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20年1期   作者:欧华 严丽丽 刘政
[导读] 检验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病原微生物,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欧华 严丽丽 刘政
新津县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检验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病原微生物,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6月-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接受病原微生物检验,分析患儿感染细菌情况。结果:共查出77株病原菌,占比77.00%,其中11株弧菌属、14株气单胞菌、17株沙门菌属、27株大肠埃希菌、8株其他。结论:儿童发生细菌性腹泻主要与气单胞菌、沙门菌属以及大肠埃希菌等病原菌感染有关,需引起临床重视。
【关键词】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
   临床儿科中,细菌性腹泻比较多见,具有极高的发病率,是一种消化道疾病,该病与多因素、多种病原体侵袭有关,主要表现为患儿大便性状改变,每日排便次数显著增多[1]。若发现患儿存在上述特征,需立即入院就诊,避免耽搁病情引起严重后果。排便次数过多易导致体内大量流失营养物质,水分丢失,这对患儿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基于此,认真检查细菌性腹泻患儿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针对性防治,降低其发病率,减少并发症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以10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其粪便标本的检验情况进行了如下分析: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10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接收时间为2019年6月-12月,包括51例男性和49例女性,年龄1-7岁,均龄(3.3±0.7)岁;病程1-10d,平均(5.1±0.9)d。
   1.2方法
   采集粪便标本予以检验,将其标本在麦康凯平板、SS琼脂平板上进行接种处理,环境控制在35℃,持续培养标本18-24h,而后参照细菌鉴定标准,对标本之内的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详细记录每位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病原菌鉴定分析结果以及所占比例。
   1.4数据统计处理
   汇总并分析观察主体的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用均数±标准差(x±s)表达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例数或构成比(%)表达计数资料或等级资料。
2.结果
   此次研究鉴定分析了细菌性腹泻患儿100例的粪便标本,结果检出77株病原菌,占比77.00%(77/100)。详情见表1。


 3.讨论
   细菌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在儿科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在广义上指由各种细菌引起,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疾病,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轻重不一,患儿可出现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伴里急后重,粪便性状改变,呈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部分可伴畏寒发热,病情严重者因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死亡[2]。患儿发生腹泻与非感染因素、感染因素有关,其中感染因素导致的腹泻多见,严重者危及到患儿生命安全。基于此,检验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明确其病原菌微生物类型成为临床目前研究重点。
   本研究从10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之中检出77株病原菌,占比77.00%,分析病原菌微生物的鉴别类型,有弧菌属、气单胞菌、沙门菌属、大肠埃希菌等,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大肠埃希菌,共有27株。大肠埃希菌是人体不可缺少单细胞生物,又被称为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以黏附因子为主要致病物质的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是大肠埃希菌之中主要成员,通常认为其是一种机会致病菌[3]。儿童肠道菌群尚未完全成熟,在饮食结构改变、抗生素大量滥用的情况下会改变肠道内环境,导致正常菌群出现紊乱,最终诱发细菌性腹泻[4]。
   考虑到大肠埃希菌带来的危害最为严重,建议临床检查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粪便标本时,应当在常规检查中纳入大肠埃希菌的检验项目,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效果,让细菌性腹泻患儿在最佳治疗时机获得有效治疗。大肠埃希菌是可控、可防的,因此,为了避免儿童发生细菌性腹泻,临床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减轻儿童及其家属的担忧心理,并指导家属督促儿童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就餐前后、如厕之后一定要洗手;瓜果蔬菜经过消毒之后才可以摄入,禁止生吃动物性食品、隔夜冷饭菜;遵医嘱合理服用抗菌药,禁止私自增加减用药量,以免产生耐药性,影响临床治疗的整体效果;指导家属带领儿童及时进行疫苗接种,以此来减低儿童发生细菌性腹泻的几率[5,6]。
   综上所述,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发生与大肠埃希菌、气单胞菌以及沙门菌属等具有密切的关系,临床深入研究这些病原菌微生物的流行特征,掌握不同病原菌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特性,进而研发出一种高效、安全的疫苗,增强儿童防治细菌性腹泻的能力,减轻疾病对儿童的不良影响,促进其良好成长。
参考文献:
[1] 韦卓起, 冯兰兰, 谢秀琼. 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15):235-236.
[2] 刘艳瑾, 涂银萍, 王同德,等. 感染性腹泻临床与病原学分析[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A02):804-805.
[3] 袁飞.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J]. 医学信息, 2016, 029(007):232-233.
[4] 郭宇航, 张晓丽, 张吉生,等.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105例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 医学信息, 2016, 029(008):197-198.
[5] 何燕. 病原微生物检测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治疗价值[J]. 临床医学, 2016, v.36(02):121-122.
[6] 范娟. 小儿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分析及预防措施[J]. 中国保健营养, 2015, 025(009):376-3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