见、广泛的应用。
        3.3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技术
        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实现,极大减少了电力系统中供配电运行故障、问题出现情况,尤其对电力事故有着强大的检测和保护功能。

近年来,电力企业中,需要计算机系统实施操作的项目管理工作越来越多,而在供配电系统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就能有效保证电网供电设备安全稳定性。此外,在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时,若电流数值较高,则可以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调整供配电,从而保证自动化操作流程的顺利进行。
        3.4智能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的合理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证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智能控制技术在非线性系统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将智能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有效应用,既可以保证系统控制,具备较强的可靠性,又可以保证系统可以迅速找到故障,而且及时将其消除。在电力系统运行中智能控制系统可以保证立即找到所有环节出现的故障。并且有关工作人员对智能控制技术进行科学的应用,可以对电网系统进行远程控制,保证有关工作的稳定性,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质量。
        3.5集中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进步,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与质量等大大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进步拓宽了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环节,解决了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各种问题。但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还需要不断推动集中管理,避免在系统运行中出现技术管理问题、应用程序问题等。为保证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整体应用效果,有关的电力企业应在集中管理的模式下,制定相对统一的系统解决方案。在传统的电力系统运行管理中,往往采用的人力管理的方式。这种管理模式不仅管理效率低下,而且管理存在不完整性,一旦电力系统运行出现问题,有关的人员不能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3.6提升应用标准
        要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水平,就要在电力行业的发展中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标准与国家标准的统一,在应用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需求平衡,提升应用标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必须建立统一的技术互通性与合作关系。这种应用标准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和带动电力行业的出现,使得各个企业积极致力于研发新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与国际的技术接轨,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整体效率与质量。创新是电力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各个电力企业只有在应用标准的指导下,方可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目标,进而依据此目标不断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革新与改进,加快推动电力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3.7降低不稳定性因素影响
        降低不稳定因素的影响,首先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建立健全关键监测点,用以观察搭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相关生产环节是否正常运行。例如,当某个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发生不稳定运行状况时,该关键点检测系统将会对控制总台立刻发出信号,用以提示检测人员该搭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生产运行电力系统环节出现错误,此时检测人员就应该立刻派遣专人进行维修,从而降低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并最大化地维护正常生产秩序,破解可能出现的生产安全威胁。
        结束语
        总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兴趣,推动电力部门生产工作的高效开展。将先进的技术和传统电力部门相结合,除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减少;劳动力强度,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新时期的发展模式相符。因此,当前必须要深入研究电气自动化技术,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电力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封位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14):159-160.
        [2]胡人川.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策略[J].低碳世界,2019,9(03):91-92.
        [3]刘琨.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1):143.
        [4]王继亮.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策略初探[J].农家参谋,2018(11):191.
        [5]李怡.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16):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