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浅析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   作者:黄锦伦
[导读]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倍感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黄锦伦    百色市右江区汪甸乡塘兴增城小学
【摘要】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倍感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关键词】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8-002-01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一、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
        (一)教育观念偏差,制度存在障碍
        社会观念的偏差制约了教育均衡发展。长期的应试教育之下,教育者一方面疲于应对绩效结果;另一方面把己经习惯了这种简单、机械的“唯分”的模式当作教学评价标准。教育先进区和示范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在硬件配备和软件管理、师资配置上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教育落后区域学校,尤其是广大农村学校的教职工们多已在先天不足的环境中、无希望的心理屈从下丧失了职业理想和激情,出现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现象,直接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二)办学条件有限,资源配置不均
        硬件配置不均,经费标准不均,师资水平不均是当前义务教育不均衡最突出的问题,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硬件设施配置标准不均衡的情况非常普遍。另一方面,与城镇学校相对而言,农村中小学除财政拨款外,几乎没有任何可收取的费用来补充办公费和改善办学条件。
        (三)师资力量失调,教师流动分化
        师资力量不均衡。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县城学校任课教师相对而言较为富余,一个教师上一个学科还有剩余,而农村学校,一个教师跨年级、跨学科教学是常事,一般情况下,语文、数学教师相对满足,而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课程专业教师严重缺少,许多小学大部分教师兼任多个学科教学工作,甚至包班,师资严重不足。
        (四)生源数量减少,流失趋势凸显
        在社会各种因素直接影响的背景下,农村适龄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少,其主要原因有三点:其一, 许多农村家庭为了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往往向城市发展,会将孩子接到城市中生活和学习。 其二, 部分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有了巨大的提升,农村人口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 其三,现在的农村小学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城市学校的办学条件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



        二、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
        (一)加强政策引导,实现师资力量
        提高民众的思想认识。政府应大力宣传教育公平,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尊重和保证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家长、教师、学校、社会都参与到维护教育公平事业中来,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实现全体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完善高素质教师的补充机制。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现状,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教师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稀缺,国家要实施倾斜政策和专项计划,建立高素质教师补充机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合理的人事制度,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教师质量,在数量上保证农村学校对教师的需求。
        (二)整合教育资源,合理均衡配置
        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的财政投入力度,以地方为单位,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学校进行财政投资,并为其配置更多必备的教育资源,以此提升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
        (三)缩小城乡差距,加大经费投入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增加对农村学校各项优惠和补助政策,保证更多的农村儿童能够接受到义务教育,降低农村家长的经济负担。 除此之外,还要构建农村小学财政投入的保障机制,免除农村小学发展的后顾之忧,让农村小学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建设和发展中来,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之间的“零”差距。
        (四)建立长效机制,突破城乡分割
        创新用人留人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国家在加大对西部地区“支边”、“支教”力度和规模的同时,应扩大对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的优惠政策和保障项目。
        优化农村小学管理机制。政府要注重引导,整合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并对不同的学校进行合理分配,从而促进农村小学的整体发展, 促使农村小学教育向着正规化的方向发展。 除此之外, 农村小学还要注重开展规范化的建设,建立明确的教学和管理制度,使农村小学得教学管理工作能够有规章制度可循,有效的提升了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 同时,要注重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关怀,在生活上给予农村小学教师优惠,从而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降低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
        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可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举办各类培训班,利用暑期时间组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新教师培训、骨干教育培训、学科培训、定期轮训;采取得力措施指导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自我成才,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贫困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等。
参考文献
1、于非等,公平视角下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
2、朱永新等.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2(6)
3、李利芳,促进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社会发展论坛理论研究。2011(2)
4、孙红梅,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教育研究。200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