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月第9期   作者:周涛
[导读] 主要结合当前水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立足建筑给排水,提出一些给排水设计的想法和建议,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节约用水。
        摘要:主要结合当前水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立足建筑给排水,提出一些给排水设计的想法和建议,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节约用水。
        关键词:建筑节水;给排水设计;热水循环
        一、建筑节水形势严峻
        水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当前我国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不仅困扰国计民生,并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水利部统计,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缺水范围不断扩大,缺水程度不断加剧,全国670座建制城市中有400座不同程度的缺水,110座严重缺水。正常年份全国城市缺水60亿万立方米。2000年由于我国北方地区春、夏连旱,严重影响了城市供水。面对缺水的现状,节约用水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筑节水更是任重道远。
        二、建筑节水途径?
        (一)选择优质的管材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以往多应用金属材料,如镀锌水管,虽然可以满足建筑给排水工程建设的要求,却不能满足节能、节水的需求。其原因在于,金属管材极易出现腐蚀生锈的问题,这就给水带来了一次污染,造成水质下降。同时金属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不仅容易生锈,还会滋生细菌,从而造成水质下降。因此,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选择环保型的管道,如PP-R水管、钢塑复合管、PE管及薄壁不锈钢管等,从而从根本上避免水资源的一次污染,确保水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二)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
        一套好的设备能够对水资源的节约产生非常大的作用。例如,通常淋浴喷头每分钟喷水20多升,而节水型喷头则每分钟只需要9L水左右,节约了一半的水量。可见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的节水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节水的效果。所以在选择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时,除了要考虑价格因素和使用对象外,还要考察其节水性能的优劣。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材是建筑节水的一个重要方面。
        (1)以瓷芯节水龙头和充气水龙头代替普通水龙头。在水压相同条件下,节水龙头比普通水龙头有着更好的节水效果,节水量为30%~50%,大部分在20%~30%之间,且在静压越高、普通水龙头出水量越大的地方,节水龙头的节水量也越大。因此,应在建筑中(尤其在水压超标的配水点)安装使用节水龙头,以减少浪费。
        (2)采用延时自闭式水龙头和光电控制式水龙头的小便器、大便器水箱。延时自闭式水龙头在出水一定时间后自动关闭,可避免长流水现象。出水时间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但出水时间固定后,不易满足不同使用对象的要求,比较适用于使用性质相对单一的场所,比如车站,码头等地方。光电控制式水龙头可以克服上述缺点,且不需要人触摸操作,可用在多种场所,但价格较高。目前,光电控制小便器已在一些公共建筑中安装使用。
        (三)变频调控技术?
        人们的生活用水量会受气候、温度、季节变化的影响,一般冬季的用水量会少于夏季,在每天上午的6∶00-9∶00和下午的6∶00-10∶00,是人们用水量最多的时间段,其他时间段的生活用水量相对较少。如果全天使用水泵供水,就会浪费大量的水。因此,为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就需要采用变频调控技术,改变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方式。在人们的生活用水量发生变化时,系统能够自动调节水泵的转速,从而使水压发生改变,实现供水与用水之间的平衡,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根据相关调查,将变频调控技术应用于建筑给排水系统中,能够节约20%左右的用水量。

?
        (四)注重超压出流控制?
        在我国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虽对给水配件和入户支管的最大压力做出了一定的限制性规定,但这只是从防止因给水配件承压过高而导致损坏的角度来考虑,并未从防止超压出流的角度考虑,因此压力要求过于宽松,对限制超压出流基本没有起作用。如果设计时没有考虑这一方面的话会造成极大的水资源浪费。所以应根据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的实际情况,对给水系统的压力做出合理限定。《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3.5条规定,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各分区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5MPa;当设有集中热水系统时,分区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55MPa。,生活给水系统用水点处供水压力不宜大于0.50MPa,并应满足卫生器具工作压力要求,而卫生器具最佳使用水压宜为0.20~0.30MPa,大部分处于超压出流。根据有关数据研究,当配水点处静水压力大于0.15MPa时,水龙头流出水量明显上升。建议高层分区给水系统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静水压大于0.15MPa时,采取减压措施。
        (五)开发中水
        中水回用技术是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我国的建筑排水量中生活废水所占份额住宅为69%,宾馆、饭店为87%。办公楼为40%,如果收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成为中水,用作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如冲厕所、道路清扫、城市绿化、车辆冲洗等杂用,从而替代出等量的自来水。以某高校为例,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中水工程的投资大约为3000~4000元/立方米,水处理费用为1.5元/立方米左右。该校平均每天用水量约为8000m3,若按计划内用水费用2.4元/立方米计算,则每年的水费将高达700多万元,若考虑计划外用水费用及水费不断增长的因素,则每年的水费将突破1000万元。为节约水资源,该校陆续在一批学生宿舍及游泳池等建筑物中设置了中水回用设备,实现了分质供水。据不完全统计,每天为该校节约了1200m3左右的水量,为该校每年节约水费100万元,效益很显著。由于中水工程初期投资较高,所以要想制定成标准规范至少在目前看来是比较难于让开发商接受的。但是从长远看,在水资源越发缺乏的情况下,建设第二水资源——中水势在必行,是今后节约用水发展的必然方向。
        (六)雨水回收
        雨水回收利用是指通过汇总管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通过雨水净化装置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后达到符合设计使用标准的系统。类似于中水,处理后的雨水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厕所冲洗、城市绿化、景观用水以及其他适应中水水质标准的用水。建筑物收集雨水的一般结构是,由导管把屋顶的雨水引人设在地下的雨水沉沙池,经沉积的雨水流人蓄水池,由水泵送人杂用水蓄水池,经加氯消毒后送人中水道系统,为解决降尘和酸雨问题,一般将降雨前两分钟的雨水撇除。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展开了对雨水利用的研究,以节约水资源,减轻当地的用水和污水处理负担。如德国,日本等国在一些城市的建筑物上设计了收集雨水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消防、小区绿化、洗车、厕所冲洗和冷却水补给等,也可以经深度处理后供居民饮用。东京、福冈、大阪、名古屋四个城市拱型建筑棒球场的雨水利用系统。集水面积在1.6~3.5万平方米,贮水槽容积为1000~2800m3,经砂滤和消毒后用于冲洗厕所和绿化。每个系统年利用雨水量在3万吨以上。
        总而言之,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大量的能源消耗,通常情况下为建筑工程总能耗的1/3左右。为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实现建筑给排水工程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的降低,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对其实现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蔡吉涛.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探讨[J].广东建材,2010(09):81~83.?
        [2]邓松,杨景岗.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探讨[J].建设科技,2015(24):7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