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数字化是“互联网+”理念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基石。文章主要对数字管理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的意义做了深入的研究,对实现施工现场数字化工地管理的具体方法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可供建筑同行借鉴。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数字化管理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进一步提升建筑业信息化水平,住房部组织编制了《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BIM、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而近年来建筑行业信息化规划,主要是应用在“劳务实名制管理、工程结构安全监测、大型设备监管、现场安防监控”等领域,因此加大数字化工地管理措施的研究也是助推建筑业信息化水平提升的一种途径和方式。
1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进行建筑施工时,施工过程以数据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方法就叫做建筑施工数字化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信息的加工和整理由手工完成。信息产生、加工、检索和利用,都在以缓慢的速度在运动,影响作用的及时发挥。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信息量不断扩大建筑施工复杂程度越来越突出。限制了在竞争环境中的发展能力。实力雄厚的建筑施工单位率先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进行管理。施工现场管理是安全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安装在建筑施工作业现场的各类监控探头和传感器,通过IT线缆将捕捉到的有用信息传输到中心机房的数据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上,构建成智能监控防范体系,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方法和技术在监管中的缺陷,实现对人员、机械、材料、环境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控”;真正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常态检测,事后规范管理,实现更安全、更高效、更精益的工地施工管理。
2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2.1数据化管理更明晰
施工现场通过运用数字化工地管理模式,工程中的各个事项都能够以数据的方式来表示,从而能够让管理人员清楚工程中每个环节执行的进度,从而能够更好的安排工作人员去做相关事宜,避免造成人员、工具的闲置,有效提高工程执行的效率。
2.2工作的流程更标准
要让工程能够根据预期的计划按部就班的去执行,对每个环节的工作及其具体内容和执行方式都要制定一个标准的流程,所以加强工地现场数字化管理,能够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画出完善的流程图,管理人员在安排工作的时候,只要将该项工作对应的流程图一起分配给工作人员,即可以促进员工按照标准去执行。
2.3人员配置更合理
实行数字化工地管理能够将工程中所涉及到的人员信息都做一个详细的记录,能够让工程管理人员对每个员工的班组、工种、籍贯、位置以及正在做的工作等都有清晰的认识,这样就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工程任务,做到人尽其用。
3实现施工现场数字化工地管理的具体方法
3.1VR技术与安全教育结合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相较于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VR技术所具备的优势更为明显。随着VR技术的快速发展,现阶段的VR技术已经可以成功的将讲授型教育转换为体验式教育,通过对各种类型的安全事故进行模拟,帮助施工人员感受违规操作可能对自身、施工工地所造成的影响与伤害,进而达到强化施工人员个人安全工作意识的目的,使得安全教育成果可以达到最佳状态。
3.2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已经不再局限在安装几个工地摄像头的这一层面,而是以“互联网+”为核心,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与控制。通过将这一系统应用至施工工地中,施工参与各方便可以在远程位置,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情况等方面进行准确了解,其施工管理的工作效率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出。此外,构建智慧工地还可以对施工、生产方式予以监督,对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与管理,规范其各个方面的操作行为,使得工程施工可以逐渐朝着更为安全的方向发展,而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的责任意识、规范安全施工意识、生产意识也会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对于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3人脸识别与劳务实名制系统
由于智慧工地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半封闭式管理”为核心,而开展的各项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外人进入所引起的施工安全问题。通过将实名制管理与人脸识别技术相互结合,便可以借助先进技术将施工劳务人员的名单与相互对应的照片录入到劳务实名制系统中,这样劳务人员只需要通过人脸面部识别,便可以进、出施工现场,并且可以根据出入信息的记录,对施工人员的工作情况、出勤情况进行考察,有效降低了施工管理难度,同时也为劳务人员日常工资结算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有助于为农民工个人权益提供保障。
3.4 BIM技术的应用
BIM技术是新时期下产生的一种有效的施工管理方式,可以通过利用收集的相关数据与信息建立起建筑模型,并且还可以在二维与三维之间进行转换,使得施工现场可以及时、主动的发现问题,并第一时间内寻求解决方式,从而有效规避施工问题。在智慧工地建设的过程中,BIM技术通常会应用在施工进度对比、可视化交底、管线碰撞检测这三个方面。通过应用这一技术,可以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进度计划与建模进行关联,与模拟进度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工程进度差异性的原因,以便于及时解决,在可视化交底方面,可以以3D动画的形式进行交底工作,全方位提高交底工作的可行性。对于管线碰撞检测,则是利用BIM构建起的三维模型中所显示的预留孔洞,进行全方位分析,避免管道碰撞的情况出现。
3.5其他技术的运用
除了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技术,智慧工地在应用的过程中还会应用到多种不同的先进技术,例如塔吊安全检测技术,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塔吊使用前的情况进行检查,若是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将其对施工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太阳能路灯的应用则是可以将太阳能成功转化为电能,可以有效减少工地对于电能的消耗,从而实现绿色建造,对于控制工程管理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4结束语
总的来说,数字化管理必须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进行实践。基于数字化工地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就是通过智能设备全面收集现场人、材、机等信息,在此基础上感知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和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预警报警,大大提高施工现場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数字管理体系的出现和使用,是以标准化的管理为准则的,不但有利于量化管理理念的施展,同时也让信息化的管理取得了进一步的成长。我们可以以安全建造为契机,逐步在施工现场融合BIM、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最终实现基于智慧工地的绿色建造、智能建造。
参考文献:
[1]胡鹏.地理信息系统教程[J].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7(2):12-15.
[2]李伟祥.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手段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6,1(8):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