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精神看疫情后乡镇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期   作者:杨豇林
[导读] 今年的疫情对教学手段单一、理念落后、发展不充分的乡镇语文教学形成了较大的冲击
        摘要:今年的疫情对教学手段单一、理念落后、发展不充分的乡镇语文教学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对乡镇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疫情后两会的政府报告也对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提出了要求。如何正确的理解、贯彻两会精神必将成为推动乡镇初中语文教师成长的新动力。本文从提高教师的政策水平、深化教师的专业素养、充分利用新科技教学资源等方面对促进乡镇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展开探讨。
        关键词:两会精神;乡镇教师;专业成长;初中语文
        引言
        广大的乡镇初中生正处于一个自我意识觉醒、渴望独立、意志不坚定的特殊时期,如何为这个特殊时期的学生塑造正确的信仰、价值体系关乎我们未来的社会建设。乡镇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广大的乡镇学生传播优秀文化、激发民族信仰、塑造价值体系方面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基于后疫情时代的专业化成长对于乡镇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变得非常重要。
1、提高站位,提高乡镇初中语文教师的思想水平
1.1坚持党建统领,提高乡镇初中语文教师的政治站位
        由于乡村教师队伍政策性水平不高,在教育政策执行上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因此乡镇学校党委要为广大的乡镇初中语文教师讲好“疫情中社会制度的优越性”这堂生动课,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把教学理论水平高、教学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发展为党员,把政治素质高、政治觉悟高的党员教师发展为领导干部。这样不仅有利于乡镇初中语文教师统一思想、提高站位,更能塑造乡镇初中语文教师的核心价值观,将自身的行动自觉地与党的方针政策统一起来,从而将价值理念传播给广大的乡镇学生。
1.2开展德育培训,强化乡镇初中语文教师的道德规范
        乡镇初中语文教师承载着为乡镇学生传播知识、传播思想重任,他们的德育水平关乎着德育教育水平的高低。乡镇学校党委要积极引导初中语文教师参与党建工作和政治文化工作,开展“先进身边再出先进、模范身边再出模范”的德育培训工程。同时,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力度,对违背师德的教师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双管齐下,规范乡镇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职业规范,用这样的方法促成镇初中语文教师的师德养成和专业化成长。
        1.3活化工作思路,更新乡镇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
        乡镇中学教师的教学条件有限,教学理念较落后、教学方法较单一,尤其是这次疫情期间大规模线上教学的普及,在教学资源、形式、理念上暴露了更多乡镇初中语文教学的不足。这样一场不得已进行网络教学,推动着乡镇学校的工作思路转变,有利于促成乡镇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改革,促使他们不断优化教育教学内容与手段,进一步催化乡镇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明确方向,不断提升乡镇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素养
2.1优化投入结构,推动乡镇初中语文教育充分发展
        两会报告对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出了要求,只有充分释乡镇语文教学活力,才能在新形势下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两会报告提到的新基建也同样适用于乡镇教学,在5G+新基建时代将通讯资源向乡镇教育领域倾斜,推动以网课、微课为代表的线上教学在乡镇开展,精准延伸到每个学生家庭,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优化乡镇语文教学资源投入结构,要把内涵式投入作为重点,侧重乡镇初中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和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等,给乡镇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一片沃土。
        2.2营造教学研究、反思氛围,促进乡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研能力是乡镇初中语文教师亟需补齐的一个短板,由于乡镇教育资源的短缺,很难接触到语文教学最新的理论方法,从而限制了乡镇学生的综合发展。两会报告提出的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第一步就需要突破乡镇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瓶颈。

首先可以利用网络开展一些主题培训,让乡镇初中语文教师接触最新的语文教学理论;然后将集团化教育的理念引入乡镇学校,为他们搭建一个外出学习、交流的平台,在实践中激活乡镇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潜力;最后还要检验乡镇初中语文教师的教研成果,开展一些理论竞赛、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反思中进步,形成良性教研氛围,加速乡镇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3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为乡村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树立自信
        拥有专业化发展的自信心也是提升乡镇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素养的关键一环,两会报告提出让家庭和孩子有更光明未来。这同样适用于乡镇初中语文教师,要让他们相信会有光明的未来。随着乡镇经济的充分发展,乡镇教师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乡镇教师的思维大多还停留在“小农意识”,专业化发展意识淡薄。对新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还持观望态度,不愿意也不敢应用于教学实践,从根本上看这是对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缺乏自信的表现。疫情恰恰上了一堂体现我们制度自信的生动课,要充分利用好这堂课,提升乡镇初中语文教师的自信心,让他们主动接受专业化培训,主动汲取专业化知识。教师的自信建立起来就能把这种自信传递给乡镇学生,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又能进一步推动教师去提升自身素质,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3、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各种新科技教学资源
3.1教师要主动掌握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模式、新技术、新理论
        疫情期间的实践,让平日里对学生严防死守的手机成为了我们新的教学阵地,催生了“互联网+”模式下的网课、微课、直播等教学新形式,让那些以前那些非常排斥新技术的乡镇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看到了线上教学的优势,对他们的思维认知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疫情让“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对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展现出巨大优势,线上的教学可以更加精准的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资质学生进行差异化辅导。疫情期间,家长的在线听课,使得家长对乡镇的语文教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给广大乡镇学生家长提供了一个反思家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的平台。这些教学现象的出现,对今后建立有良性循环的学校、家庭沟通机制起到了关键作用。
3.2乡镇学校要利用新科技手段推动初中语文教师评价体系的建设
        正所谓“守一方土,有一方责”,一套公正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对乡镇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极大的激励作用。乡镇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乘着两会提出的“新基建”东风,争取政策上的支持,建立基于“互联网+”和“云数据”的教师评价平台。评价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师德评价、教学成绩、教研水平、创新理念、综合素养、合作共享,对乡镇初中语文教师在这些方面的能力进行积分化的评价。通过这种直观的数据库模式可以将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等资源向积分高的教师倾斜,打破乡镇教师评职称“论资排辈”的模式。基于新模式的教师评价体系不仅能建立直观的乡镇初中语文教师人才储备库,更能为乡镇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差异化的指导意见,充分激发乡镇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动力。
        结束语
        两会精神为疫情后的乡镇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指明了方向,乡镇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将会带动广大乡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将会为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充实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庞丽.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继续教育研究,2016(7):33-34.
[2]郝俊英.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教育探索,2016(2):109-112.
[3]张凯.浅谈网络研修与名师引领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作用[J].教师发展,2019(02):56.
        [4]沈丽琳.国际化教育:建立与世界的连接[J].中小学德育,2018(8):1.
        [5]安晓敏,殷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7(7):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