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月9期   作者:史满进
[导读] 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变得紧张,
        摘要: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变得紧张,建设高层建筑可以节约土地资源,但是目前相关的施工还存在难度。基于此,本文提出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前期的测量、模板施工、钢筋施工、混凝土施工和砌体施工。还分析了工程建设中应当做好材料控制、人员技术、完善管理制度以及监督体系等工作,旨在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高层住宅建筑的高度应当超过27m,其他民用建筑和仓库的高度应当大于24m。由于建筑较高,施工材料所需的承重力也较大,施工单位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必须依据整体结构设计合理的方案,做好主体结构的各项施工作业,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推动新时期高层建筑事业进一步发展。
1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
1.1前期测量技术
        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应提前到现场进行勘察工作。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以及顺利圆满完成,这项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完成。借用专业的技术设备测量路面的垂直度,因为垂直度将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的具体高度和整体结构,应依据实际的施工情况选择边角柱;高层建筑每层楼里都应设有四个孔洞,使用定位标线测量四个孔洞的具体位置,再使用水准仪进行校准,以确保标高线位置具有准确性;使用经纬仪测量对轴线,完成检测后,将钢板的位置标注出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并且应当勘测地基是否有软弱土质层。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模拟施工建筑的模型以及设计图纸,分析建筑结构的各项数据,包括长度、墙体厚度、宽度以及结构之间夹角度数等,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本条件。施工单位为了避免结构安装的误差,应当安排技术人员实施测量放样的作业,将主体结构的具体位置用颜色笔标记出来。
1.2模板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为了确保结构的稳定性,通常主要应用模板支护技术。每个工程设计的主体结构、选用的施工材料以及具体设计方案都有所不同,因此,施工单位通常选择制作模板的方法来稳定工程结构,采进原材料用于制作,减少了经济成本。现阶段,由于高层建筑对材料重量以及稳定性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我国建筑施工中主要应用的是钢板。从支护技术来看,目前可以采用的是临时支护或永久支护,施工单位应当根据自身建造的实际情况以及建筑所需的稳定性合理选择支护方式[1]。在拼接模板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注意检查拼接的模板之间是否存在缝隙,以防止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发生漏浆和跑浆,这是影响到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施工单位还应明确建设过程中应用模板支撑技术必须按照相应的顺序,通常都是先安装主要承受重量的模板,再安装次要的模板。如果应用的是临时支护技术,那么后期则涉及到拆除模板环节,拆除模板顺序应当与安装模板顺序相反,首先将次要结构先拆除,再拆除主要的模板,这也是提升模板技术效果的关键环节。
1.3钢筋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工程中,主要采用的施工材料是混凝土,此种材料所需成本较低,而且承受重力能力较强,性价比较高,也符合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要求,被建筑行业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混凝土自身抗侧力较弱,如果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容易导致结构出现裂缝,进而为安全事故埋下隐患。解决此种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当的钢筋,制作钢筋笼来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结构抗侧力。
        在应用钢筋施工技术中,应当明确整体工程的基本需求,选择质量符合标准的钢筋材料,对市场上钢筋材料的价格、质量以及供应商资质进行调查,选择品质好价格合理的材料,减少经济成本的投入,保证施工单位经济可持续的发展。在选购钢筋后,技术人员应当进行全面的检测,严禁有质量问题的钢筋进入施工场地,在钢筋后续加工技术操作过程中,主要有钢筋绑扎、预应力筋拉伸以及防锈蚀等方面。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完成。钢筋捆绑工作选择的方式有很多,最为常见的主要是电焊焊接以及人工绑扎。绑扎时应当科学合理选择绑扎结点,检查绑扎牢固性,都是现阶段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结构稳定性的关键环节,同样也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施工单位应当加以重视。
1.4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施工建筑中最主要的基础材料,混凝土施工的技术主要是指混凝土的配制比例以及混合液浇筑和养护工作。根据目前配置的比例来看,施工人员应当选择强度等级符合质量要求的水泥材料,应当注重砂石和骨料粒径大小。

