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26卷第8期   作者:李新芳
[导读]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化工生产备受关注,化工生产为社会发展提供相应的材料,是社会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内容。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化工生产备受关注,化工生产为社会发展提供相应的材料,是社会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内容。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是化工生产中的重点内容,本文对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的对策,并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化工材料科学趋势演变进行畅想。希望相关的研究能够促进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现状;趋势分析;研究
        引言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同时能够带动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在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当今社会中,无论是高校中还是化工企业中,都需要培养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人才,创新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从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中找寻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后期的工程技术研发。
        1.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现状分析
        1.1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历程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从个个单一分来的学术系统中,逐渐实现走向了科学之间的相互融合。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材料科学的应用与社会建设步伐息息相关。单一化的材料科学发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各个材料学科之间应该实现相互交叉、渗透、移植,从细分最终走向综合化的发展。在20世纪40年代,基础科学与工程之间的相互渗透较差,固体物理学与材料工程学之间的互不融合。从60年代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能够实现交互,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之间的大部分内涵能够实现重叠,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
        1.2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的发展分析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当前已经成为了化工院校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演变和研究,又出现很多的子学科,进而使得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得到不断的细化和优化。比如美国麻省理工的材料学科专业,其中涉及到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课程包括采矿与冶金、地质与采矿工程等。同时欧美国家对材料的教育重视度更高,教育认识更深刻,在其高校专业的组成中,将电子材料、冶金材料以及陶瓷等都划归为材料科学,而且随着学科的发展,材料教学的内容也不断的扩大,并被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近年来,我国高校也开始不断的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相关学院,在化工教学的原基础上进行改革,并不断的补充非金属的工程材料课程内容。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使得原材料科学的专业设置界限不断的扩大,甚至打破原来的界限,提升了专业间的联系和渗透力度,不断的实现内容的更新。据统计,当前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相关院校已经达到我国高校总数的43%,这也使得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的教学思路不断的开始拓展和展现。 
        2.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趋势
        2.1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中创新性人才培养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使得传统社会化工企业技术的研发远远无法满足其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能够促进我国化工材料科学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对人才的开发和培养。首先,在高校的教育中,可以根據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专业的发展要求提升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在人才的培养中还可以通过与社会高精尖研究机构的合作,形成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特别是随着材料科学人才培养要求的提升,还需要保证学生在具有良好的结构力学基础的情况下,加强对学生微系统、纳系统以及生物系统等各方面的传授,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对材料科学的模拟研发。高校通过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化工企业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进而促进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和创新。同时从社会化工企业方面来讲,社会化工企业还需要注重对人才再学习的重视,尽可能的为人才提供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可以通过专题培训的方式提升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也可以通过派遣骨干人才到国内外先进的化工企业进行学习和交流的方式,拓展人才的视野,激发其创造力,进而为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的培养奠定基础。


        2.2化工新材料的研发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使得传统社会化工企业技术的研发远远无法满足其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能够促进我国化工材料科学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对人才的开发和培养。首先,在高校的教育中,可以根據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专业的发展要求提升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在人才的培养中还可以通过与社会高精尖研究机构的合作,形成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特别是随着材料科学人才培养要求的提升,还需要保证学生在具有良好的结构力学基础的情况下,加强对学生微系统、纳系统以及生物系统等各方面的传授,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对材料科学的模拟研发。高校通过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化工企业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进而促进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和创新。同时从社会化工企业方面来讲,社会化工企业还需要注重对人才再学习的重视,尽可能的为人才提供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可以通过专题培训的方式提升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也可以通过派遣骨干人才到国内外先进的化工企业进行学习和交流的方式,拓展人才的视野,激发其创造力,进而为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的培养奠定基础。
        (1)纤维材料
        化工新材料“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在即,很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价值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新型材料,在社会建设中能够发挥出无线的潜力。这些新材料与传统的材料相比,在质量上更加的轻便,在性能上的更加的好,在功能上更加的强大,附加值更加的高。那么何为化工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是指一些包含高性能纤维复核材料,这些才能够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及高科技产业中应用广泛,同时化工新材料在建筑、通信、机械、环保以及海洋开发中用途更大。有专家指出,全球纤产量在近十年内的长幅为3%,而高性能的纤维在全球范围内产量增长能够达到30%,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几年间是高性能纤维发展的黄金期。
        (2)聚酰亚胺
        有机高分子材料也是化工新材料的另一类,与传统的高分子材料相比,聚酰亚胺的综合性比较强,特点突出。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分离膜、纳米、液晶、激光等领域。在物理性质上,耐高温达 400℃以上,长期使用温度范围-200~300℃,熔点特征不明显。并且该种材料绝缘性能极高。通常情况下,103赫下介电常数为4.0;在化学性质上,聚酰亚胺可以被分为脂肪族、芳香族、半芳香族聚酰亚胺三种。聚酰亚胺,因其在性能和合成方面的突出特点,不论是作为结构材料或是作为功能性材料,其在微电子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工研发领域中的重点内容,提升对于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发,能够有效的促进化工领域发展。本文对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互结合,研究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未来,需要对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中进行创新性人才培养,鼓励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实现科技创造未来。
        参考文献
        [1]刘海定,汤爱涛,潘复生,左汝林.材料科学数据库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材料报,2004,09:5-7.
        [2]张钧林.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J].甘肃科技,2008,15:165-168+132.
        [3]陈文龙.国内外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化工新型材料,2003,02:1-8.
        [4]孙倩.造福民生未雨绸缪中国工程院召开“中国生物材料研究与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论坛[J].新材料产业,2010,02: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