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电力安全方面的问题,给现场作业人员和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建筑施工中存在电力电气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从而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建筑施工;电力安全;隐患问题
引言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对于建筑工程的需求也呈现出大量需求的发展趋势,促使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在电力工程建筑行业亦是如此。但是,近些年来因建筑质量不过关出现了大量的质量安全事故,电力建筑工程质量逐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加强电力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刻不容缓。为了提高电力建筑工程质量首要做的就是解决质量安全监督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1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必要性
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安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要以PDCA循环模式为依托,不断优化管理方法,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电力工程安全管理要注重优化流程,不断调整和完善各管理系统。加强电力工程安全管理,能够完善房屋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企业各项工作能够符合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从而提高电力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另外,加强电力工程安全管理还能够使生产过程更加规范,不断更新安全管理机制,促进房屋建筑工程企业综合实力提升,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足够的实力。
2建筑施工中的电力安全隐患问题
2.1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一个企业的电力安全工作不能顺利开展不仅取决于上级领导,同时也跟工作人员是否具有安全意识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电力方面工作的一线人员,应该严格要求他们增强电力系统的维修意识。之所以在工作的时候会出现安全事故,主要就是因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不能够正确用电,经常忽略一些小细节,最后威胁自身的人身安全。还有就是电力维修人员投机取巧,为了工作而工作,对电力设备的检查也是马马虎虎,根本就不重视,不按照规定定期检查设备的老化程度。
2.2临时用电存在的设计缺陷
建筑工程临时用电设计要保证能够为整个工程施工提供充足的电能。一旦配电设计不当,极有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导致配电设计难以满足三级配电要求,致使现场用电混乱。不达标的三级配电系统潜藏漏电保护缺陷和漏电保护层级不够等隐患,使得上一级设备或者线缆等出现超载情况。此外,整个配电系统设计不合理也会造成线路损耗过大、电能输出不稳定等情况。
2.3监督方式单一
电力建筑工程大多数属于建设周期比较长的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工种和人员比较多,再加上比较多的施工材料和设施,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监督管理体制给予安全保障。但是,在现阶段,我国有关电力建筑工质量管理的体制还处于比较单一的阶段,与当前建造要求存在极大的出入,只是单纯的依靠安全监督部门进行管理不能起到良好的质量监督效果。一些项目工程虽然积极主动的进行工程质量检测,但是由于质监部门检测方式的单一化,对于电力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难以有一个全面和完整的质量评价。电力建筑单位采用的监督模式还是传统的方式,这就容易出现宏观管理经验和方法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这就需要安全监督体制不断的创新,采用先进的质量检测技术的评估模式,为电力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3建筑施工中的电力安全隐患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增强公司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
为了能够让企业健康发展,电力企业不仅要增强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意识,还要让他们看到安全事故对公司的影响,认识到电力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让企业员工能够自觉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并听从上级的管理,然后再结合公司发展的现状,尽可能地约束自己,及时发现公司存在的电力安全隐患,并向上级禀报,及时采用应对措施。对于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而言,拥有高素养、高水平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非常关键,增强公司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可以有效推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加大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岗位技术、岗位责任等方面的培训,通过丰富培训内容的方式增强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电力意识。同时,电力企业在开展实际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应该加大现场安全监督工作力度,要将电力生产中安全管理工作视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组织安全管理工作人员针对安全事故案例原因开展深入分析,并在不断地经验总结中创新安全管理工作形式。此外,电力企业要结合企业所更新的电力设备,制定合理化、科学化的安全管理机制,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辅助下,不断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促进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2科学设计临时配电系统
临时配电系统的设计不仅要充分依据建筑施工实际需求,更要从长远角度考虑建筑施工可能会出现的用电量增加问题,能保证临时配电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杜绝临时用电系统安全问题。在一些只能依靠变压器供电的施工现场,施工单位需配置四线电缆,并科学设计总电源配电柜位置接地,从而有效保证现有的四线制系统可以转化为TN-C-S系统,保证临时用电系统的设计满足国家要求。其次,在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电源供电范围、负荷,尽量避免供电无法满足施工现场需求问题的发生。同时,还应当依据施工现场区域特点,保证电源设备位置与负荷中心无线接近,且对周边走线的设施无影响。若是施工现场的变压器不仅只有一个,则要重新规划电源设备位置,合理控制其供电长度。再次,在二级配电箱的设计中应始终坚持尽可能靠近供电负荷中心的原则,但是也要充分考虑线缆长度、成本,尽可能保证在正常荷载的情况下降低工程成本。最后,要高度重视漏电保护系统的设计,因为漏电保护系统是保护临时用电系统的关键部分。在该部分的设计中应注意每一级别的漏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时间都要符合相关规定;在相对潮湿的环境下要及时设置防溅型漏电保护装置;保证额定动作电流、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会超过相关规定。
3.3优化监督方法
要想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就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监督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安全质量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更加更够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和今后业主的使用安全。对监督方式进行优化,首先就需要使用先进的检测仪器替代传统落后的手摸检测,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钢筋的监测工作,确保其精确度。做好混凝土的施工工作,确保其厚度,多于关键点要进行多次检查,避免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出现问题时,要及时的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3.4增强施工团队的整体的综合素养
在电力施工建设的发展中,我们应始终重视以人为本的人本理念。优秀管理人员的技术技能应予以肯定,同时,我们还应考虑专业技能的同时,考虑其他综合方面的素质,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每个职位员工的热情,善于紧密结合各个项目建设的显着特点,优化人才管理比例的调整,最大限度地保证项目质量,大大提高工作速度和效率。
结语
中国的电力体制正在不断改革,但是,尽管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日常施工管理的水平正在提高,他们还需要意识到,当前中国电力建设的管理水平还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明确要求。有必要与有关安全管理的安全理论相结合,并运用安全管理理论来提高当前的电力规划和建设水平,以全面实现和促进电力建设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赵志强.建筑施工中存在的电力电气安全问题[J].通信电源技术,20(2):233-234.
[2]赵正莉.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5):148.
[3]陈玉峰.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安全控制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5(48):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