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是一个人开拓视野、提升素养、启迪思维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小学语文阅读的教育要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此,本文将会从情景创设、教师课堂引导、文化教育渗透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素养 思维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策略
在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只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读写”教学,很少涉及阅读素养的培养。但随着各个学校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对学生进行阅读素养的培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小学是基础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是小学生阅读思维培养的重要阶段,更是小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育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小学生的素质与修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抽象能力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提升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语言知识是进行阅读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形成自己的理解。小学教材中的阅读选题非常广泛、题材较丰富同时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降低了小学生的理解难度,将抽象的道理化为直观的表述。教师要通过多媒体、视频、动画片、音乐等一系列的手段为小学生的阅读创造情境,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小学生理解文中的文字与道理。
例如在教师教授《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对小兴安岭进行介绍: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川优美、资源丰富,小兴安岭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不仅景色优美同时蕴含着大量的森林资源,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小兴安岭的景色。随后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小兴安岭风景的视频等介绍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优美风光。小学生在看到这些美丽的风景之后自然会激发学习兴趣,这时候教师就要组织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查字典等方式对进行通读,准确自此发音、理解词义,随后再进行细致阅读。根据教师的课件内容等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例如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物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并对课文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这样在阅读过程小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祖国风光之美,也积累了一些地理知识,同时提升了语言能力。
二、注重教师课堂引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由于处于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所以在自制力与学习能力方面还比较差,小学生的语文知识还处于空白水平,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是由小学教师与小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师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对小学生进行及时地引导同时充分尊重小学生课堂的主人翁地位,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真正的作用。
例如在教师教授《稻草人》一课时,《稻草人》中生病的男孩向母亲要水喝,但是吴琴无能为力只能在河流中为那个男孩弄一碗泥巴水。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需要引导小学生明白我们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教师要首先带领小学生理解文章的自此,理顺文章内容。
通过提问以及小组讨论的方式,带动每一位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借助小学生表达的意见再提出问题,将小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另一个高度,进行思维的升华并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
三、通过阅读进行文化教育渗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阶段,是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小学生阅读教育不仅仅是增长小学生知识、扩展小学生视野、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小学道德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一方面小学生可以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可以从中体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自觉做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逐渐增强小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意识;另一方面,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中的一些故事情景以及阅读中体现出来的道理对自己进行反思,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不仅如此,小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中的一些故事情节来对故事中体现的内容进行是非判断,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培养小学生理性与独立思考的意识。教师通过阅读内容与实际相联系得出一些道理,这样通过小学阅读的教学就可以将教书与育人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在教师讲授《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的时候,教师要紧紧抓住陶罐和铁罐的材质的不同特点,分别分析其优缺点,通过对优缺点的分析让小学生学会正确看待自身的优点,对于自身的优点不要骄傲,对于自身的缺点也不必自卑。对于字词的理解是阅读的前提,教师要通过让小学生查字典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解决其中的生僻字。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组织小学生进行通读,首先自己把握其中的重点,分析这篇童话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思维的培养。之后,教师要进行提问,例如请各位同学思考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反映了什么道理。然后创设情境,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男生先扮演陶罐,女生先扮演铁罐,然后再进行角色互换,反复朗读课文,弄懂课文的意思,形成自己的思考。在表演的过程中,小学生会通过阅读时的语气等体会到铁罐的骄傲与自满和自以为是的态度,发现铁罐这样是不礼貌的,也能体会到陶罐的据理力争,发现它的谦和、勇敢不懦弱以及陶罐的礼貌。待人谦和礼貌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悟出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要以礼待人,互相尊重这样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的阅读课堂教学要有变化,以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汉语知识为切入点,以所阅读的文本作为载体,多元化地设计教学策略,并切实转变角色,从演员变成导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理解与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在不断地探究问题中构建知识体系,提升语文综合能力。教师要积极培育小学生的阅读素养,进行小学生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 欧阳红月.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7):173-174.
[2]郭文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6):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