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期   作者:吕立红
[导读]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孩子还小,生活上的事情完全有家长代替完成就行了
        摘要: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孩子还小,生活上的事情完全有家长代替完成就行了,孩子只要好好长身体就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旦孩子形成这种意识,就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相互协作,努力完成。不仅要培养孩子自主生活能力,还要培养孩子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自主能力是个体终身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共同为培养尽早适应社会,独当一面的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独立自主、自主生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勇敢;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中国的孩子可以说大都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长大的,从出生到入园这段时间几乎孩子的行为就一直被家长们细心地照料,生怕孩子会出现一点点小问题,哪怕是在走路的时候摔倒,家长们都认为是自己看护不周而自责。很多家长对孩子吃饭的问题很是头疼,每天吃饭时都是家长追着孩子喂食,甚至吃上一口家长使劲的表扬孩子棒,太棒啦等之类的话激励孩子多吃一口,等待吃下一口的时候孩子又开始跑的很远,或者玩玩具、看电视了根本不理家长,甚至出现刚吃一口就推翻饭菜,或者哭闹不吃的现象。对3到6岁的孩子上幼儿园问题家长们更有说不完的话题,特别是现在这个全球特殊时期,家长们纷纷打来电话询问,亲自跑来幼儿园门口查看,等等。之所以家长出现这样的焦虑,是因为怕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做不好,不会做,因为很多时候很多的事情不等孩子去尝试体验,父母们都已经帮忙做好了。放假期间,家长想教孩子一些知识,总是在不愉快中结束进行。多数孩子都喜欢看电视、玩手机,怎么说都不听,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甚至个别孩子戴上了眼睛。针对幼儿这些生活、学习的现象我想谈谈自己对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一些看法。
        一、首先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
1.尊重并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
    一岁的孩子就有了独立自主意识的萌芽,他们都想自己拿这个,弄那个。很多家长之所以不让孩子自己拿,自己做,就生怕孩子吃饭时弄得到处都是,搬小凳子时会摔倒,干脆就替孩子做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直到上幼儿园,还有很多孩子不会自己吃饭,穿鞋子等。长时间这样下去孩子的独立意识逐渐减弱了,他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让爸爸妈妈们帮忙解决。所以在此呼吁家长们,要从小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一岁孩子就可以尝试培养自己动手拿勺子吃饭,两岁就可以尝试自己动手穿袜子,脱鞋子,自己上床睡觉。三岁以后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洗脸洗脚等等。不要担心他们做的不好,只要正确的引导,多鼓励表扬他们,多让孩子做几次,你会看到他们进步的惊喜,和孩子们尝试成功的喜悦。
2.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孩子的事应该由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决断。


孩子的生活学习上的事情可以让他们自己做决定,早上起床,穿什么衣服?什么鞋子?选择或商量怎样去幼儿园,和谁一起做游戏,玩具送到哪里最合适?今天绘画课上想画什么画?折纸课上发表自己的折纸方法等等。当孩子们体会到自己能自主做一些事情而且逐渐体验成功的喜悦时,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生成。
        二、为孩子独立自主性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
1.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必须解放孩子的手脚,放手让他们去做那些应该做而且又是力所能及的事
小班的孩子入园最晚,老师和家长们担心孩子会闹情绪,毕竟在家时间太长。家长不准进园,小班的孩子第一次自己进幼儿园的场景让我记忆忧心,小小的个子背着小书包(里面装着水杯、纸巾和备用了口罩)一步三回头的看着家长,担心,害怕的样子真是可爱又让人心疼,但在值班老师的不断鼓励下,孩子的脚步变快了,脸上出现了放松的表情,测体温、喷免洗洗手液都让他们感到新奇。天气虽然很热,但自己从大门口走到教室很长的一段路坚持下来真是值得表扬。第二天,孩子们入园的这些程序很快掌握了,他们主动向老师问好,主动和同伴们交流自己的心情变化。都表现着他们的成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
2.本着独立自主、安全第一的原则,组织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安全、卫生保健为抓手,加强幼儿独立自主的引导。同时,通过谈心的形式,加强幼儿心理疏导,告诉孩子们祖国、老师、家长都关心着他们。
        三、为培养孩子独立自主选择正确的方法
1.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化,自主学习是全世界范围内都在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当今教育的主题。
在幼儿教育实践过程中,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由、放羊式的学习,它有更深的内涵: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本身具有"渴望学习"的意识,能自觉地从事活动——专心地看、坚持地做、主动地想,积极探究遇到的问题。在小班下册《我的数学》第24页《我会排排序》,让孩子按照图案推断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在这次活动是先让孩子说说洗手的步骤,然后在脑子里形成表象,再出示五张洗手的图案让孩子自主完成图案和数字连线。孩子在观察图案的过程中,已经在大脑形成了观察、思考、排序顺序的这样一个逻辑过程。孩子独立完成连线的作业,就说明孩子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孩子的学习不能是灌输式的,要合理的引导,方法正确,形式多样,通过孩子们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式,在自由的探索和学习中获得成长,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2.教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
在这个全球都在紧张的时刻,家长和老师如何教给孩子保护自己的方法呢?首先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远离交集人群,外出戴口罩,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最主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不要害怕,学会面对,变得勇敢自立。
        总结语:孩子自主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独立自主能力是个体终身发展的需要。没有了独立自主的能力,个体的终身发展将受到极大的限制。生活上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学习上摆脱对老师的依赖,真正意识到我要做,我要学,我进步,我能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