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分析——以史料实证为例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期   作者:唐雪菲
[导读] 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良好的核心素养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作用
        摘要: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良好的核心素养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历史核心素养而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让学生懂得运用唯物主义实力管看待历史事件,总结经验教训,并解决问题。为培养初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成为现代历史教学中常用资料,有效提升了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史料实证

前言:在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中运用史料实证就是将符合历史事实的资料作为教学用具,让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用客观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史料实证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史料实证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正处于理性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客观真实的史料实证可以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在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中,教师通常会教给学生如何选择与辨别历史资料的真伪,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在当前的史料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且在深究以后确定该部分资料是否具有实证作用[1]。在这一过程中就可以完成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主要原因在于该过程不允许夹杂任何个人情感,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形成理性思维。如在学习《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这一课时,教材中关于七七事变起因的经过表述的相对简洁,为让学生了解更详细的事情经过,教师可以将自己搜集的史料实证讲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而这部分史实也是很容易让学生掺杂个人情感的,所以,教师在为学生讲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客观,并告知学生凡事都要从客观角度思考问题,尤其是历史的学习。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素养
        所有教师不仅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学好与掌握知识,更希望他们能成为有文化底蕴、有价值、有判断能力、有独立思考意识的人[2]。在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中引用史料实证则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由于大部分史料实证的真实可靠的,学生在学习这些资料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思维意识,在遇到问题时,也会懂得通过查阅历史资料求证,不至于人云亦云,久而久之,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将会形成,也有能力对一些事物的真实性做出理性判断。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促进核心素养与史料实证结合的措施
(一)教材与史料相结合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将史料实证与教材相结合,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知识并非仅存在于课本,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在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这一课时,为扩充学生知识面,为教学增添光彩,教师可以将司马迁的《史记》中与该部分相关的内容穿插其中,随着这部分知识的融入,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的来源有很多,不仅可以存在史书中,也可以存在其他文学课本中。同时,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参考价值的影视资料片段,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3]。

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时,为让学生认识到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教师可以将当时吸食鸦片的人的图片或影视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出来,由于图片与影视资料带有直观性与刺激性,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二)引导学生形成探知思维
        尽管大部分史料实证都很真实,但非意味着学生知道这些资料的存在即可,而是要有良好的探知精神,能够主动参与到知识探索中。如在学习《戊戌变法》这一课时,教师提问“戊戌变法最后成功了吗?”很多学生会回答“没有”,教师继续追问“大家怎么知道没有成功的?”学生会回答“书上就是这么写的”教师再追问“书上写的就完全正确吗?”这样引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知能力,让他们认识到并不是所有出现在书中的说法就一定正确,只有通过史料实证的验证才能确定是否真实。这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查找一些与之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新知,了解更多与该阶段相关的历史知识,引起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学习积极性[4]。这也是培养学生探索素养的有效措施。
(三)引入实践活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还需要引入实践活动,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如在学习《秦统一中国》这一课时,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与秦始皇相关的历史知识,而秦始皇在历史上既有功,也有过,那么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些学生认为有资料表明“秦朝花费大量财力、人力、物力建设长城,去除老弱病残、妇女,每年参加劳役的青壮男子超过三百万,由于劳动力的缺失导致社会经济严重下降,而且赋税也没有因此减轻,且刑法严酷,使人民饱受折磨”并由此认为秦始皇过失更大,而有的学生则认为“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更统一了文字、度量衡等,并推行了郡县制,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修建长城也是为了抵御匈奴,这也算大功一件”所以,他们认为秦始皇的功劳更大,可见在这一问题上,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可以此为题,组织一次辩论会,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展开辩论。在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过程中就是对史料实证发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更多课外知识,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同时,在学生挖掘史料的过程中,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悄然形成,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会随着完成。
结束语:
        总的来说,史料实证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真实有效的史料实证可以为教育教学的开展增添光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随着史料实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也可以更好的完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应重视史料实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廖海兰.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转型思考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03):110.
[2]田兴坎.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47-148.
[3]施文峰.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138.
[4]吴树源.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初中数学的教学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143-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