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中,设计工作是其中的关键性环节,关乎着整体工程质量,自BIM技术在建筑设计工作中深入应用以来,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质量,为建筑工作的高效化、高质量化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便详细分析了BIM技术在建筑设计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设计;基本概述;应用意义;应用研究分析
一、BIM技术的基本概述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BIM技术的实际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该技术就是根据数据信息建立可视性模型,实现数据与资源共享。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该技术,能够将各类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并从建筑工程前期的设计、施工过程、后期养护全流程进行分析与控制,保障设计数据信息的精确性与可行性[1]。建筑工程因规模较大,涉及较多的环节,其内容也相对比较繁杂,因此在施工时极易出现各种问题,会影响到施工的进度、质量,如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图纸设计方案、施工材料等都是关键性影响因素,其中前期的图纸设计工作尤为重要,其方案的可行性会影响到后续施工的开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其设计的复杂性也在逐步提升,对图纸的精密度的要求也随之加强,BIM技术能够根据数据信息建立相应的模型,并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研究,检测其中是否存在差异性,进而不断对设计方案进行有效地优化。
二、BIM技术在建筑开展设计工作时的应用研究分析
(一)综合管线设计方面的应用
建筑工程与我国群众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必须重视工程质量监督。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群众也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综合管线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计与施工的质量与该工程的整体效果息息相关,因此,建筑企业应当重视该环节的设计工作,从根本上保证其质量,才能使后期施工作业能够有效开展。根据以往设计来看,因管线分布较广且错综复杂,常常因技术水平不足会导致管线之间出现对冲、撞击的现象,从而导致施工工作进展不顺利。当前,因科技水平的进步,BIM技术已经被各行各业广泛运用,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在管线设计时,BIM的可视性能够根据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编排配置,降低管线对冲现象发生,使得该管线能够更加的合理化,给人一种简单明了的感觉[2]。其次,该技术具有较强的检验功能,能够以3D模型的方式直接呈现出来,若其中的一个管线出现问题的话,系统会发出警报声提醒工作人员,同时BIM技术还可以根据该管线实际出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地解决措施,该技术手段能够设计人员的工作压力,更能够保证该管线的整体质量符合原定标准。
(二)提升消防性能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为了满足群众的居住需求,建筑企业一直在加快建设的步伐,为节约国土资源,高层建筑的数量也随之越来越多,但是也给消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当前,国家对消防安全愈发重视,对此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建筑企业在开展建设时,其消防性能的设计必须达到国家以及行业的标准,这样才能给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以往的消防设计方案以及安全保护模式以及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应当运用科学手段进行改进完善,BIM技术能够使得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方案更加的合理化,并可以根据该工程建筑材料的耐火性、建筑工程的通风性、烟雾扩散时间、实际疏散距离等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设定好最佳的疏散方案,保证居民都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离开[3]。同时,BIM技术还可以根据每个建筑工程的规模以及实际所需,设计出合理的烟雾警报器以及喷水装置,在烟雾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及时发出警报声并喷洒消防水,以此保证群众的安全。
施工单位在设计时,应由多个设计团队拿出多份方案,并对其进行可行性模拟,以选择最佳方案。
(三)BIM技术在建筑效果整体展示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的前期设计方案对于该工程的整体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据调查了解,在以往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大多数都是采用CAD技术对图纸进行设计,该图纸中的数据信息不够全面,施工单位无法通过图纸分析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导致在后期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不仅影响施工的进度,还会给该工程的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当前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将以往的二维图纸转换为3D可视性模型,该技术可以根据设计人员所提供的数据信息进行建模,通过立体的曲线形式呈现出来,并且能够更加直观的将设计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展现出来,使其能够及时的发现并加以改进,该方式能够缩短设计时间,并且提升该设计图纸在实际施工中的可行性[4]。该技术相较于传统设计更具有精确性、便捷性、准确性、低成本的优势,为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能够提升设计图纸的可操作性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中的应用,能够降低以往因技术的局限性造成建筑构件出现对冲现象,而在以上问题的影响下,设计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在可操作性方面相对较为不足。同时在开展设计时,设计团队并未能够与现场施工人员加强沟通,因此设计方案或多或少的会存在些许误差,导致施工可行性较低。但在应用BIM技术后,能够将设计图纸动态化的展示,使得施工人员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建筑工程的结构模型,进而在开展施工作业时,能够严格按照既定方案实施,进而提升该工程整体质量。
(五)BIM技术在专业协调中的应用
BIM技术能够将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通过3D立体模型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施工单位能够更为直接的了解设计方案中的细节。但据实际情况来看,施工部门可能会存在不了解具体施工方案的情况,并可能会影响施工。而BIM技术的应用则能够供各部门间观看,在正式施工前,各部门可通过会议的方式的共同进行施工方案研讨,降低施工过程中不协调情况的出现。同时,通过BIM技术进行相应的碰撞试验,找出各管线以及构件中不合理的环节,并根据该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该方式能够优化施工方案,以免在后期施工作业时出现漏项、碰撞、缺件、误差的现象发生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5]。
结语:综上所述,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将数据信息实现共享化,还能够让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立体模型的形式更为直观的了解该工程的整体结构,并从中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进。该技术能够提升该工程的整体质量,并降低成本支出,从而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嫱,周启慧,田东方. 工程总承包背景下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2017,31(06):39-44.
[2]侯铁,王大铭,冉巧. 基于遥感影像的三维地形场景模拟及其在市政工程领域的应用探索[A]. 中国图学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BIM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图学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2019:5.
[3]刘夏彬,赵彬,张钰晨. BIM技术COBie组织模式在医院建筑中的应用[J]. 华中建筑,2019,37(08):24-26.[12]黄浩. BIM管理系统构架及其在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问题探讨[J]. 四川水泥,2019(05):204-205.
[4]韩秀辉. 铁路行业BIM技术及其在城轨交通停车场设计中的运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6.
[5]冯洪飞. 基于BIM的虚拟施工技术与施工期监测分析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