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唐翠芝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唐翠芝
[导读]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的污染。
        广西恒晟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广西桂林  541199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的污染。因此清洁型小流域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发展项目,对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且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面,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作发挥出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区域范围内流域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加强水土资源开发应用,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问题,还能促进土地生产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结合小流域和水土保持现状分析,并对如何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引言
        水土流失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平衡维持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其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综合提升均存在较大的不利影响。结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现状,在进行水土流失问题的综合治理中,以小流域为单元,结合治理区域有关项目建设与开展的实际情况,对其农业发展、水利建设以及林业规划、牧业养殖等进行综合治理,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提升同时,对推动我国水土流失问题治理以及生态环境建设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1生态清洁小流域概念及特点
        1.1生态清洁小流域概念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指流域内的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沟道基本保持自然生态状态,行洪安全,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扰动在生态系统承载力之内,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小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在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将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等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创新型综合治理模式。其建设目标:沟道侵蚀得到控制,坡面侵蚀强度在轻度以下,流域水体清洁非富营养化,行洪安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1.2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特点
        生态清洁小流域在传统小流域沟道、坡面治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村庄及周边环境治理;在传统小流域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坡、沟、梁、峁、川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水资源保护措施;更多的强调运用生态恢复措施,生态服务功能更加显著;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联系更加紧密,人水和谐的理念更加突出,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效果更加明显。生态清洁小流域具有更加新颖的水土保持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农村治污、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融合为一体,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治理,提高了水土流失治理层级,拓宽了水土保持发展领域,使生态环境治理更加全面扎实。
        2传统小流域治理存在的问题
        2.1部门协调不足,难以形成合力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内容涉及到水利、发展改革、财政、农业、林业、环保、交通等多个部门,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强力推进。从目前情况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没有做到统一规划,各部门在小流域治理工作中存在多头管理、单打独斗、部门配合和组织协调不力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力、物力、财力的重复投入,难以形成整体合力,达不到预期的治理效果。
        2.2治理理念陈旧,宜居程度不高
        传统的小流域治理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村经济为主,如坡改梯、谷坊、窖池等治理工程,虽然解决了当地居民的温饱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活水平和质量,但无法满足居民群体对清新空气、清洁水源、优美环境的生态需要。
        2.3设计变更多
        从某水库上游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情况看,实施的二十几条流域中,有十多条流域原设计的建设内容有变更的情况,原因有3方面,一是前期调查不细,特别是污水管网、厕所改造工艺等调查不深入。二是设计单位的专业限制。承担实施方案编制的单位资质要求是具有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格,实际建设内容还包括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河道整治、厕所改造等专业,涉及能力不能满足建设需求。

三是建设地点与其它项目重叠。近几年,按照中央的统一安排,各省市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因实施前与清洁流域在内容(如改厕、修路)、地点上有重复,在设计阶段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没有出台,但由于工期要求,程序相对简单、开工快。造成清洁流域设计的建设内容不用再实施,只能变更其他内容。四是建后管理不到位。建成的污水处理站和垃圾转运需要运行和管护费,建设费用中不包括运行管理费,且这部分资金项目县财政难以筹措,乡村也难以承担,很大程度上影响设施的正常运行。
        3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思路
        3.1积极转变传统小流域治理思想
        要深刻认识到,生态清洁小流域比传统治理小流域的建设范围更广,措施内容更全,技术要求更高。不仅要从治理水土流失、防治面源污染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入手,而且要统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生态改善及城乡协调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系统学习掌握生态清洁小流域在建设理念、措施配置、治理目标上的创新,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积极转变传统小流域治理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3.2加强管理是保障
        清洁小流域较常规小流域治理起步晚,虽然水利部出台了指导意见,部门省市也出台了地方标准,但由于地区之间自然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能照搬,应制订适用于我省的标准体系,研究不同类型区、经济发展水平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和主要内容。加强建设管理,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规范监理、监测工作。
        3.3居民生活环境改善
        在小流域内居民生活居住环境改善治理中,结合其居民居住区的人畜活动以及道路绿化美化、生活垃圾处理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实现对各区域居住环境的美化、绿化以及生活污染等有效改善和治理。比如,在生活居住环境绿化与美化治理中,通过在居民生活环境区进行道路绿化以及植被绿化、观赏区设置等,栽种一些色彩丰富、观赏价值较高的植被,以起到相应的绿化和美化效果;对居民生活垃圾处理,则通过禁止居民生活区垃圾焚烧以及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居民生活垃圾管理并进行转运处理等方法,减少生活垃圾对居住环境的污染影响。
        3.4沟(河)道及湖库周边整治区
        在沟(河)道及湖库周边整治区治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河道整治工作,同时对河道以及区域内的岸坡展开生态修复治理,科学的开展清淤疏浚工作,使现有垮坡河岸得到加固,并增加林草设施。在整治过程中应该整治山塘,使山塘清淤得到处理,对其坡岸加固,使其蓄水能力提升,并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结语
        我国各省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经过试点,现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相关工作仍不够完善,建设水平有待提升,建设目标任重而道远。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继续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拓宽工作领域,学习先进省市的经验与做法,引入科学发展全新理念,配套完善新的防治措施,开拓性地做好小流域治理,建设一批生态良好、河道清洁、村庄优美、村风文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生态清洁小流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邓伟,谢林波,葛佩琳.基于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乡村河道景观建设初探[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10):18-19+29.
        [2]陈兴毅,李全洲.渑池县石门沟小流域水土流失持续治理成效及启示[J].中国水土保持,2019(07):11-13.
        [3]鲁飞飞,张勇,李雪,等.乌梁素海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19(05):23-27+67.
        [4]田拂晓.隆德县邓山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的做法与经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4(13):104-105.
        [5]马建华.云龙水库水源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的应用分析[J].广东科技,2014(18):112-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