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前进。混凝土浇筑技术是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影响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以及施工的效率,为了保证施工保质保量完成,必须要首先思考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技术要点。这亦是本文讨论的主要方向,本文将对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实际应用展开进一步分析,掌握技术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对于建筑施工来讲,相比于其他的施工要求,有着很大的不同,不仅系统非常复杂,对技术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对混凝土浇筑等施工环节进行把握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的发展需求。融合现代施工技术,对施工工艺进行创新,可以更好的确保各项施工目标的进一步完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未来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相关企业还要充分注重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进一步深化,进而更加有效的满足各项施工发展需求。
1关于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特点分析
在建筑工程的项目中,混凝土浇筑施工主要应用在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上,例如,房梁、楼板、地基、墙壁等主要位置。虽然使用的浇筑量不大,但是都是应用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针对混凝土表现的特点不同,所以对混凝土的浇筑要求也是不同的。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要求会非常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时候为了节约资源、减少资金投入、提高工作效率,施工的人员会一次性制取一定量的混凝土来用于一整个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工作,但是由于混凝土制取时间长短的不同、厚度不同、长度不同都会直接影响到浇筑的结果,同时也就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而且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混凝土构筑物承担的压力也就越重,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来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最终保证混凝土构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压力的强度。
2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现状
就概念而言,混凝土浇筑,顾名思义就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直至其塑化的整个过程。混凝土浇筑在我国建筑业的应用极为广泛,也被建筑工程队俗称为“打混凝土”。混凝土浇筑的广泛应用毫无疑问将对建筑工程起到有效推动作用,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并且提高施工效率。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国家对混凝体浇筑技术极为关注,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混凝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的种种局限性仍旧很大。诸如建筑工地的场地条件、结构位置、结构形状、运输距离以及湿度、温度等气候因素都能影响到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所以,建筑工程施工队必须采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总体策略,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条件选择最佳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或者避免混凝土从制作、成型到硬化过程中受到各种外部不利条件的破坏和干扰。此外,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了确保安全,混凝土的自由高度不宜超过2m,若超过2m必须要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改进。实事求是的讲,根据目前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重点对混凝土浇筑工程中一些细节和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
3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3.1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开展之前,相关人员应对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进行较为深入的勘察,并结合勘探工作的数据,对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进行针对性强化,并在交底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强调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此外,在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管理人员应对施工班组进行质量交底工作,这一工作主要针对剪力墙混凝土标号、振捣时间、振捣间距等多种细节进行严格的把控,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符合施工需求。另外,对于混凝土浇筑设备,相关人员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工作,减少施工中因机械故障出现的多种问题,并准备备用机械,进而保证施工的整体时间。在准备阶段中,相关人员还需对模板、预埋件、钢筋等多种细节的数量、规格、位置等方面进行监控,保证其偏差值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最后,还应对钢筋以及模板进行隐蔽验收与预检工作,为之后的混凝土浇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2混凝土搅拌工作
对于混凝土搅拌工作,相关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上料,其上料顺序应按照混凝土的配比为依据,依次将石子、沙石以及水泥添加到搅拌机械之中,并将适量的水添加到鼓筒之中。在提升料斗时,相应人员应不断的将水填入其中。进行混凝土配料过程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是否科学合理,此外,相关人员还应对混凝土材料的添加计量进行非常精准的计算,保证其与需求保持一致。另外,对于混凝土的搅拌时间,相关人员也应进行较为严格的监管工作,因无论混凝土搅拌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性能,进而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严重下滑。
3.3梁、板混凝土浇筑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肋形楼板梁板应当同时完成浇筑,应当在一端选择赶浆法作为浇筑方法逐渐推进,要将梁分层浇筑,呈现阶梯形,在达到楼板位置时,再与板层的混凝土共同进行浇筑。楼板浇筑的虚铺厚度应当稍大于板厚,振捣作业要用平板振动器去完成,要沿着垂直浇筑方向去完成振捣,同时适当移动标志,进而达成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目标。在确保振捣紧实之后,要利用拖板及刮尺等工具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保证平整。在浇筑连接墙与柱间的梁板时,应当注意的是完成一次浇筑后,应当停歇,停歇的目标是要确保混凝土有充足的时间去沉实,为下次浇筑打好基础。对于施工缝的浇筑要依照次梁方向去完成,要事先在次梁跨度1/3的范围内留出施工缝,保证次梁梁轴与施工缝呈现垂直状态。
3.4施工与养护温度控制
如果在炎热的天气下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可以采取分层浇筑的方式去完成,每层浇筑厚度要控制在法规限定的范围之内,不可过厚,这样才能够确保浇筑物的整体散热能力,防治出现裂缝,同时可以借助预埋水管的方式去降温。对于拆模的时间也要合理调整,如果出现急剧降温的情况,为了避免温差过大,需要做好表面保温。养护的主要目标便是为了防止出现裂缝,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外部的覆盖物,可选择稻草袋或者是塑料膜等等,覆盖层温度需要依照科学的方式去完成计算,不能凭借主观经验去进行调整。一言蔽之针对温度的控制无论是在施工过程中亦或是养护过程中都应当落实到位,贯穿全过程,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
结语
综合以上论述,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今天,建筑企业在对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技术进行优化的过程中,结合目前的发展需求,对实际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了解是尤为关键的。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的使用性能和安全发展需求,对浇筑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并引进最为先进的技术,这样才能够加强各个细节的严格把控,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拓展以及创新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子斌.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5):38-39.
[2]胡晓喆,付强.浅谈关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9(35):99.
[3]陈证.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及相关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9(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