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稳定增长,我国不断促进城镇城市化,从而使水利工程成为了现代人民安居乐业的必要工程之一,水利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也受到政府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加强开发高新技术应用是在如今的水利工程管理上必须采取的措施,这需要建立一个先进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理念,并通过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传输及运用,是水利工程建设更好实现信息化。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期下的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和不足,针对当前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现状提出有效提升的措施,以及为促进今年水利工程信息化应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 信息化 水利工程 应用
1新时期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的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使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逐步趋于管理信息化。水利工程信息化是由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水利工程建设组成,集施工技术、电子科技、人工智能于一体的新技术,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水利工程资源,通过运用信息的收集、传输 、存 储 、处理等方式提高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投资节省成本,加快了水利资源行业技术进步,是水利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措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具有规模大、周期长、线面广、技术复杂等特点。因此,导致施工管理形成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管理问题,比如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开展、竣工验收等各个管理阶段的问题都难以解决。不同的建设条件会导致水利工程设计难度增加,从而提高土地征用、移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工作难度,增大管理力度。因此必须在水利建设系统中解决长期存在计算机技术盲区的现象,组建经验丰富且具有较好的素质信息的管理队伍,才能加快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发展。
2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措施
2.1加强资源共享
水利工程建设包括项目设计、工程监理、批准文件等,所包含的信息量巨大,如信息的合并、资源的配置、人员的管理、机械的使用等都是通过共享交叠使用的。为此,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是建立有效的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保障。
2.2提升信息化工作效率
首先,信息化系统应用能够收集各种同时发生或同时进行的事件并加以分析,并自动提供参考意见,便于数据统计工作。其次,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系统处理的信息迅速作出响应,及时进行决策,保障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率,最后实现对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的控制和统
筹,使整个项目达到最佳工作效率。
2.3制定科学管理制度
基于有效数据信息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及时调整计划并采取措施进行科学决策,确保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型,实现建设目和。以实用性为原则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根据电子化和信息化企业管理的要求,提升项目管理的思想,制定出高效、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在数据工作流程电子化、信息化的基础上,自动运行和动态分析优化调整各种资源,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依据,从而全面控制工程施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意图。
3促进新时期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建议
3.1高效应用互联网和通讯技术
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是水利工程管理实施的重中之重,高效应用这两门技术能够在管理过程中快速的传输和分析各项信息。因此,应当重视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而且要不断优化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实时收集和传输水利数据、水利图像和水利三维模型等,加强相关水利数据信息的整理、储存及分析。
同时,还应注重共享临近区域的各大水利工程信息,提升水利信息统筹分析、水资源协调配置的工作效果。
3.2高效应用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是水利工程建设必须具备的条件,项目建设模型分析、数据整理分析及空间信息分析等能够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准确的三维图形及实时地理数据,能大大提高管理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地理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的管理上是热门技术,其高效应用能够对水利信息作出综合性汇总和分析,实时化预判水利动态,并且对急发时间进行紧急处理。在当今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必须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绘制比例图纸,对地区之间、地区内部各水利工程信息进行连接,在水利系统中实现水利信息共享、合力发展,才能使水利工程的改善越来越明显。同时,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还应当向流域内河流、湖泊及相应地形进行建模、绘制等,统计准确的水利数据,从而推动水利工程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如图)。
3.3高效应用卫星定位技术
卫星定位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应用中己经有几十年的历程了,卫星定位技术具有定位精准、传输速度快、适用性强等突出特点。相比于传统的无线电定位,卫星进行定位能够获取到更为准确的坐标数据,特别是受到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干预较小,卫星能实时进行自然灾害前后定位和信息的传输。因此,水利工程管理应当高效应用卫星定位技术,监测范围应覆盖水利工程全部建设区域,全程实时为水利工程传输地理、时间及空间上的数据,并联合已有的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实时监控水资源情况、实时处理灾情,达到动态化监控水域信息的效果。
3.4提高专业模型技术支撑
引入专业模型技术能够自动对各类信息进行汇总并进行有效分析,大幅度减少人工分析的工作量和减少工资误差。够收集水利信息并进行实时传输是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专业模型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有较强实用性,是因为其能在水利工程中感官形象提供流域水灾和水情的发展动态,有助于水利工程管理者根据动态做出准确的决策。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专业模型技术也不断完善和进步,也大幅度提升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在此模型技术的支持下,水利工程建设更加有效防止灾害,从而保障流域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专业模型技术的引入可以推动水利工程的环境建设,能够监测水质,保护生态平衡。
4总结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信息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管理工作,具有科学技术含量高、学科交织多、内容广泛等特点。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同时促进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走向信息化发展道路,开阔了行业的前。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在信息化发展中逐渐转为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成果明显、形势喜人。因此,在新时期中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是水利工程项目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忠兴.新时期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10.
[2] 王俊淇.GIS技术在新时代水利工程信息化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8(3) :211-212.
[3] 朱维猛.浅议济?史杭直灌区水利工程信息化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8, 24(19) :94-95.
[4] 陈俊.浅谈水利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应用现状和发展[J].中国高新区,2018(21) :216.
[5] 匡义.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应用、 问题及对策探讨— — 以杭州市富阳区为例[J].水利发展研究,2017, 17(2) :69-72.
[6] 蔡阳.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利信息化[J].水利水电技术,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