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河流综合整治包含的内容十分复杂,会牵涉到水文学、环境生态学、泥沙运动、建筑景观等多个学科。它需要使用多种整治方法。城市河流整治同时还是在以往的恢复和排水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污水处理,从而达到对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以及水质重构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河流; 综合整治; 污水处理
近年来,伴随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居民数量的剧增,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也都越来越多,而流域土地和植被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城市生态系统弱化以及河流水污染等情况日趋严重。因此,进行城市河流污水处理以及综合治理,不仅是目前民生的基本需要,同时还是城市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的必要措施。
1 城市河流治污水形成来源
城市河流治污水形成来源主要来自一下几个方面(如图一):
1.1 生活污水
由于污水管道验收不完善,随意排放,附近居民的部分生活污水流入河道。生活污水中的氮、有机物等进到河流后,无论是否有足够的溶解氧,都会在适当的温度下被各种微生物所分解,并排放出各种恶臭物质,造成河流污染。
1.2 工业废水
处理之后但不合格甚至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工业废水流到河流中后,废水中臭气和有机污染物也被相关微生物分解,并释放多种恶臭气体,造成河流有机污染和水体污染严重身体长期有黑臭味。
1.3 雨水径流
在降水过程中,雨水携带大气中污染物进入水体,且在形成地表径流后携带诸多污染物,最终进入河流水体。
1.4 底泥污染
水质受到破坏之后,部分污染物日积月累,经过沉降作用或随颗粒物吸附作用进入河流的底泥里面。底泥可以视为最后存储所有污染物的地方,由于长时间的累积效应,底泥里面的污染物含量通常会比上覆水高几十倍到几百倍。底泥污染对河流水质的破坏并不是短期的,上覆水会与底泥在污染物上会形成某种平衡,如果上覆水的水质有所改变,底泥便将在溶解、降解、微生物分解、吸附等的作用下,将污染物向上覆水转移。此外,在还原条件、酸性等的影响下会生成氮气、甲烷等刺激性气体并释放到空气之中,这也是引发河流水质黑臭的一项主因。
2 城市河流综合整治污水处理思路
2.1 控源截污技术
在源头上对污水进行有效管控,可以通过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来实现对于污水的截留。初期雨水纳入初期雨水收集系统,通过截污纳管及面源控制,严禁污水及初期雨水直接下河。首先要对进入排水系统的管网进行全面普查。
2.2 清淤
河流的一种主要内污染源是淤泥,同时它也是导致河流水质营养化的一项主因。河底要是堆积诸多淤泥的话,即便能够较好的管控新的污染源,淤泥中分解与释放出来的物质也能够对水质造成长期的影响。所以要在有效截污的基础上,再将河底淤泥予以清理,同时将清出的淤泥经过干化之后,再进行填埋处理。
2.3 水生植物的恢复规划及重建
在进行水生植物的选种时,一方面要综合考虑其吸收氮与磷的能力、光补偿点、耐污性等基本属性,另一方面还要根据相关河流水质及生态系统的具体情况以及目标要求,选择耐受性比较强,而且能够适应目前河流生态的水生植物进行水质的改善。
根据目前已有的试验水生植物以及相关的案例情况,可供抚河种植的水生植物有:水花生、伊乐藻、范草、菱、风眼莲等具有净化湖水、吸附污染物、抑制浮游藻类的竞争、加快沉降的速度的作用。狐尾藻、马来眼、金鱼藻、微齿眼子菜能将水体内的磷与氮清除掉,同时还可以提升水体的透明程度。美人蕉、水竹,可以大幅度提高水面观感性,异味得到控制,透明度改善,氨氮和总磷下降。
2.4 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
人工湿地是结合自然环境的湿地特点采取人工方式建成的,自然界内的湿地可大幅度提升水体的洁净度,而通过建设人工湿地的方式,对自然界内的湿地进行模仿,使水体得到净化,从而起到深度处理污水的作用。同时,应把人工湿地视作自然生态系统,基于生态系统内通过多元化的微生物的共同影响,使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从根本上讲,通过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其实就是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模仿,以起到自净的作用[2]。在着手对人工湿地进行建造的过程中,应从人工基质与水生植物两方面入手进行建造。在自然生态系统内,水生植物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工基质是微生物得以生存并发展的必要前提。在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一旦城市污水从人工湿地系统流经,那么微生物将会吸收、转化并分解存在于污水内的污染物质与营养物质,以达到处理污水、改善河流的水质的目的。
2.5生物多样性恢复规划和鱼类群落重建
将适量的水生动物放入到有机污染河段,能使有机物被大量清除干净,藻类的生长得到有效管控。比方说,底栖动物螺狮能促进促絮凝物质的分泌,提高水的清澈程度;滤食性鱼类比方说缩鱼、螂等具有将存在于水体内的藻类得以清楚、提高水体清澈度、摄食蝇等幼虫的作用,依靠水生动物的生命活动,能使河流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3 实例分析
结合深圳市观澜河清湖段生态治理工程的实际案例,就城市河流综合整治污水处理展开深层次地分析与研究。经过对现阶段观澜河清湖段水质、防洪、生态景观等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后,在引水补源、绿化造景、截流治污、重建生态、污水深度处理的生态治理理念的导向下,采取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改善水质等方式全面整治观澜清湖段。一系列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理观澜河清湖段治理工程的过程中,应采取相关治理方式,坚持以有关治理理念为导向,从而使水质得到改善,起到显著的生态景观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治理成效。
4 结语
城市水环境的形成过程中,城市河流发挥着十分关键的影响,是城市发展期间相当重要的一种资源。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城市人口也在持续增多,造成生活废水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呈逐日增多的趋势。再加上河流植被的开发手段不合理,在治理河流时极易产生生态环境污染、水质污染问题,造成水资源被大量浪费,对城市的发展极为不利。同时,此类水污染问题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到河流环境以及人类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因此有必要将河流污水的处理工作做到位。
参考文献
[1]郭延军.城市河流综合整治污水处理研究[J].水电与新能源, 2014, 12 (3).
[2]段晓辉.关于城市河流整治的污水处理[J].建材与装饰, 2012, 31 (1)
[3]赵胜, 田源.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2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