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思考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8期   作者:胡毅伟
[导读] 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仔细研究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提高城市整体规划的科学与合理性,解决现阶段城市所面临的水资源难题。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能够让城市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大幅度地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避免出现城市内涝的现象,不断优化完善城市水系统的性能,进而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而且,通过对空间布局进行深化研究,不断完善现有的城市布局设计,将有利于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而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资源所面临的问题,这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仔细研究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提高城市整体规划的科学与合理性,解决现阶段城市所面临的水资源难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运用;思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在进行着大规模的建设,以此来不断满足城市人口增加而产生的需要。但是,由于城市规划设计的不完善,城市内内涝的现象频发,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困扰,同时对水资源也是一种严重的浪费。随着海绵城市这一理念的提出,将可以很好地应对现阶段存在的内涝问题,为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指导依据。有鉴于此,下文将重点围绕于城市规划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展开探讨,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1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城市规划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且需要结合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这样就导致在城市规划方案设计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建设。此外,城市在一些气候天气的条件影响下,在特定的季节会出现干旱或者内涝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城市的生产以及居民生活造成一定的损害。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规划方式,它所遵循的理念是生态优先,最大程度地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充分地将城市当中的灰色基础设施与绿色基础设施进行深度融合,从而能够促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进行吸水储水,进而可以有效地破解城市目前的内涝和干旱等问题,还能够提升城市雨水的储存能力、渗透能力以及净化能力,最大程度地让雨水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将城市的生态状况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2城市规划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思考
        2.1科学规划市政道路
        城市中的道路规划建设是否合理与城市经济发展运作有着很大的关系,在通常情况下,城市的雨水径流量是比较大的。于是,海绵城市理念就可以为城市规划中的市政道路规划做出一定的指导。一方面,可以将城市道路两旁的绿化用地加以改造,将城市的雨水系统与之进行融合,在城市路面设计上可以选择渗透性路面,为合理利用城市的水资源创造基础条件。另一方面,要优化绿化带的空间分布,最大程度地提高市政路的雨水控制能力,提高雨水的渗透和排放速度。
        2.2雨水渗流系统
        在海面城市理念的规划指导下,可以通过建设绿色屋面来对建筑物外表面温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从而降低现阶段城市的热岛效应对城市造成的不良影响。此外,通过对绿地的布置方式进行优化可以提高收集雨水的能力,如下沉式绿地的配置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量。绿廊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雨水渗流系统,然后将其通入河道,可以形成绿廊并且穿越城区核心地带。市政道路以及景观绿地降雨,经消纳富余水量通过溢流系统进入管网系统,并且将其送至雨水收集运用系统的末端集中调蓄。科学合理地打造下沉式空间,创设一个区域内的最低点,这有利于将附近的雨水汇集到绿廊中去。以排水规划设计方案作为依据,将两侧街区的广场以及绿地等地表径流,经雨水边沟、浅管以及排水管网等聚集在一起,形成汇集以及净化和调蓄中心。
        2.3建立湿地公园
        一个性能完备的湿地公园能够为海绵城市提供最大限度的运行保障,是海绵体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从而使湿地公园内部的不同种类生物之间达到一种生物系统的平衡状态。而且,由于光照条件会将湿地公园所蒸发出来的水分凝结起来,进而形成降雨,这也产生了循环效应,推动海面体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在建立湿地公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够打破当地的生态平衡,避免出现生态污染的现象。


        2.4加强城市透水铺装建设
        在发生强降雨之后,城市地表的径流量会骤然激增,如果不能够第一时间将雨水排出去,就会严重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对地表径流系数加以控制,通过完善城市透水铺装,提高雨水的排放效率,为城市居民的出行创造便利条件。此外,具有渗透性的路面还可以有效地减少表面热能的储存和反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
        2.5修复和保护天然海绵体
        海绵体在海绵城市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自然降雨进入河流的占比还不到一半,其中大部分雨水要通过土地的漏渗、涵养,以及通过植被蓄纳并缓慢蒸发参与水气循环。这样进行处理是有多方面的好处的,不仅能够对生态环境有益处,还能够解决资源问题。但是,由于现阶段城市的大规模发展,没有对城市海绵体给予充分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海绵体的性能,这就导致只能通过城市的排水系统来将雨水排出,从而导致了内涝频发、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大量流失、地面下沉、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雨水问题。湖泊、湿地等原生态的生态系统都是城市的天然海绵体,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原有地形地貌加以保护利用,打造绿色生态长廊,在城市中构建起一个生态海绵体系,促进天然海绵体的自行修复。同时通过水中培养植物、生态砌岸等措施来帮助自然生态系统的快速修复,加快对城市水系统的更新升级以及建设,在促进城市生态修复的同时,还能够具有调洪功能。
        2.6人工湿地与人工雨水蓄水池
        人工湿地又称人工沼泽,也是一种重要的处理地表雨水径流、净化水源的绿色基础设施,通过沼泽泥与沼泽类植物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净化、储蓄,并且其在功能形式上与人工雨水蓄水池相类似。这类绿地建筑的优点是可以有效控制雨水水量与质量,还具有一定的景观观赏效果。同时,这类城市绿地更符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极强的环境调节能力与抵抗恶劣条件的能力,遇到大洪水、长旱季、急暴雨等极端情况时,人工湿地能够起到“海绵”的水调节作用,遇旱补水,遇涝蓄水,从而保障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也不至于让城市生态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海绵城市理念需要在现在的城市规划中进行推广落实,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的优势作用,有利于城市的良性发展,这就要求设计方要提高对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视程度,对具体的运用情况加以研究细化,并且还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保障海绵城市的理念能够得以落实,不断优化城市的排水功能以及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满莉,毛依娜.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商业模式研究--基于美、德两国的经验借鉴[J]. 地方财政研究,2016,(7):105-112.
        [2]    马南董. 景观视角下海绵城市的规划途径--以爱劳渠流域景观规划为例[J]. 低碳世界,2016,(24):182-183,184.
        [3]    徐振强. 中国特色海绵城市试点示范绩效评价概念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兼论我国海绵城市创新体系平台的建设[J]. 中国名城,2015,(5):16-25.
        [4]    史银花.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分析——以溧阳市燕山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为例[J]. 城市建筑,2016,(27):39.
        [5]    葛维政. 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与建议[J]. 全文版:工程技术,2015,(011):295-296.
        [6]    张红磊. 分析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J]. 建筑技术开发,2018,45(5):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