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工程属于民生工程,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国市政工程建设的规模、数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设标准随之提高,因此施工阶段易于发生通病,这对于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针对于此,市政工程方面需要明确施工技术通病,然后制定针对性处理措施,进而保证施工的进度、施工的质量、施工的安全,促进我国建设事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对策
1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
1.1质量意识较低
目前,不仅是许多企业,甚至政府部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城市工程质量的重要价值,还没有确立“质量第一”的工程意识,忽略工程施工质量水平,一味追求工期。监管机构及责任部门监管不严,企业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到位,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
1.2测量工作存在差错
工程实地考察涉及市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在施工周期和施工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工程中如果工程测量有较小的误差,土木工程就有可能面临很大的损失。测量累计误差可能导致管道的位置偏离原定的位置,测量数据错误会导致材料采购计划发生根本性的错误,浪费大量的建筑材料。
1.3施工材料质量问题
为了全面保证城市工程的施工质量,更好地实现项目的投资目标和工期目标,必须充分考虑项目原材料的质量。在混凝土、沥青等材料质量问题的施工过程中,特别容易发生大面积的下沉现象,管道质量问题,尤其易发生龟裂,局部发生积水现象,进而管路界面裂开、泄漏。
1.4机械设备问题
机械设备在市政府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在施工中科学合理地选择机械设备,严格检查机械设备的规格型号。如果设备的选择不科学,工程的进度就会受到影响。另外,施工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例如,如果在道路结构中形成的道路段不能使用大的辊,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较小的辊。由于紧凑的辊具有非常轻的重量,紧凑的效果不是理想的,特别容易发生路基的不稳定性。因此,在道路投入运行后,在车辆的反复旋转之后,特别容易产生龟裂或下沉。
2优化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策略
2.1降低市政工程的误差发生率
工程测量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保证工程质量,必须配备一批市政工程专业测量技术人员,最大限度地保证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在实际的工程测量时,应使用合格的测量仪器,测量数据记录应实事求是,不允许为某些目的编造或篡改数据。当实测值与设计值有较大偏差时,应报项目工程师确认。
2.2加强建筑材料质量控制
为了有效改善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需要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反复检查,依据预定的设计图纸对其进行审查。材料验收时,材料人员应反复确认材料的技术参数,避免商家对质量不达标的材料进行销售,杜绝质量不过关的材料进入仓库。如果在仓库中发现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需要在第一时间向施工管理部门上报,进一步防止劣质材料投入施工和使用,避免出现缩短市政工程使用寿命的现象。
2.3加强对市政工程的质量监管力度
从市政工程的质量角度出发,相关单位必须要对每个市政工程的建设进行质量监管,从而确保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做到科学系统的监管。
而该方面的监督工作必须要通过对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组织情况以及人力物力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并以改善项目经济效益且控制生产成本为主要前提,本着保证市政工程最终施工质量的原则,对施工期间的投入成本使用资源以及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最优配置。与此同时,监管单位还需要对市政工程的开展情况以及施工质量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过关,相关部门以及施工单位应当将质量监控工作放到足够重要的地位上,且施工单位需要向有关部门进行相关数据提交。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质量监管人员应当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监管与考察,避免施工单位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
2.4增强施工技术的专业性
各个施工单位在开展施工子环节之前,应当综合考虑市政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将施工现场的气候条件施工环境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考虑在内,并科学考量市政工程的基本特性以及与其相关的核心技术,及时制定科学系统的应对方案。值得一提的是,该项工作是对施工单位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考验。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重视市政工程组织工作的科学性与全面性,充分利用已有的施工技术与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单位还应当对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及竞争实力进行综合评估,不断改善技术团队的专业技能水平,最终提升自身在行业内的自主竞争力。
2.5规范人员管理
市政项目施工过程,涉及到的人员为施工、材料、安全、预算、质检、材料等岗位,在管理过程需要结合相应岗位落实人员的管理工作,重点强化其质量意识。同时,对人员的资质需要严格要求。如:电工、塔吊驾驶员、升降机操作工、提升机操作工、架子工等均属于特种作业,需要人员持证上岗。为保证所有岗位人员具备较高的质量意识,在现场管理环节需要定期对相关人员展开培训,使其严格按照管理规范展开对应工种施工。同时,为其培训最新技术、工艺等使用方法,保证市政项目施工过程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防止工程产生各类质量缺陷。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也是关键一环,需要从管理层面上强化人员安全意识。结合施工环节产生的风险因素制定救援预案,精准识别施工环节安全隐患。在市政项目现场建立安全管理组织,落实施工技术、劳保计划等制定,为工程质量提供基本保障的同时,严格贯彻管理制度。监督各个岗位操作人员按照要求施工,做好机械调配、管理等工作,明确重点施工流程存在的危险因素,保证安全装备、设施、技术等可发挥作用。及时对现场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展开安全培训,明确施工过程安全事故发生时的奖惩措施,加大处罚力度,保证现场安全,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2.6机械设备的完善方法
施工的过程中,会使用较多类型的机械设备,如:起重机、压路机,以及摊铺机等。不同的机械设备的应用,均需结合市政工程具体状况选择,选择机械设备时应考虑到机械设备的性能、型号、操作要求等因素,然后采用可满足具体标准的机械设备。模板、脚手架使用时,遵循设计要求、施工要求,加以合理的设计,以便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质量。此外,定期需要引进国内、国外先进的机械设备,以便保证市政工程整体施工效率,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防止发生再次搬运的现象。
结束语:当前,我国市政工程建设进程加快,有效推动了我国城市的发展。为提高市政工程施工效率,合理运用施工技术非常必要。但需要注意的是,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问题比较严重,这对于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安全的影响均比较大。因此,需要明确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然后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合理运用施工技术、原材料、机械设备等施工,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市政工程整体施工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云.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施工技术通病[J].智能城市,2016,2(01):201-202.
[2]李志飞.关于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与对策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22):9-10.
[3]李德清.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与对策[J].四川水泥,2018(07):120+128.
[4]李海光.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与对策[J].居舍,2019(03):51.
[5]周书琴,王世功.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的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8):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