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海南分院 海南省海口市 570203
摘要: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除了对道路本身的设计、施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之外,还应该充分考虑道路的功能及其在城市中所处的地位,站在城市居民的角度考虑问题,使最终建设完成的道路及美观性与功能性于一体,从而彰显城市的生命力。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问题;解决措施
1国内市政道路设计的重点
“因地制宜”是市政道路设计的重要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不同等级道路的数量、密度、结构并给予市区交通要求制定相应的宽度规划。在市政道路设计中,道路交叉口是市政道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市政道路的功能可将交叉口分为干路与干路交叉口、支路或特殊道路交叉口、快速路交叉口以及快速路系统内交叉口。为了保证道路的通行性就必须要对道路交叉口的规划进行整体设计,可以在干路相交交叉口设置保障点,并针对不同等级的道路展开渠化设计,保证交通通畅。
2市政道路设计现状
2.1路网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在市政道路的设计过程中,路网结构不够科学合理是比较常见的设计问题。城市道路纵横交错,交通网络十分复杂,如果市政道路的网络结构在设计方面不够科学合理,并没有深入细致的从细节着手进行设计上的完善,就会深刻影响到市政交通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使市政交通的一系列相关方面都受到严重影响。
2.2总体布局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从整体上来看,市政道路的整体布局对于城市道路的功能和资源的利用,有着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如果在道路总体布局上存在某方面的问题,就无法体现出道路的现实功能和巨大价值,而且造成相关资源无法充分利用。从实践中来看,当前城市道路设计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往往把道路设计和交通设计混为一谈,由此导致市政道路附属结构设计存在很大的问题。
2.3并没有着重考虑到特殊道路的具体情况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称之为的特殊道路主要指的是盲道,这种道路和正常道路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在道路的需求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针对现代城市道路的设计而言,往往忽视了盲道这样的特殊道路结构,在盲道的设计方面不够科学合理,缺乏相对应的管理措施,管理效果十分不理想。
3完善市政道路的建设管理工作
3.1加强对施工技术及工序的监管
市政道路的施工技术,目前已经较为完善,在很大的程度上,只要相关部门加强对施工技术及次序的监管,采用高标准进行检测,市政道路的建设水平必然提高。首先,对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进行仔细调查,特别是地质、水文信息以及历史改造记录,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施工技术,在尽可能降低对现有设施破坏程度的情况下开展。其次,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突发情况,不得不改变道路施工方案,需要立刻上报,同时还应该聘请专家到场查看,给出权威认定,经由项目监理工程师的审核签字之后,才能按照新的方案进行。最后,施工过程必须按照既定工序严格执行,由监理工程师负总责,在每一个阶段性工程完成之后进行验收,确认道路建设达到标准之后才能继续开展下一阶段。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任意环节没有按照既定程序进行,相关人员如不能给出有说服力的理由,应该受到严肃处理。
3.2纵观全局,科学合理设计规划
对城市交通运营任务的执行,是设计与建设市政道路的根本目的。另外,建设市政道路也是为建设其他重要建设项目的必要支撑。所以,在设计市政道路时,设计人员需纵观全局地分析道路建设情况,从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量,到市政交通的管网布局情况等,来对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油气、电量需求、水源供应、电信网络等各项因素进行考虑。同时,在建设一些处于老城区的道路施式时,需要结合将要建设施工与正在建设过程中的道路项目的各项关系,来保障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的顺利施工。
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施工及管理人员应积极采纳新型施工技术,引用现代化的工艺材料等,来在市政道路的空间结构上,设计建造出更为优化的道路环境,打造更利于人们交通出行的市政道路,也间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3加强对道路交叉路口的设计
对于市政道路平面布局中的交叉口位置,需要加强对其形式的选择与设计,例如,要具体明确设计出更为合理的道路交叉口尺寸。根据现状交通组织的情况,及按照具体的交通设施要求来科学性地布置道路交叉口;在实际的道路施工中,需要对交叉口具体的视线距离来进行审视检查,保证交叉口具备正常情况下的视线可见度。另外,对于市政道路的交叉口,需要对其标高进行相应的提高,通过在合适的路段,将管道与雨水流通的进出口进行预设,以防在多雨天气时造成对道路的侵蚀和损害;其次,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对平面交叉口需要采取科学性的渠化规划,根据道路上存在的实际交通量,来合理地划分道路车道的布局,以有效缓解交叉口路段通行时的车辆压力。最后,也要对市政道路中的导流岛,或是对一些分隔岛进行严格的设置,也要结合实际路段的交通情况来针对性地设计红绿灯的参数标准。
3.4细化道路施工中的节点设计
在市政道路的节点设计与施工时,需要严格遵循如下几个要点:
一是按照城市的发展规划与道路设计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对以后城市的经济发展趋势和道路交通的实际出行压力来进一步加强对市政道路交叉口的设置。可以通过在交叉位置处增加适量的岔口数量,来有效拓展交通要道的空间性,以协调交通压力与路口的节点;
二是要遵循一定的经济原则。在建设市政道路项目时,除了要保障道路建设的质量,还应最大化地减少对建设过程资源的浪费。可以针对那些平时不具有较高频率的交通路线,做出适当的调整,保障其正常地投入交通使用;
三是要遵循对具体目标的定位原则。在前期的设计与后期的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市政道路周边的地理环境,来合理拟定出具体的规划方案。另外,作为市政道路的设计人员与建设施工负责人,还应积极展开对城市规划的前瞻性了解,以对道路建设做出更为合理的定位与实用且实全性的节点设计;第四是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例如,在市政道路中必要的斑马线或是道路中的人行道等,对其宽度范围的科学性设计与实施,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也要尽量考虑到人们通行时的舒适感。
3.5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改进
在市政道路中,坡道应用十分普遍,但是,当残障人士在坡道通行过程时,可能出现风险。为了使残障人士顺利通行,在设计坡道时要依据以下2大原则:一方面是要使坡道的坡度不宜太陡;另一方面是要对坡道路面进行定期的清理,以保障坡道坡面的平整度。与此同时,设计人员应当对道路台阶设计更加重视。为了使无障碍道路更好地发挥作用,应当对台阶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台阶尽量放在坡度比较缓的地方,设立扶手,并采用比较艳丽的颜色进行标识。与此同时,台阶的宽度和高度要适中,宽度要大于0.3m,高度要在0.1~0.15m。另外,台阶两侧需要添加扶手,扶手高度必须控制为约1.2m。
结束语
在市政工程建设中,道路设计是一项难点。如何使四类道路均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保证城市交通的便利性的同时还能提升城市的美感,是市政部门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在设计建设中,应该合理安排时间、提升道路框架的科学性,不仅确保正常施工,还要充分考虑投入使用后可能出现的其他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磊.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问题及措施[J].居舍,2019(33):8+41.
[2]刘松,聂舒磊.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11):53+55.
[3]徐良群.市政道路桥梁设计中的隐患及解决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105-106.
[4]焦磊.浅析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