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时极其关键的一部分,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对学生而言,是其语文综合素养培养的关键。就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形式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最终的语文教学效果不理想。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起到提升教学的作用。鉴于此,文章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在于都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策略,意在给相关教师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导图;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始终不能一直沿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若教师一直沿用传统教学,不仅使学生提不起兴趣,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学质量和效率,于学生而言,失去学习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当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经过分析和总结,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既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思维导图模式可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变得更积极,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采用此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及效率。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
1.1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记忆。思维导图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让学生眼到、口动、心到、脑到、手到。全面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会牢记知识点,经过长期性锻炼,学生便会养成一种习惯,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即使不用教师在旁指导,学生也能进行独立自主学习,久而久之,便会看到显著的效果,于学生而言,意义重大。
1.2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有效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课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思维导图的结构明确,且简单易懂,有很强的逻辑性,采用该方式教学,可让学生直观了解语文阅读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一直持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便可得到锻炼,并不断提升[1]。
1.3丰富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手段
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比较强,其思维也相对活跃,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若一直沿用传统的方式,便会禁锢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同时,枯燥的理论会让学生对教学失去兴趣,师生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少,导致课堂效率直线下降。因此,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改变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阅读教学的手段,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2.1做好课前预习和阅读笔记
开展教学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做相应的阅读笔记,将需要把握的知识点以及重难点记录下来。其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以及所记笔记来绘制思维导图。大致绘出结构图之后,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完善。
教师在引导学生绘制导图的过程中一定要引起注意,思维导图一定要有明确的时间轴,并且将主次分清,思维导图还要能够将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起来。由于文章的知识点是有很大关联性的,如果学生所绘制的导图知识结构联系不起来,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也说明学生并没有理解文章的内容[2]。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一课教学时,便要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然后让学生根据文章大致的结构绘出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找出时间关系,文章的开头是“天刚刚亮”,然后引出下文的回忆“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文章中最明显的两个时间点,便可成为导图时间轴,然后再根据大的时间轴来细数小的时间点以及相应的事件,顺着这样的思维,学生便能绘制出完整的思维导图,只要学生将思维导图完整绘制出,便也证明学生对文章已经有所掌握,至于某些小细节,学生可在教师之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进一步完善。
2.2引导学生绘制准确的思维导图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发挥出自身引导的作用,第一,让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有所明确。第二教师需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宽阔的空间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再塑生命》一课内容教学时,便可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主题来进行思维导图绘制,根据文章的主题,逐渐将知识点扩展出去,在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不得固定学生的思维,应当尊重学生,若学生在进行绘制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困难,教师便可对其进行提示,让其紧紧围绕主题。对于学生而言,此文章的题目与内容有一定偏差,因此,在总结主题时,教师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明确主题后再绘制思维导图,并能够绘制完整的思维导图,真正理解作者的表达[3]。
2.3在课后巩固中利用思维导图
教师在进行课后巩固时,可采用视为导图的方式来对给学生进行知识点梳理,思维导图是将知识点清晰展现出来的结构图,利用其进行课后巩固,能够将知识更清楚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思路清晰,记忆深刻。特别是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此方式,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一课内容巩固时,便可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巩固教学,由于其属于文言文,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后巩固时,便要抓住机会让学生查缺补漏,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学生熟练和生僻的内容绘制出来,让学生一眼便知道自己的短板,进而加深巩固,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4]。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既能彰显其应用价值,还能改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祖瑞敏.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课内外,2020,(5):169.
[2]范丹.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20,(1):53.
[3]刘春丽.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课外语文(下),2019,(11):180,182.
[4]马晓芳.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魅力中国,2019,(42):185-186.
作者信息:许晓燕,女,出生年月1976.04,籍贯:河南周口,最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育,工作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城关镇第三初级中学,职称: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