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建工作网格化管理模式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李庆斌
[导读]
        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普阳农场有限公司(农场)  黑龙江鹤岗  156213
        引言:
        近年来,在改革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网格化治理方式在提高城市社会治理效率和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日益成为我国城市社会治理的流行模式和发展趋势。社区基层党建网格化是网格化社会治理新形势下城市基层党建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自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肯定和推广了网格化社会治理后,从网格化视角研究城市基层党建的成果逐年增多。现有成果对城市基层党建网格化的内涵、功能作用和实施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具有一定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吸收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城市基层党建网格化的内涵要素和主要特点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视域提出实施城市基层党建网格化的功能作用,并基于推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目标导向,从建立组织基础和构建领导责任体系、统筹协调机制、党员作用发挥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实施社区党建网格化的具体路径。
        1.社区党建网格化的现实背景
        1.1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任务要求
        如今,“治理”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种普遍共识。伴随着国内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政治、经济、社会乃至思想文化层面的形势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问题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加大了社会治理难度。十九大党章修正案提出了关于“加强党对基层社会治理领导和引导”的新举措:将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纳入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的职能定位中,从原来“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扩展为“领导本地区的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可见,大到国家、社会,小到社区,实现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是新时期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1.2 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迫切要求
        党的力量来源于组织,提升党的组织力、凝聚力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我建设、自我完善的优良传统。
        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中国共产党完成新时代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基层党组织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总体来看,基层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与新时代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城市社区成为社会利益纠纷、矛盾冲突的缩影,社区凝聚力、组织力的提升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阻碍:第一,社区群众的利益需求呈现多样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经济、文化、精神、社交等方面的需求差异越来越大。改革作为利益的调节杠杆必然导致利益分化,社区群众的“共同意识”愈来愈少。第二,社区矛盾复杂化。社区群众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多样的选择性,这就导致在纵横交错的利益关系中,矛盾滋生。
        提升社区居民的凝聚力显得重要而紧迫,提升自身的组织力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明确方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厘清思路,发挥好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基层党组织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2.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网格化的发展方向
        2.1网格化条件下社区党组织的合理定位
        作为社区各项工作领导核心的各级党组织,应当善于以党建总揽全局,以党建推动社区建设,进而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网格化条件下的社区党组织核心功能的发挥在于如何通过自身组织体系的完善和在社区活动中的恰当干预,实现对社区党建资源的有效整合,筑牢基层社会党的执政根基。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自身的合理定位:首先,必须强化社区党建意识,从心理上强化社区党员、领导干部、广大居民对于党组织是领导核心的地位认同感,从制度层面健全社区党建协商机制和工作机制;从行为方式上规范组织、企业、居民的党建活动,从整体上提升社区党建网格化的实操性、科学性;其次,应当理顺社区党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明确二者在功能发挥上的不同,从建立“面对面”的协商网络、健全共建联筑的制度机制、加强社区活动的联手创办等几个方面着手,搭好二者寻求平衡的桥梁;最后,社区党组织应通过积极关心、支持和参与社区建设,在城市社区自治中发挥好参与、监督和榜样的角色功能。
        2.2 网格化条件下基层党建理念的及时创新
        网格化条件下基层党建理念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在继承传统基层党建理念对于“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遵循外,应体现出新时代基层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即“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中,党建重点正逐步从建立和覆盖全方位的基层党组织,岌展到着重提升组织力、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的阶段。换句话说,就是要从强调覆盖面的‘建党’到强调质量和功能的‘党建’。社会在变革,城市在进步,城市社区党建的理念也要快步跟上。那么,如何实现基层党建理念的时代转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路径着手:
        首先,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相结合,依据新的时代需要建设更加先进的基层党组织。因此,城市社区及领导干部应及时更新党建理念。新时代基层党建理念的更新可以从智慧党建、“互联网+”党建入手,融合辖区治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社区安全建设、社区环境建设、志愿者服务、社区学习等领域的最新理念,促进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其次,“以人为本”应当成为网格化条件下党建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今,以信息化、智能化、共享性为特点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服务领域开始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心也应转移到服务群众上来。因此,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需要进行观念重构、流程再造,建立新的理论知识体系,服务于具体工作,来达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工作目标。
        2.3 网格化条件下党组织结构的适应性调整
        “服务”是党支部建设的永恒主题,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党的基层建设的创新性新课题,对新时代“服务型党组织”的组织结构调整提出了新要求,即在社区党组织中实现服务体系全覆盖。要想真正实现基层党组织功能向服务型党组织转型,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的结构发展必须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首先,构建社区网格化的基层组织体系。凭借网格横纵交错、互相联系的优势,增强党组织与社区、政府与社区、企业与社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资源联动;其次,在社区网格内部配备高素质服务型工作者。“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基层党组织的中坚力量,《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了要建设骨干队伍。”?因此,可以按照社区网格的大小和事务复杂程度,建立一支基层服务型的骨干队伍,为基层党组织转型强化带头人力量;最后,形成党员服务的长效机制。建立包括“基层党员服务教育、监督党员服务落实、评价党员服务工作”在内的长效服务机制,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发挥实效的制度保障。有利于敦促基层党组织实现“从源头上培养长效服务意识、过程中服务质量和效果受群众监督、结果上以奖惩激励保证服务持续开展”的良好态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