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兰 严丽丽 周莉
新津县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交叉配血方法,确保临床输血治疗安全。方法:于2019年9月-2020年1月本院接收的5例DAT阳性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测定其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并予以交叉配血。结果:DAT阳性患者极难配血,选取DAT阴性患者的洗涤红细胞进行交叉配血,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结论:为DAT阳性患者输注DAT阴性患者的洗涤红细胞,可确保输血安全。需注意的是,DAT阳性患者交叉配血应当首先考虑Rh血型,做好血常规检查,避免不良反应。
【关键词】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交叉配血
在临床抢救大量失血、危重症患者过程中,作为最重要的一种抢救手段,输血治疗发挥着积极的意义。输血前通常需要检验抗体、血型,并以此作为配血依据,保障患者输血治疗安全。临床检测血液配型过程中,DAT阳性患者本身携带抗体,血液配型时极易与血液样本凝集,增大配血难度,同时还无法监测相同的抗体,严重影响着患者输血治疗安全性[1]。因此,本研究尝试了交叉配血方法,以供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观察对象为5例DAT阳性患者,选取于2019年9月-2020年1月纳入,其中包括3例男性和2例女性,年龄26-44岁,均龄(37.6±5.4)岁。
1.2方法
采集红细胞悬液50ul,在悬液之中置入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检验卡(C3d+IgG),而后离心5min,若是悬液结果呈阳性,则予以检验分型,全方位抗C3d分型、抗C3d+IgG分型、抗IgG分型。若是与正反定型都不相符,则无法交叉配血,可考虑水浴观察,与此同时,鉴定IgM谱细胞。
2.结果
DAT阳性患者的血浆之中携带抗体,与血液样本凝集,交叉配血程度不强,较自身血液更低,血液输注治疗过程中,注入DAT阴性洗涤红细胞,可防止血液样本凝集,此研究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通过输血后得到了显著改善,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与此同时,无一例正定型不符、反定性不符者。详情见表1。
.png)
3.讨论
通过DAT检查,可查出人体血红细胞内所有的IgG类抗体,且此种抗体不同于自身抗体,是临床辅助检查溶血性贫血最为重要的一种方法。经过临床实践发现,DAT检查自身免疫性贫血结果呈阳性的患者,其自身携带有抗体,血清非特异性自身抗体容易与输注的血样产生凝集反应,增大了配血难度[2]。红细胞不规则抗体会被人体自身抗体所掩盖,以免血液输注期间产生不相容的现象,基于此,临床输血治疗患者过程中,应当保证红细胞结构完整,禁止输注破坏的血液成分,以提高患者输血治疗安全性。
输注的血液样本中如果发现血红细胞成分被破坏,人体之中的血红细胞会因为血液抗体而不断被破坏,进而引起输血不良事件,增大患者输血治疗风险。破坏血红细胞的过程,具有诸多影响因素的参与,其中样本之中的红细胞就是最为主要的因素。血样之中的红细胞处于较高状态(检测结果呈阳性),因为大量消耗掉了破坏红细胞的主要成分,而不易产生凝集反应[3]。洗涤红细胞旨在减少白细胞、血浆蛋白,减少对红细胞的破坏成分。但输血期间,人体本身还没有消除破坏红细胞的成分,所以,输注血样之后同样会导致红细胞被破坏[4]。基于此,针对DAT阳性患者,应当以减轻患者症状、改善代谢为主,检测输注的血红细胞类型,无需过多的输入血液,也不会破坏输注的血样红细胞,保障了输血安全。若是患者自身抗体检查结果呈阳性,临床对其输血治疗过程中,应当全面考虑到同种免疫反应,并积极予以有效预防,可忽略抗体特异性。借鉴国内外经验,输血时必须检验患者血型,同时从抗原角度深入分析探讨,寻找与患者同种抗原的血液,以免发生同种免疫反应。考虑到我国医疗水平,难以有效、及时分析抗原,对此,输血治疗DAT阳性患者时首先考虑Rh血型,尽量降低不良事件。
DAT阳性患者由于自身携带有抗体,临床输血时极易产生凝集反应,这就需要临床在配血过程中加强血清检验,为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并可确保输注的血样类型与患者一致,以免患者面临输血风险。从事血液检查的医师,积极与临床医师沟通,临床医师一定要认识到血液检查对输血治疗的重要性,血液检查医师将完整、有效且真实的血液检查结果详细反馈给临床医师,确保血液配型相同,提高患者输血治疗安全性[5]。若是临床实际工作遇到配血难以成功的情况,应当在第一时间进行血清检验,尽量确保血液供给有效、科学、合理,减轻输血治疗对患者的不良影响。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工作及时交接,负责血液输注的工作人员应当与临床医师加强交流、密切配合,及时将可靠、真实有效的患者信息反馈给临床医师,促使临床医师与输血工作人员默契的进行配血操作。
参考文献:
[1] 周建明, 曹志林.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分析[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 016(001):71-73.
[2] 戢小波, 任燕歌, 曾朱君,等.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受血者的临床特征和输血对策[J]. 中国输血杂志, 2013, 26(6):555-557.
[3] 黎海江, 冯学冠, 符晓玲,等. 血液置换联合洗涤红细胞输注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J]. 山东医药, 2018, 058(013):90-92.
[4] 曹丛雪, 刘景东.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贫血患者输血前疑难配血处理及血液成分的选择[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008(024):3032-3033.
[5] 王玲, 刘毅, 郑凌,等. 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洗涤红细胞的探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000(008):1057-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