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气接地装置是电力系统、各类建筑物安全技术的重要一环,是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基础。本文结合国家标准规范和现场工作经验,就电气接地装置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理控制措施。
关键词:接地;问题;控制措施。
接地,是指将电力系统、建筑物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装置用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起来,其中,接地线与接地体的总和就是电气接地装置。电气接地装置具有系统接地、保护接地、防雷电、防静电、防触电等作用,在各类建筑物中已广泛使用。接地装置看似简单,但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随意、重视程度不足、疏忽的情况,一旦存在接地不良的情况,在紧急时刻将严重威胁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1接地装置技术标准
1.1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必须接地:
1)电气设备的金属底座、框架及外壳和传动装置;
2)携带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的金属底座和外壳;
3)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
4)互感器的二次绕组;
5)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的金属框架和底座;
6)电力电缆的金属护层、接头盒、终端头和金属保护管及二次电缆的屏蔽层;
7)电缆桥架、支架和井架;
8)变电站(换流站)构、支架;
9)装有架空地线或电气设备的电力线路杆塔;
10)配电装置的金属遮栏;
11)电热设备的金属外壳。
1.2 单台容量超过100kVA或使用同一接地装置并联运行且总容量超过100kVA的电力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工作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单台容量不超过100kVA或使用同一接地装置并联运行且总容量不超过100kVA的电力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工作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TN系统中,每一处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每处防雷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1.3电气装置的接地必须单独与接地母线或接地网相连接,严禁在一条接地线中串接两个及两个以上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
2 电气接地装置施工常见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设计行业的发展已较为成熟,能够根据相关规范提供科学严谨、满足要求的设计图纸,但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由于施工单位能力资质有限,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下、责任意识不足,不合理压缩工期等众多因素,导致在电气接地装置施工出现如下一些问题:
2.1 接地材料选择不正确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普遍采用热镀锌扁钢、角钢、圆钢、钢管等作为电气接地装置的施工材料。原因在于热镀锌钢材埋入土壤之后,覆于钢材表面的镀锌层会形成致密的黑色氧化膜,减小钢材受腐蚀程度,延长钢材使用寿命,保证接地网的质量。但在现场施工中,有时会出现使用普通碳钢代替热镀锌钢材的偷工减料行为。没有镀锌层保护的钢材会更快速地受到腐蚀,埋入地下后线径、截面积会不断缩小,超过一定年限后就会断裂,使接地网的热稳定性能和导电性能不断降低直至最终失效。
2.2 接地材料保管不当
一般情况下,施工材料到达现场经监理人员验收合格后,部分材料不会立刻加工、使用,而是在施工现场暂时存放。施工现场一般均设有带顶棚的临时材料堆放区或者仓库,所以天气因素影响不大。但热镀锌钢材在搬放和转运过程中,往往存在磕碰、拖拽等情况,这些人为因素会导致镀锌层受损,甚至脱落。如果施工单位未能及时补做防腐防锈处理,同样会使钢材易受腐蚀,减少使用寿命,最终影响整个接地网的可靠性。
2.3 接地装置敷设不符合规范要求
接地装置的敷设主要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室内的接地干线多为沿墙明敷,部分与设备连接的支线需经过地面的,也可埋设在混凝土中;室外接地干线与支线多埋设在沟内或基础中。
室内接地体接地线的连接主要采用焊接和螺栓连接两种方式,在相关规范中规定了强制标准。在现场施工中,多数情况下为扁钢与扁钢的焊接、圆钢与圆钢的焊接、圆钢与螺纹钢的焊接,有时会出现“对接”而非“搭接”焊接、焊接长度不足的情况,导致接触面积不足,直接影响接地网的可靠性。通过巡视检查或验收,发现焊接的长度基本都符合规范要求, 扁钢“应至少三面施焊”、圆钢“应双面施焊”的要求往往容易被忽视。
3 控制措施
3.1 接地材料选择
选择接地装置的材料要考虑导体的热稳定性、导电性、腐蚀率、价格等因素。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优点,钢的热稳定性优于铜,电阻率是铜的8倍,但镀锌钢材的腐蚀率却高于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当前建筑工程普遍选用热镀锌钢材作为接地材料。但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新型材料也逐步开始使用。比如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考虑使用电镀铜钢材、纳米碳钢等新材料,提高接地网的有效使用寿命,减少后期维护成本。但使用铜材应考虑土壤污染风险。
3.2 施工过程管理
做好施工预控是首项基础工作,作为监理人员必须熟悉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图集。电气监理人员不仅要熟悉电气施工图,还要对建筑结构、设备布置有所了解,这样就可以构件一个相对完整的接地网络。
焊接是接地装置安装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焊接质量决定着工程质量。因施工人员焊接技术不过关造成建筑工程接地装置安装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故应严格审核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资质等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等,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的要求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针对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可设置质量控制点,制定监理预控措施,对关键部位或工序进行旁站,做到预防为主、动态跟踪监督,保证接地装置施工质量。
4 总结
在监理过程中,经常遇到对接地施工重视不够的情况,一些人认为其技术性不强、工艺较简单、范围较窄,往往施工中出线不规范作业也未能引起人们警觉。因此,接地装置施工质量控制在监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使用功能、安全和寿命。作为监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规范,更要总结出一套得心应手的监理方法和技巧,确保监理工作的原则性、及时性、超前性、主动性和灵活性,从而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力争名优工程。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15.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6
[2]尹航, 邢世平. 电气接地装置的设计与施工管理[J]. 油气储运, 2002(06):60-6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