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结合道路施工路面养护工程基本情况, 指出机械使用优化及材料选择的作用, 分析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措施。结论证实, 作为养护施工单位和管理人员, 应该充分认识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的重要作用, 结合养护施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选择合适类型的养护工程机械和养护施工材料。并加强机械设备调试, 重视材料试验检测, 确保机械设备综合性能良好, 材料质量满足要求。
关键词:
道路施工;?路面养护工程;?机械使用;?材料选择;
0 引言
我国的道路工程在不断取得更大的突破,特别是高等级的道路建筑中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工艺以及先进的工艺设备进行施工,这种高等级的道路路面主要有沥青混凝土以及水泥混凝土组成,这种公路工程的路面具有诸多的施工优点,例如施工容易、施工后可以快速开放路面交通、施工之后的行车舒适性较好、施工建筑的成本较低、施工养护工程容易等,因此在我国当前公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深受施工技术人员的重视。
1 养护机械及材料选择的重要性
由于沥青路面施工要采用到很多机械设备以及相关的施工建筑材料,因此施工中必须进行材料以及设备的选择,从而保证施工的建筑质量不断提高。通常情况下,沥青路面会受到车辆的反复作用以及外界环境的多种影响,所以路面会出现损坏的情况。此外,对于半刚性的沥青路面来讲,半刚性的基层材料以及行车碾压密实度会随着公路年限的增加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高等级的公路路面就会出现多种不同的路面病害,而且路面病害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增大,以至于影响到路面的通行[1]?。
2 道路施工路面养护工程机械使用优化及材料选择
为弥补实际工作的不足, 提高养护施工机械设备性能, 确保材料质量合格, 使其在道路养护施工中有效发挥作用, 促进道路养护工程质量和效益提升, 可以采取以下完善措施。
2.1 工程机械使用优化的措施
工程机械设备选择上, 不仅要选择新设备, 加强工程机械养护维修, 确保设备综合性能良好。并完善管理制度, 让工程机械在道路养护中充分发挥作用。
(1) 注重工程机械养护维修管理, 提升机械设备性能。要想提高道路养护工作效率, 应该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 确保材料质量合格, 为提升工作水平奠定基础。根据道路养护质量要求和工期目标, 选择综合性能高的工程机械, 注重新型机械设备的应用, 有效满足施工需要, 使其在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完善的道路养护工程机械维修管理制度, 提升设备性能,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对工程机械采用预防性养护维修理念, 提前排查可能出现的故障, 将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避免道路养护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建立并落实道路工程机械养护维修制度, 明确目标和工作人员职责, 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要求开展道路工程质量检测与验收, 及时排除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有效保障工程质量。优化道路工程机械维修体系, 建立动态管理体制, 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对道路养护机械设备综合性能有详细和全面掌握, 然后在养护维修目标指引下, 完善道路养护工程机械管理维修方案, 对可能出现的安全和质量事故提前预防, 减少养护机械设备故障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预防道路养护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 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此外, 还要加强养护工程机械的动态管理与控制, 注重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录入道路工程机械设备的数据资料, 做好分析研究工作, 详细了解工程机械设备综合性能[3]。对可能出现的缺陷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不断提升工程机械运行效率, 使其有效满足道路养护施工需要, 促进养护效率不断提高, 提升道路工程综合性能, 也为车辆安全顺利通行提供保障。
(2) 合理增加工程机械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道路养护企业应该增加资金投入, 满足机械设备采购和租赁, 材料选择和采购的需要, 为各项活动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例如, 科学安排资金预算, 保证资金按要求使用, 为道路养护机械设备采购、管理维修、设备升级和更新、管理人员培训等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确保管理和养护人员培训资金充足, 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技能, 按要求操作机械设备, 为道路养护施工效率提高创造条件。
