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搞好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牛丽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26卷3月第8期   作者:牛丽
[导读]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是企业有效经营的基础,为企业的经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摘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是企业有效经营的基础,为企业的经营提供了有力保障。对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企业管理中最基础的工作。它基本上占据了整个设备生命周期的大部分。是设备在工作中日常使用的基本保证。阐述了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为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维修;保养
        机械设备是企业至关重要的施工工具,也是企业的外部形象之一。确保机械设备资源的过程使用能力,以良好的设备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题和中心任务,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对象。因此,如何加强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挖掘机械设备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我国目前在对机械设备管理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健全,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执行,以至于在企业中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比较涣散。很多的企业意识不到机械设备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只是盲目的在经营上下功夫,对于资金费用方面,尽量的压低成本,使得机械设备无法得到日常的养护和维修。而机械设备由于失去了日常的养护工作,那么就会使性能有所下降,缩短了寿命周期,并且在工作中的效率有所下降。有些设备由于缺乏养护和维修,致使隐藏着很多的危险,在使用的过程中,潜藏着大量的隐患,使操作人员面临着危险。
(二)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逐步弱化
        企业内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普遍地存在。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许多企业中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项人才;第三,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企业目前大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客观上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三)工人队伍发生了变化
        给做好设备管理增加了难度我国的工人由原来企业自有的初至高级技术工人,变成了绝大部分是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游兵散将似的外包工、临时工。这部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内容大部分属承包性质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本该由这部分人来完成的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会被完整地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二、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
        特种设备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承压和载人设备的总成,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二)正确选型,合理调配
        任何一种机械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

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对于各项目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
(三)人员培训
        持证上岗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
三、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措施
        首先,强保养、零等候工程制度,其工程的主体内容是:以“强保养”为核心,辐射修订和实施以生产者为执行主体的64种类别的设备完好标准和操作维护保养规程,指定了主要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条例等管理制度;以“零等候”为核心,辐射设备修管人员为执行主题的软硬件增补与完善。“零等候”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等候维修人员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备件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工具时问为零,等候维修资料时问为零。“强零工程”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具有较高价值。
        针对机械设备保养的现状以及施工企业的新特点、新情况,我国提出了机械设备强制保养制度。机械的维修保养可以提高效率,但如何在保证使用效率的前提下使维修保养的费用达到最低,最终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优,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几条建议:提高认识,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所谓强制保养,是对保养的硬性规定,必须按时进行,决不能因为工作紧张而不安排时间、人员进行保养。要开展现代化设备管理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设备管理者明白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保养工作的好坏要建立健全保养制度并合理确定维护保养周期施工企业应该采取定期维护、保养、检查(点检)制,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定班保养、定期保养、巡回保养制度,并按各级保养规程执行,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会同机械操作上进行。只有保养做好了,机械出现故障的几率下降了,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收集使用维修的各种数据,分析机械设备各子系统的使用标准,故障出现的规律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其方法有概率统计法、技术--经济分析法和维护作业统计法等。
结语
        机械设备的管理与强制维修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领导除了要做好管理、使用、维护和维修外,还必须高度重视。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协调人员职责明确。他们只有持之以恒,始终抓住不懈的努力,保持忧患意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的目标,才能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为我们的建设和生产提供优质高效的机械设备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强.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修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9(24):154-155.
[2高保飞.智能化管理模式在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4):12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