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实用且高效的教学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中,并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基于此,笔者将从“游戏情境,激发兴趣”“问题情境,加深理解”两方面入手,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游戏情境;问题情境
众所周知,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必修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一方面,情境教学法很好的弥补了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直观特点的冲突,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形成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见,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高效且实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及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游戏情境——激发兴趣
游戏是一种高明的教学艺术,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最佳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热情,而且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一种“玩中学、学中乐”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游戏情境是十分有必要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教学内容来创设出一种富有情绪色彩且趣味横生的游戏情境,以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切身感受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种种乐趣,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过程变得更为高效且活力四射。例如:在学习“可能性”这一课内容时,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闻常见的游戏情境来展开教学,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猜一猜”数学小游戏,即:游戏内容及过程为:我会先将一枚1圆硬币抛向上空,并在硬币落地的瞬间及时用双手遮挡住,接着,我会以谈话的方式向学生说出让学生说出: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该硬币是正面人头朝上呢?还是反面图案朝上呢?游戏规则为:“每名学生只有一次回答机会,回答正确的学生视为胜利者,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小奖励。”这样一来,既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能够巧妙地引出本节课题,可谓是“一举两得”。
然后,待学生兴趣被充分激发后,我会为学生讲解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即: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可能”“一定”“不可能”;生活中的可能性;可能性的大小等,以此来有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目标。
二、问题情境——加深理解
问题情境是情境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更是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其主要原因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正是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情境最为显著的特征就在于能够有效丰富这一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解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对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从这点意义上来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并将其巧妙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以此来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其数学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一课内容时,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深刻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我会采用问题情境展开教学,首先,我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呈现在学生面前,并提问学生:“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外观形状类似于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形状呢?”以此来有效集中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激活其数学思维;然后,待学生回答结束后,我会给予一定的口头表扬,以调动其学习动力,接着,我会有序组织学生依次上台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长方体与正方体模型,并在此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长方体所有面是否完全相同?正方体所有面是否完全相同?等等。”最后,在学生交流讨论过程中,我再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并利用长方体与正方体模型向学生详细讲解本节内容,以此来有效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数形思维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既符合小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也为数学教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研究,以更好的发挥其优势作用,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轶曼.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
[2]李卫星.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