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施工技术分析王相国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王相国
[导读]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我国经济的迅速提升,现阶段我国整体基础交通建设也取得全面的进展。
        摘要:自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我国经济的迅速提升,现阶段我国整体基础交通建设也取得全面的进展。而桥梁工程而言,在建设过程中相关安全性问题也日渐凸显而出,成为广泛关注的基础建设问题。公路运输的效率直接关乎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所以全面的调整公路桥梁承接段软地基施工技术也是现阶段桥梁工程技术领域急需进行深入探究的方向。
        关键词: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施工技术
        引言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我国的交通网络逐步趋于完善,各种交通要素的组合更为多样。公路与桥梁是交通网络中的重要构成,当前,在一些工程中,涉及了公路桥梁组合结构,在这种工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二者过渡段的处理。由于我国的公路桥梁工程长期处于露天状态下,环境与天气因素会影响其使用寿命,尤其是路桥过渡段的软基路基,必须要应用科学的施工技术,保障其处理效果,提高过渡段路基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使得在公路桥梁工程投入使用以后,能够为创造安全、舒适的通行条件。
        1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施工中的存在问题分析
        1.1路基架构平稳性缺乏有效的保障
        在开展公路桥梁承接段软地基施工过程当中,通常因为受制于技术问题、环境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让公路桥梁承接段软地基施工无法有针对性的开展。同时因为施工过程当中受搭伴架构的安置问题,也对于桥梁上车辆行驶的平坦度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让公路桥梁承接段软地基施工过程当中的架构平稳性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与此同时,因为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拥有诸如水分含量较高、灵敏度较高等特质,也让相关施工环境土体的承载能力变得相对较弱,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削弱路基架构的整体硬度,同时在来往车辆的作用下,会让公路桥梁承接段软地基施工的相关位置容易发生沦陷的状况,进而导致整体的架构平稳性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1.2过渡段软基路基土质处理不到位
        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对路基强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软基路基土质承载能力无法满足工程施工的需求,为此在正式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对软基路基土质进行处理,提高路基的承载强度,以保证其承载能力满足需求。否则一旦出现处理不到位,软基路基受到外界荷载扰动,会导致软土路基内部结构受到破坏,从而造成路基的不均匀沉降。
        1.3过渡段软基路基刚度存在差异
        过渡段软基路基刚度差异主要是指连接桥梁和路基两部分刚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这部分一旦出现刚度差异,就会造成过渡段软土路基沉降问题。而控制过渡段软基路基刚度差异是实际工程施工中的难点。为了防止沉降的发生,一般会通过在桥台下设置物体支撑的方式进行预防。同时在修建路堤时,需要对其稳定性以及沉降进行计算。
        1.4路基结构稳定性缺乏保障
        在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施工中,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使得过渡段软基路基施工作业落实缺乏针对性,且其施工中因搭伴结构的设置,对过往车辆行车舒适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得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施工中的结构稳定性缺乏保障。同时,因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具有含水量高、灵敏度高、渗透系数小等特点,使得施工区域土体的承载力小,无形之中降低了路基结构强度,且在车辆载荷的作用下,会使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施工区域可能会出现沉陷问题,致使其结构稳定性缺乏保障。
        2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施工技术
        2.1注重施工中后台路堤密实度的提高
        为了避免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施工中出现路基压缩变形问题,则需要有效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中后台路堤密实度。实践中的施工方法包括:加载预压法、土工加筋法、强夯法等。同时,通过对土工栅格的合理使用,且将性能可靠的混凝土、碎石等材料加入到预先设置的土工栅格中,能够使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施工中得到刚度较大的结构体。

在这种结构体的支持下,能够使路桥施工中的后台路堤密实度逐渐提高,并减少其软基路基施工中的沉降问题。
        2.2过渡段软基路基的开挖技术
        与普通的工程结构相比,在公路桥梁过渡段内,路基路面的形式、结构都相对特殊,在施工过程中,开挖技术也会影响软基路基施工的质量。在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首先对不同的通道加以处理。比如,在路基填筑阶段,要根据施工要求,进行路床的处理,结合施工现场的土质分布情况,应用分层检测的方式,对填筑形式、路床处理方式加以确定。相比较而言,在很多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的处理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混合填筑的方式,对填料加以选择,随后遵循分层填筑与压实的处理方式。在此处理过程中,需要对路基压实度加以科学控制,以保障路基的稳定性。
        2.3桥台软基的施工技术
        软土地基是一种稳定性较差、强度低的不良地基,孔隙率高,含水量大,在施工过程当中容易被压缩,造成地基沉降。因此需要处理好软弱地基,它不仅是路基施工技术的重要环节,也是解决不均匀沉降的重要手段。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如果软土层弧度比较大,为了避免软土侧向挤动破坏基桩,往往会采取搅拌喷射注浆、超载预压等手段加强地基强度,有效抵抗软土侧向流动的强度。如果施工区域的土层含水量和孔隙率超出允许值时,应该直接进行深度随软层厚度而定的换土处理。桥台软基的施工技术一般选择水泥喷桩地基的方法,水泥喷桩复合地基能够有效地对软土路基加固,比起其他的施工方法来说,时间更为迅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但此项技术工程造价较高,施工成本较大,因此施工人员应该综合考虑施工路段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具体施工方案,对桥台地段施加一定时间的预压底,提高它的稳定性,降低不均匀沉降发生的概率。
        2.4台后填筑技术
        在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的处理上,如果技术应用不当,或者有关施工人员没有进行相应的处理,都会使得过渡段沉降出现的概率增大,比如地基、路基与路面的压缩变形,会造成极大的沉降差。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台后填筑技术,能够有效实现沉降差的控制。在台后填筑过程中,应用必要的加固处理极为关键。在填筑技术下,最为关键的是要选择填筑材料,比如,孔隙渗透相对较好的材料,可以作为填筑材料,比如砂砾、砂性土、碎砂石。如果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路基的稳定性处理,可以将石灰与水泥作为主要的填筑材料,这些填筑材料的应用能够保障其压实度指标符合工程要求,进而降低过渡段沉降概率。此外,在一些过渡段的处理上,也往往通过台背加固的方式来应对沉降,比如,应用土工合成材料,实现台背的加固,有效克服了荷载变形威胁。
        2.5排水施工技术
        排水施工是过渡段软土路基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及时地将软土路基施工中的水分疏干,减少水分含量过大造成的路基不稳定,从而影响整个公路桥梁工程施工效果。为此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应加强路基排水设施的设置,充分发挥排水系统的功能作用,减少雨水对路基的冲刷,从而提高路基的排水效果。
        结束语
        路桥施工在公路施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比较容易出现路基沉降等建设病害,因此需要重视路桥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沉降带来的危害,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要对沉降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恰当的施工技术,加强各个环节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工程的使用寿命,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海平,胡伟锋.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的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9):156.
        [2]张金财.道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解析[J].民营科技,2015(02):106.
        [3]陈永辉.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的施工要点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05):29-30.
        [4]盛明乾.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施工技术方案分析与阐释[J].工程建设,2017,49(02):70-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