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知道小学阶段是学生处于思维培养的重要时期。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推理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
【关键词】 数学 推理能力 培养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说到推理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方式方法,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可以在数学课上培养小学生的一些推理的知识,因为学生具有良好的推理能力的,不仅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还能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针对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展开了一些讨论:
1.由“学生要学习”到“老师先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老师是每一名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引导者,在引导学生的学习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师的理论指导能力和教育思想方面对每一名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师们应该先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才能先达到学生的思想的更高层次。既然需要老师深入学习推理思想的相关理论,挖掘教材中隐藏的推理思想的内容,那么老师的教学能力就会得到深一层的巩固,在上课状态上就会成为学生思考推理的引导者。
例如,在老师讲“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章的内容时,如果只是单调的让学生跟着简单的撕纸、折纸、量角,以此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那么就会发现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思维水平却没得到明显提升。因此就要求老师们细读课本,找到关键所在。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要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必须找哪些三角形的研究,才能得到更加科学全面方式方法。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有三种类型: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必须同时验证这三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均为180°时,这样的结论才全面,这就大大的发展了学生的分类讨论的独特思想,因而在遇到各种题目时,都可以运用到这种思维。并且,在验证不同种类的三角形时,可以指导学生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比如在验证锐角三角形时,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等边三角形也就是特殊的锐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我们验证的只是部分锐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就用到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同时,还有一些学生在验证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时,会将两个相同的直直角三角形拼凑到一起,形成一个长方形,借助长方形四个直角和来验证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这就用到了演绎推理。学生在观察和动手的过程中,去思考,去自己推理,知道理论是为什么,才是真正培养了推理能力。
2.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具体措施
2.1激发学生的推理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材上,虽然有图画,但大多还是枯燥无味的数学符号,导致了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不大,逐渐丧失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学生一堂充满挑战性、生动丰富的数学课,让学生自愿进入课堂学习,在一步步推理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认识到数学的奥秘,真正培养出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这一眼看上去,是一道很长的数学题,可能会让有的学生感觉到一丝恐惧,这时,我们就需要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有趣。可以拆开看,就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就可以发现规律,然后就会思考,知道不同的计算方法,例如有的是通分计算,有的是画图,有的是找规律化繁为简。
画图的学生会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等于1减去空白部分,图中的空白部分与式子中的最后一个数一样。这种方法直观简单,形象明了,有助于学生今后思考和学习。
化繁为简的学生发现“+==1-;++==1-;……”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用1减去式子里最后一个加数,即答案为1-=。
课堂内容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已经不止是教师讲学生听了,而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开拓自己的思维,进行思考推理,最后尝到成功的果实,感到精神上的满足,激发自己对数学的兴趣。
但是学习不止是要浅尝辄止,还要进一步深入巩固,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数继续往后加,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真正掌握如何推理,培养善于推理的思维和能力。
2.2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叙述能力
很多时候不仅要求学生会做,也要求学生可以用语言叙述出来,我们认为这样才是学生真正掌握了。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用语言叙述自己推理过程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培养出推理能力思维。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告诉他们如何分析、如何组织语言,之后将自己的推理过程条理清晰、符合逻辑地表述出来。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其中存在的问题,语言要规范准确,符合数学逻辑,言之有理。例如在几何知识学习过程中常用到的演绎推理,很多学生都是只会自己写出来,但是用语言讲述一遍,就会存在很多问题。
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也要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
2.3渗透推理方法
小学阶段最常用的推理方法就是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在这些推理方法中,不完全归纳推理(属于归纳推理)是最常用的,有助于学生探索解决问题,得出最后结论。雄安学的很多公式、法则、性质规律等获得往往就是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归纳出来的,如上文说的计算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推理方法的渗透。不能一味的讲课,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推理方法,遇到相似问题时可以使用推理方法解决,用推理思维去思考。今后学生在研究“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类似课题时,就会自觉运用推理思维,举一反三,通过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由以上内容可知,对于小学生的推理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让学生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逐渐培养出对数学的兴趣,探索数学的奥秘,提高数学课堂的奥秘。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让学生真正了解推理,将推理运用到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这才是真正培养出了推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年版。
[2]张殿金.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类比推理能力[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8).
[3]帅亚嗣.培养中小学数学推理能力的三种策略[J].广西教育.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