为了避免影响到配比的效果,应当重点关注材料的质量以及清洁度。最后还需要结合当地天气情况、自然条件以及施工要求,制作混凝土样本,及时调整设计比例。混凝土的配置地点与施工现场相距的距离不能过远,否则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凝固或离析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的主要方法是泵送,这还涉及到泵送速度以及泵送量的选择。为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施工技术人员需要进行振捣和压实操作。振捣的目的主要是排除混凝土中存在的气泡,压实工作主要是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密实度。施工人员应当结合当地的天气采取科学的养护方式,养护工作通常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混凝土凝固后,施工单位合理安排管理人员收工检查,清除安全隐患。并且结合施工的具体数据,针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利用现阶段广泛使用的施工技术进行优化改善,推动新时期建筑施工工作顺利开展。
1.5砌体结构施工技术
        在砌筑时双面都要挂线,严格按照砌水墙的标准要求砌筑,但不进行勾缝;在砌筑前应当先将砌筑的部位全部清理干净,留出墙身的中线和边线,并且浇水保持湿润。施工人员利用砂浆和细石将混凝土铺平,然后依据图纸上门窗的位置来放线,在墙体转角处和交接处设立皮数杆,在皮数杆之间设准线,依据准线的位置逐层砌筑。墙体砌墙的方法主要是铺浆砌墙法。在墙体与框架柱的连接处,依据设计要求设计墙体水平灰缝以及竖向灰缝,宽度在8-12mm,通常10mm为最佳,水平灰缝的砂浆不能小于80%,竖缝最适宜采用加浆和挤浆的方法,严禁出现透缝,禁止用水冲灌。在砌筑时墙中的管道、预埋件以及洞口应留出或者预埋,保持宽度应大于30cm[2]。
2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
2.1施工工程的材料控制
        任何工程的质量都与施工的原材料有着重要关系,材料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和施工单位的要求标准影响到施工建设整体质量的高低,因此,在施工开始之前,施工单位就应当对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检测。首先,采购材料时,应当按照流程选择所使用的材料;其次,检查采购材料是否具有产品合格证以及出厂证明等资料;最后;监管人员对现场材料随机选取样本,在检测符合使用标准后才可以用于工程施工的建设。
2.2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严重影响到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因此,施工的单位应当对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相关专业培训和安全培训。另外,施工的单位应当及时引入先进的技术以及设备,培养施工人员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拓宽优秀施工人才的引进渠道,发布招聘公告,组织应聘人员进行理论知识的笔试以及现场实际操作的面试,以确保施工队伍具有高素质的水平,保证施工团队系统化和专业化,更好的促进现场施工管理,确保预设方案顺利实施,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2.3完善管理和制度体系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必须有严格规范的施工制度作为支撑,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综合素质。依据完善的管理体制来提升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帮助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具体的施工情况。建立施工制度前,应当严格依照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决不能与国家的法律制度起冲突,这样才能够保证制定的制度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也使其具有指导意义[3]。
2.4建立健全监督的机制
        工程的顺利完成离不开科学的监管,在整个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参与方应当保持严谨的原则,对于施工质量、材料、人员以及进度实施监督,也可应用计算机设备进一步有效监督实际情况,督促各方坚守岗位,不懈怠工作,强化施工人员责任心。而且管理人员还应当对施工的技术特点有详细的了解,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对于技术管理监督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建立监督小组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将岗位职责细化,以保证日后发生事故也能够及时追究责任,从根本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结论:综合所述,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应当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各项工作。此外,还应当对施工方案科学优化,保证各个环节都能够有序进行,确保工程圆满完成。对建筑主体结构优化,应用技术手段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促进企业经济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顾林杰,唐志瑞.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02):154-155.
[2]卢兵.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43):25-26.
[3]渐剑.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J].门窗,2019(20):130+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