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与设备维护的研究 杜涛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7期   作者:杜涛
[导读] 摘要: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智能变电站数量不断上升,变电运维安全与设备维护工作面临极大挑战,做好运维管理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智能变电站数量不断上升,变电运维安全与设备维护工作面临极大挑战,做好运维管理工作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变电站运维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对变电运维与设备维护工作提出一些措施建议。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运维安全;设备维护
        引言
        智能变电站是电力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与传统的常规变电站相比,其在运行维护方面的优势显著,不仅突破了传统变电站的各种限制,大大降低了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成本,而且有效保证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为社会生产提供了坚实基础。
        1智能变电站运维模式
        智能变电站是当前科技发展的产物,综合计算机、控制、通信、电气等学科专业知识,进而实现智能化调节管理。智能变电站分为智能高压设备和变电站信息平台两部分,通过导入相关参数和运行数据,实现数据分析,控制对应部件,从而让智能变电站满足实时用电负荷量的准确调控。运维模式包括建设、验收、日常检测、养护、维护等工作,保障智能变电站规范操作,同时不断优化工作效率,定期排除故障,确保其安全可靠。智能变电站运维模式主要由远程控制和运维系统组成,远程控制是实现智能化的关键步骤,利用计算机等设备分析上传的数据资料,连接变电站控制系统,达到智能管理效果。运维系统偏向于系统维护,利用客户端跟踪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达到可视化管理,防止系统出现未知错误,酿成巨大后果。智能变电站运维模式与网络的稳定性息息相关,一旦网络数据传输出现中断或丢失,智能变电站无法发出对应指令,由此可见确保系统数据的顺利传输是当前运维模式面对的最大难题。
        2智能变电站运维存在的问题
        2.1智能变电站工作人员专业程度不足
        当前,在我国智能变电站的覆盖率并不高,其应用也不广泛。同时,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较少,缺乏专业技术。这些运维人员还没有完全掌握有关智能变电站运行的相关知识,甚至部分运维人员并未接触过智能变电站。因此,一旦智能变电站出现问题,由于缺乏专业水平,运维人员很难及时找到问题所在加以解决,使智能变电站的健康发展的目标无法得到实现。
        2.2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机制不完善
        智能变电站的运维管理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交接不规范,设备提供商未能做好技术交接,对运维人员的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根本上影响着运维人员的技术能力。第二,管理机制不顺畅,操作票、工作票管理一直是变电站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于智能变电站新增了过程层设备智能终端、网络交换机、设备在线监测传感器等设备,首先应建立完善命名、编号的台账;其次,对智能设备的操作也应纳入“两票”管理范畴。
        2.3智能设备运行环境难以保证
        智能设备(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安装在智能控制柜内,智能控制柜一般安装在户外设备区,紧邻一次设备。现在运行的智能控制柜一般采用空调或热交换器两种方式进行温湿度调节,但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弊端。热交换器模式在盛夏之时难以满足设备运行环境需要,夏季高温时智能控制柜内部温度经常达到60℃以上甚至更高,高温会加速元器件老化,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影响智能设备稳定运行。空调模式虽然能满足设备对温度的要求,但空调长期运行易在智能控制柜内部产生凝露,凝露会腐蚀设备元器件,同时在二次回路和设备内部中形成短路隐患。除此之外,空调或热交换器的运行维护也是一个问题,在气候恶劣(严寒或酷暑)的时候,空调或热交换器的损坏有可能导致智能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2.4信息保密程度不足
        对于智能变电站的信号传输,主要是通过数字模型对等传输方式来进行相关信息的传递。也就是说,智能变电站的信息传输采用的是局域网络的传输模式,这种传输模式能最大程度保证智能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传输安全性和稳定性。

实际上,大部分的变电站在进行数据信号的传输时未对其进行高级别的安全防护,使得智能变电站设备在遭受到外界攻击时容易出现信息系统崩溃情况,对整个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安全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3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与设备维护措施
        3.1提高相关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力
        变电站是集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先进设备于一体的复杂系统。为了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变电站,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运维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相关部门务必要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对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进行严格的要求,这样才能不断加强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一旦设备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解决,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变电站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2建立标准化管理制度
        在运维管理上首先应明确不同工种的作业分工,技术人员和非技术人员分工明确,加强值班管理,建立健全的变电站运维管理机制。规范运维流程,定期进行设备现场巡检维护,特殊时期加强设备维护检修,对暴雨雷电等天气加强应急管理。安装远程运维系统,规范运维操作流程。完善值班日志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创新技术发展,加强科技成果应用。
        3.3引进集成化智能设备
        智能变电站设备的集成化通常由半自动部件转换,该设备的智能水平较高。这些设备比较先进,具有较强的集成化水平。在开展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的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安全,还可以实现低碳、环保的一键式控制目标。对技术人员实施现有变电站控制标准的调整,设置相应的系统,保证集成化智能变电站运行更加稳定。除此以外,在引进集成化智能设备时,技术人员需要全面检查智能终端,明确智能终端是否在硬压板内部的屏蔽处于正确的位置。在确保一次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下,全面详细的检查智能终端,技术人员需要明确重合闸是否完全退出,完成电气连接后,投入智能终端的硬板,实现真正的集成化智能设备。
        3.4运用在线监测系统进行可视化管理
        在线监测运行设备的应用主要是对变电站设备进行日常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对验收和维护等实时监测,通过设置监测设备的高压值可确保整个变电站维护检修工作的稳定性,更有效的对变电站进行管理。对于监测系统中的一次性设备,需要通过实际数据测量来评估设备的效果和准确度,并依据监控平台输出的数据曲线对设备起到管理和维护监测的作用。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导出的数据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分析,并结合变电站的实际环境来判断设备整体的运行状况,这样即可完成最大程度的可视化管理。
        3.5提升运维技术管理
        尽管当前智能化变电站已经取代大部分人为岗位,随着电气设备更新速度提升,智能控制系统操作模式变多,远远超过了以往人为操作效率和准确度。但这并非意味着智能化已经完全取代人工岗位。在智能变电站运维模式中还存在着人工监控岗位,包括远程监控与日常巡视。工作人员不可因为变电站高智能化程度而对工作内容掉以轻心,相反随着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提升工作业务水平。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应当及时收集智能变电站运行后产生的丰富数据,通过相应整理后备份存储,为今后运维模式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料。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变电站的基本要求是提高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国家政策对智能电网有一定的战略要求。智能变电站的运维管理可以有效保证智能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智能变电站的运维管理水平,采用在线监测系统,为变电站运维管理奠定良好的技术支持,推动变电运维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卫权.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与设备维护技术[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9,3(9):109-111.
        [2]张广一.关于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与设备维护的研究[J].科技风,2019,(24):179.
        [3]钟慧玲,陈凡.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与设备维护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36):6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