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以育人 章以润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刘春海
[导读]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
        摘要: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致使在学习文章的时候缺少了情感的渗透,心灵的沟通。课堂上往往显得枯燥乏味,不能够迸发出火花,产生情感的共鸣,一节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既有有知识传授又有情感的陶冶,没有真挚的情感是不可能称之为一堂好课的,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应潜移默化的去带领学生体悟作品的情感,激发学生主体的认知。
关键字:  语文教学   学生      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既不仅是一个教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价值观,世界观的情感过程。语文课本中,节奏抑扬顿挫,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的很广泛,意境优美的诗歌,情感丰富,语言简练的散文,古人智慧的传承的文言文,这些优秀的篇章中都有作者情感在里头,对于学生而言应该有教育意义,对学生情感都具有积极影响作用。所以语文教师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把文字蕴藏的思想情感挖掘出来,把文章中的感情引导学生体会出来,能够让学生与作者之间进行沟通,心灵得到慰藉,思想得到启迪。语文教学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让人思想成长的一个过程。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除了对词句字面的的理解外,更要我们应重视内在的情感教育。
        徜徉  诗词文苑   体责任担当
        诗言志 歌咏言,诗歌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外化和人生经历的结晶,更是作者内心世界的一个反应。高中语文课本第一篇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文章中塑造了一批正直青春年少,有革命热情,对现实的不满敢于反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青年,肩上有担当,心中有责任,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梁启韶说少年强大国家就会强大,民族就有希望,正是他们的如实的写照。高中的课本中《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秦晋围郑,军队已到达边境,郑国此时可以说是非常危险情况紧急,他抛下心中的不满,内心的怨愤,不顾自己生命的危险挺身而出,化解了危机,保存了郑国。表现了烛之武的才智,和高尚的品格,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不惧,只身赴秦国,体现一种责任担当。而如今现在很多学生,迷恋手机游戏,电子书,不能自拔。对学习兴趣不浓,进取心不强,我觉得缺少一种担当责任,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懂得,每一代青年人都有时代赋予的使命,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要义不容辞,结合当代谋划自己的人生,勇于做时代的弄潮儿,做奋发有为青年,敢拼敢闯励志当下。
   品读  精美篇章  感孝心一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站在作者的角度感受作者情感,让学生去自己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教师更要融入其中方能以情感去感染学生,去教化学生,使得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体会其蕴含的情感。使语文课堂迸发出活力,有时教师感觉课堂上教师讲着无味,学生学着无趣,我觉得是因为缺少灵魂,缺少情感的渗透,在教课的过程中我们要找到学生,作者,老师感情的契合点方能擦出火花,产生情感的共鸣。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优良的传统,《陈情表》这一课被称为至纯至孝的文章,读陈情表者没有不流泪的,文中写出了李密儿时孤苦无依,祖母如今年老多病,两人相依为命。此时,朝廷官吏催促为官上任,处于两难境地,作者为尽孝请求暂不赴任的企盼之情,拳拳之情,感人至深。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国古代优良传统,古往今来,留下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对孝做了很好的诠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孝,二四孝中孝感动天,卧冰求鲤亦是孝。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知道感恩,感恩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感恩社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优秀的人,感恩他人,互帮互助,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
         咀嚼    字句词章  悟爱国情怀
         批文入情,情是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作者通过语言传达出内心的思想情愫。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入手,来探寻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情感,能够与作者对话,深刻体悟作品的内核。 诗史之丰碑,爱国之绝唱,屈原的离骚篇章中写了诗人的报效祖国的情怀,矢志不渝,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虽遭贬谪,但仍不忘对国家,对百姓关心。最后自投汨罗江来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心。通过此篇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要有家国情怀,心怀天下,培养他们要有海一样胸襟包容一切,不能光想着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优秀的学生,社会有用的人。在中国古代也涌现出一大批爱国诗人。担心国家体察民情的诗人杜甫,戎马一生赴战场的诗人陆游,把生死置之度外,名留青史的文天祥。优美的汉字,跳动的音符,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情感,在成长的过程中做一个对有理想抱负的有志青年。
         语文教学会教给学生字词的理解,知识的积累,素养的提升,情感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兴趣去触摸文字的内涵,去体悟作者的情感,以此来触动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使语文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1.韦志程《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侯正玉《对于高中语文情感教学的认识》课外语文2014.07.15
          3.冯文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教育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06.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