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与植物造景段晓菊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月8期   作者:段晓菊
[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人们也越来越向往大自然的风景和环境,园林项目也因此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通过积极建设园林园艺,不仅能够起到净化城市、绿化城市的作用,而且也能够让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切身感受到自然的魅力。而园林设计作为园林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要想使园林发挥出更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则需要重点关注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并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促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和人民。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阶段更多的园林景观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出现,使得更多的社会居民感受到了现代化生活带来的舒适体验。在现代化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至关重要,良好的植物配置能够使得植物之间和谐生存,并体现出生态美。而植物造景则能最大程度体现出园林景观的美感和艺术特性,进而更好地美化城市。
        1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基本概念
        1.1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主要是指园林设计时充分结合植物的实际特征、基本生长习性与具体园林布局的相关需求,对各类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例如对灌木,乔木,地被植物以及花卉等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进行种植,使得各类型的植物搭配更加协调合理,在达到观赏效果的同时还能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1.2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主要是指根据植物不同的结构与层次,利用多样性的艺术手法构建植物与建筑,或与山水等环境形成多样化的综合景观。植物造景同植物配置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植物造景工作,能提升植物的综合利用率,促进舒适美好生态环境的营造。
        2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策略
        2.1选择合适的植物
        1)由于植被之间的生长特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的耐寒性更强一些,有的耐旱性更强一些,所以要想提高植被的存活率,便很有必要对当地的气候进行观察和分析。2)由于受到工业的污染,有的园林土壤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要想让植被适应当地的生存环境,除了可以改善土壤的特性以外,还可以选择一些抵抗性较强和可有效改善土壤环境的植被,比如:在酸性土壤中,可以选用栀子花以及杜鹃花等;在碱性土壤中,可选用仙人掌以及玫瑰等。3)在选择植被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情况和土壤环境以外,还需根据当地的日照条件选择一些适应性较强的植被,倘若当地的日照时间以及光照时间都比较长,便可以选用凤凰木以及樟树等;倘若当地的日照时间以及光照时间都比较短,便可以选用杨树以及枫树等。
        2.2充分结合绿色保健植物,合理分配空间
        绿色保健植物常见有雪松、香樟、银杏、女贞、杜英等,以上绿色保健植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为园林景观带来极佳的观赏效果,而且能够有效带动观赏者身心体验,进而促进其身心健康,以此使得观赏设计所造就的价值更高。所以,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建议从使用绿色保健植物方面入手,以此确保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能够产生多样效果。与此同时,针对于具体设计过程,必须要注重园林景观空间的合理分配。空间合理分配不仅能够充分保障植物群体健康生长,也能够促使景观空间所产生的错落感带给观赏者以美好体验。再者,空间合理分配也能够有效加强园林景观整体线条、色彩丰富程度及节奏的有序性。
        2.3注重植物配置的多样化
        在植物配置和造景过程中,要体现出植物配置的多样化,充分体现出植物景观的美感,规避使用单一植物配置所造成的园林景观景色失衡。

与此同时,针对多样植物的配置与造景,必须体现色彩的多样性与美观性。通过实际研究表明,人类感知色彩的过程能够直接影响人们心情,促进身心健康,基于此,在实际设计中注重多样化的植物配置,进而能够体现出多样化植物色彩与美感,进而使观赏者在获得良好观赏体验的同时,促进身心健康。由此园林景观会成为社会人群贴近自然、颐养身心的首要选择。此外,多样化的植物配置与造景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呈现当季植物美景与满足观赏体验,也能够进一步呈现四季多样化的植物景观,提升观赏效果。具体而言,通过多样化的植物配置,人工建立四季植物生存环境,能够营造“一方叶落、一方生长;一方藏于寒冬骄阳、一方含苞凛夜待放”的美好场景,最终提升园林景观效果。
        2.4应用植物色彩艺术
        随着四季的变化,大部分植物的色调发生了很大变化。植物的这种节律被充分利用,景观的固定性和多样性被促进,赋予了生命的魅力。第一种是叶子的颜色,植物叶子在生长期表现不同颜色,或在绿叶上表现点状、块状模式,例如浆果、叶相思等。在新叶之后和落叶前又变成了别的颜色,例如是丙二、银杏、枫树等。第二种树皮的颜色。当人们穿过森林时,首先看到树的树干,因此,很多景观设计者导入了红皮和紫外的榆树、白皮的柏木和白皮的白杨等树种,进行植物的配置设计。第三是花的颜色。根据开花季节,花和花是高或短的,草本植物的花虽然具有色泽鲜艳、色彩丰富等特征,但开花期一般较短,例如草草、康乃馨等。以木本植物为中心的观赏性木本植物,例如木兰、厚李、木口等。
        2.5与建筑山水结合
        在景观的设计中,植物造景应考该考虑建筑因素,使园林和建筑完美配合,曾强建筑和园林的依存关系,进而展示园林景色的整体设计效果。园林的占地面积、植物大小都与建筑物的大小有一定的比列关系,如果比例协调,会给园林增添美感,如果超出比例设计,园林整体会缺乏协调性,影响园林的观赏性。同时,还要和周围的山水相配合,选择合理的植物,不管是植物的形状还是颜色,与周围山水有效配合,能够让山水更加具有柔性美,给山水增添气势,而水和山则会给植物增加生命感,让整个环境更加优美。不管是和建筑的配合是还和山水的配合都能使园林增加综合吸引力。
        2.6利用几何、错觉等知识
        在现实中,人们观赏园林时,对园林的感官会受到视觉的影响,通过视觉形成园林的直接认知。园林景观在设计时,要在植物设计技术方面进行视觉考虑,利用视觉技术,让园林造景对人们形成良好的视觉冲击。植物的特征影响着视觉设计的选择,不同的视觉设计技术会给人不一样的感受,主要包括错觉、透视等方法。比如,花草和植物给人的感觉不一样,设计者在植物造景过程中,要利用几何、错觉理论等技术,充分表现园林景观的视觉魅力,又比如,在修剪院子里的树木时,可以把树木修剪成圆球形状;而在广场或者是道路旁,可以选择一些生命力强的乔木、灌木,利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差异,制造出一定的层次感,形成错觉效应。总之,利用相关的几何技术、错觉技术可以提高植物造景的层次感,进而促进园林的空间美感。
        结语
        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来说,是一个城市发展和规划当中的重要构成内容,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当中的重要环节,设计者在整个景观表现当中,需要凸显植物的观赏性以及科学的配置,促使当地的生态能够在平衡发展当中前进,并且从综合的角度去考虑整个景观的实效性以及美观性的特点,融入更多元化的设计理念,运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凸显园林景观的重要价值以及发展优势,保障整个风景园林更好的发展、推进。
        参考文献
        [1]吴国芳.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甘肃农业,2019(9):74-75.
        [2]马燕,李玉石.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23):144-145.
        [3]蔡硕.论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J].建材与装饰,2019,27(33):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