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与管理水平分析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肖增永
[导读]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项目数量规模的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逐渐成熟,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身份证号码:51101119860405XXXX 安徽和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宁国  242300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项目数量规模的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逐渐成熟,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一方面给建筑工程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发展动力,一方面也对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限制、施工人员施工能力不足、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等种种因素,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不容乐观。文章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管理现状;管理水平
        引言
        在社会及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建筑工程所涉及的范围有所扩大,为施工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建筑工程的市场竞争日益激增,施工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施工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社会资源紧张的挑战。建筑工程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是城市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施工企业需要从规范工程施工管理出发,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由内而外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前期准备不足
        前期准备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的前端工作,能够直接影响施工操作。设计方案的审核及施工技术交底是建筑工程施工前期准备环节的重点。由于没有按照规定、规范及标准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查,导致设计方案缺乏合理性,甚至会在实际施工中出现违反当地规章制度的现象。同时,因没有针对设计方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实际施工过程,导致设计方案可行性不足,施工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此外,施工技术交底需要技术人员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各环节施工技术的选择与应用,还需要时施工人员了解施工技术中的重难点、关键点及薄弱环节。技术交底工作如若不规范落实,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施工技术选择不达标、施工技术应用不符合施工条件的现象,一方面会影响施工进度,一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存在问题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中存在的第一个问题为施工监管不到位。监管是约束施工人员行为,保证施工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缺乏独立的监管部门,无法对施工各环节进行全面的跟踪式监管,监管部门的作用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监管不到位会导致难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隐蔽性问题,在工程竣工后直接投入使用,会带来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
        第二个问题在于没有把握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要点。在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工作是否落实、临时用电管理是否到位、竣工后的工程验收是否规范都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要点。如果没有理清这些要点,其一会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偏差,难以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其二是因缺乏全面管理,难以发现施工人员的操作失误。
        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路径
        (一)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设计方案的审查工作中,应当严格落实设计方案审查标准,对设计图纸、文件等进行审查,技术人员与设计人员需要做好沟通,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协商解决。同时,要以实地考察的方式对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论证。结合施工地的相关规定、周边居民的需求、施工地地貌、地质等自然因素,对设计中难以达到的施工技术进行识别,通过优化施工流程、改进施工技术等方式,确保设计方案能够用于施工实践中。最后,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设计方案,对施工工序、施工技术进行模拟,通过计算分析施工技术的难点,进一步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1]。
        在技术交底工作中,需要技术人员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文字,使施工人员掌握施工操作的要求,能够根据建筑工程施工标准选择施工技术。同时,保证施工人员在各施工环节中合理应用施工技术。此外,技术人员需要明确告知施工人员在具体施工中可能面临的技术问题,促进设计方案向施工方案的转化。
        (二)加大对原材料的审查力度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中对原材料进行审查的重点在于对供货商进行核查。需要对供货商的资质、以往供货经验、材料质量等进行全面的调研,以保证其供应的材料符合现场施工的要求。同时,在收到供应材料后,需要对材料进行入场前检测,鉴定材料是否符合施工基本需求,材料的各项指标是否存在缺陷或质量问题。此外,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要进行合理的保存,避免因温度、湿度控制不足而导致材料损坏。
        (三)把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1. 加强对施工技术规范操作的管理
        施工人员技术操作是否规范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为了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操作的规范性,需要提升施工人员准入标准,综合考核施工人员的施工能力,确保施工技术操作达到工程质量标准;同时,需要给施工人员适当地激励,使其能够提高质量保障意识,减少自己操作上的失误。
        2.测量放线技术管理
        在对建筑工程概况进行确认后,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以及监理需要对工程进行放线和测量复核,确认建筑定位桩。测量放线技术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建筑位置是否准确[2]。为了避免建筑位置的偏差,测量放线技术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放出所有建筑的定位桩之后进行精度调整。同时使用专业机构检定后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此外,测量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确定放线依据,还需要对测量结构进行记录,保证测量工作的规范性。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按照校核制度,在对测量放线工作检定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测量放线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测量放线施工示意图
        3.注浆技术管理
        在选择注浆技术时,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了解建筑物主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同时,在注浆材料的选择上,要注重材料的渗透性、亲润性、扩散性、粘结性、较强力学性能、较长使用寿命等,既要注重注浆材料的质量,也要注重材料的经济适用性。在注浆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注浆位置的不同确定注浆压力。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的必要方法。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施工前期准备不足、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为此,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对原材料的审查力度,从源头上控制施工质量问题。同时,加强对施工技术规范操作的管理,约束施工行为。此外,把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理。
        参考文献
        [1]廖蓓蓓.简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及控制要点[J].绿色环保建材,2020(05):178+180.
        [2]居宪海.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20(05):203-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