(3) 注重教育培训, 提高路面养护工程机械操作人员素质。注重经验丰富、道路养护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的道路养护施工人员引进, 不断充实工作队伍, 从而更好满足道路养护施工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培训机制, 提高道路养护工作人员素质, 让他们掌握机械设备操作方法, 合理选择养护材料, 并注重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增强责任心和主动学习意识, 促进自身素质不断提升, 严格遵循规范要求开展道路养护的各项工作。
2.2 材料选择的措施
在材料上, 应该提高质量控制意识, 保证施工材料质量合格, 满足道路养护需要。同时还要严格材料检测与验收, 促进施工材料作用充分发挥。
(1) 注重旧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旧路面材料有一定使用价值, 因此, 材料选择时要重视施工现场巡视和检查, 对旧路面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常用养护维修措施包括热再生技术和冷再生技术。养护施工前应该加强旧路面材料质量检测, 有针对性地采取再生措施, 确保沥青路面材料质量合格, 满足施工需要。通过对旧路面材料的回收利用, 还有利于节约成本, 保证施工效果, 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2) 落实材料质量保证措施。养护材料确定之后, 应该按要求开展材料质量检测和验收, 掌握材料综合性能, 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被用于养护维修施工。材料试验检测单位要明确质量控制要求, 开展分析和试验检测活动, 提高材料综合性能。重视材料防潮和防水工作, 保证材料综合性能, 使其更好为道路养护施工服务。
(3) 合理选用新材料和新技术。随着技术的创新发展, 新材料和新技术不断被用于道路养护施工。为此, 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注重新材料和新技术应用, 按要求进行试验检测和分析活动, 确保新材料质量合格[4]。同时还要掌握工艺流程和操作技术规范要求, 加强每个施工环节质量控制, 重视每道工序质量控制, 让新材料和新工艺更好发挥作用, 为道路养护施工创造条件, 确保养护工程质量提升。
3 沥青路面养护工程的维护过程分析
除了上述施工所用的机械以及材料选择之外,在我国的沥青路面工程施工维护中还需要对相关的养护过程进行分析,首先应该进行病害挖切,从而对沥青路面的底边侧部位进行清理施工。然后,再进行新混合材料的填铺作业施工,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流程中应该重点针对病害挖切之后的道路底边侧部位进行清扫以及混合物铺设之前的底油洒布作业。一般情况下,道路养护人员如果没有经过清扫工序直接进行施工,就会在新、旧路面层中留下残留杂质,这些杂质一旦进入沥青路面的内部,则会导致新、旧路面过渡层贴合施工出现问题,从而引发二次公路路面故障。因此,对混合材料进行铺设之前,需要对夹层中的物质进行清理。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沥青路面的强度以及耐久性,技术养护人员需要对沥青路面进行铺底油作业施工,这一环节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够不断提升公路路面的结构强度。通过实践研究发现,不同的施工工序以及施工维护工艺会对沥青路面的结构耐久性以及安全性造成完全不同的影响,从实际的工程中经过研究发现,不喷底油的沥青路面与喷底油后的沥青路面寿命期限完全不同,而且通过强化施工维护,沥青路面边侧部位的新旧材料结合度大大提高,其路面的平整性也得到了保障。此外,沥青路面通过加热修补的处理技术工艺可以使原有路面的材料得以循环利用。具体的施工操作流程为:病害挖切→清理底边侧→新混合材料铺填→压实施工→二次病害挖切→二次压实施工→底油铺洒→铺压施工→清扫施工→再一次清理底边侧。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公路施工中需要进行施工道路工程的养护,尤其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涉及到施工材料的选择以及施工器械的优化等,通过这些环节的优化控制,可以显著提高我国道路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
参考文献
[1]霍尚斌.沥青路面养护工程的机械使用优化及材料选择[J].科学之友,2009(11):14-15.
[2]焦生杰.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养护工艺、设备发展现状与趋势[J].市政技术,2011(2):17-24.
[3]王国瑞.再生型沥青路面养护车工装配置的优化及其作业功率的平衡[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1(6):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