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市政道路工程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市政道路工程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交通带来了更大压力。市政道路项目数量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对项目的工程监理和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问题;
引言
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进而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同时,基于国家城市建设需求,对市政道路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相关部门若想有效保障其质量能完全符合国家质量标准,避免造成交通事故等不良后果,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各个组织,应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给予一定的重视。并在市政道路建设的全过程中,都能积极贯彻质量监管意识。进而制订更加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管对策,从而确保市政道路工程能高质量如期完成。为广大民众的出行、地方经济发展等提供更优质的条件。
1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
1.1施工准备期相对较短且施工量较大
与其他建设项目相比,这主要是因为市路道路工程离建设项目只有很短的准备时间,一般情况下,由于道路工程的建设体量相对较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定的施工问题,不能有效地开展项目建设。因此,监理在质量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在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2工程质量难以控制
市政公路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主要施工场地在地面以上,地质条件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施工监督和质量管理的积极作用,有效控制公路建设、实时监测公路建设进程和发现问题,必须采取有效和及时的行动,解决问题,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2市政道路工程存在的质量通病
2.1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路基路面以及排水质量问题
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路基路面和排水质量问题是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最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正常使用。使用材料、施工工艺以及路基回填工程与路基质量息息相关。从当前我国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来看,路基的建设按所采用的材料大多为粉煤灰与石灰,材料本身牢固性难以得到保障。而且在路基铺垫的过程中,如果使用机器进行铺垫,容易造成两端侧漏,人工铺垫的方法容易导致材料粗细不匀以及摊铺不平,引发路基的下沉和路基质量问题。路面质量问题主要包括路面结构稳定性、路面强度、坚固性以及路面美观度多种问题。城市道路中的路面绝大多数以沥青材料为主,市政道路基本也是采用的沥青道路进行建设,存在一定的稳定性问题和路面强度不佳问题,表现为路面裂缝推移、破损以及路面平整度不足,影响沥青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现代城市中的市政道路一个关键功能便是排水功能,尤其对于降水量较大的区域来说,市政道路排水性能是否能够得到良好的发挥直接关系着城市交通的稳定性,对于市政道路本身的使用寿命和自身的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市政道路排水功能不佳,将会导致道路结构受到雨水的侵蚀,而引发道路质量问题。
2.2路面不均匀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目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水泥斜交沥青平面具有热、软、冷、脆等特点,因此在沥青路面上存在以下质量问题:(1)路面的平坦度不符合规范要求,出现波形。因为沥青分布不均匀,会形成油垄。如果车辆在路面上继续行驶,则会影响路面的平坦度;路面的质量也会出现问题,路面的表面层的厚度不合格,或表层和基础胶不合格,很容易有一个背包;(2)凹陷,当地基层强度不合格,在那之后,施工缝是不正确的。
沥青路面施工缝,由于压实度不足,将导致台阶裂缝、松散现象;两面层颗粒材料组合不合格,沥青用量不规范,车道上积存有油,路面粗糙度不合格,路面的防滑性不好;(3)路面上咬边的质量成为问题。由于沥青路面的边缘缺陷,沥青路面的边缘呈不均匀的形状,相应地减少了路面的宽度。
3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及施工监理的相关对策
3.1重视施工材料、技术与工艺的有效结合
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更是相关关联企业从建设工作开始始终关心的问题。对施工成本的控制,正确的理解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支出,而不应狭隘的理解成就是为了省钱。而在注重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确保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等各方面工作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从而保证采购符合施工标准的施工材料,能利用最先进的施工技术与工艺展开道路建设工作。整个施工与质量监管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等,对于工程质量的把关与管理至关重要。而只有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人员,才能对施工材料、技术与工艺等进行有效的结合与运用。对材料质检、验收等监管事项,实现规范化管理。并能在整个过程中,对“三检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督促,利用抽检、质检相结合的形式,保障施工材料的质量等。与此同时,施工技术与工艺水平,也应获得保障。并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工艺,为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监管工作高效完成保驾护航。
3.2对施工单位工程资料进行审核验收
施工技术文件是工程项目施工现场遵循的基本文件,也是监理单位需要对其审核的重要文件,若文件本身存在问题或不合理,则现场施工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如很多施工问题是施工方案不合理引起的,或因施工工艺选择不合适技术交底不到位等,会影响城市道路建设的整体质量。因此,在实际的施工监督和质量管理中,对相关文件、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等应该重点审查,确保其严格遵循市政道路工程规范标准,在审核未通过的情况下,现场不得进行野蛮施工,待重新修改审核通过后,确保符合规范的要求和项目实际情况,才可以继续施工。
3.3对初期养护验收工作加强重视
施工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已经有部分路段建设完成。在这个阶段,针对道路的前期养护与工程质量的检测工作也至关重要。而若能在前期就发现影响工程质量的不良因素,并能及时进行排除,有效地解决问题,对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应积极进行沟通,达成共识。加强初期养护与验收工作。引导相关单位对施工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如路况、路貌等问题,并能科学检测道路承受路压质量的最高极限等。同时,对路基、路面、构建物,都应进行全面检查,从而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与此同时,针对于部分市政道路的初期养护,应做好路基清理工作,将所有废料、对施工有干扰的杂物等进行清除,从而为后期的质量监管工作建立更优质的工作环境。
结束语
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监理对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监理质量管理应当充分认识道路建设工程项目的内容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监理细则和监理规划。保证道路施工可满足施工质量和安全的规范标准,从而全面提高了市政公路施工的施工效果。因此,监理的质量管理与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相结合,制定了具体的质量管理策略,有效地实施关键环节的质量管理,应当确保关键的施工节点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达到标准。
参考文献
[1]马海军.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6):245-246.
[2]梁业.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问题影响因素与控制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08):270-271.
[3]张二霞.探究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及检测要点[J].低碳世界,2019,9(09):272-273.
[4]刘佳琦.浅谈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J].建筑技术开发,2019(S1):138-140.
[5]邓泽华.市政工程施工阶段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J].决策探索(中),2018(0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