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小脑混合性卒中后共济失调及评定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9期   作者:汤晶
[导读] 目的:通过对相关病例进行研究,确定小脑混合性卒中后共济失调患者的前期评定与康复治疗方法,同时分析康复治疗工作的实施效果。
        【摘  要】目的:通过对相关病例进行研究,确定小脑混合性卒中后共济失调患者的前期评定与康复治疗方法,同时分析康复治疗工作的实施效果。方法:针对一例存在小脑混合性卒中后共济失调的患者,进行专科查体与评定分析,掌握影像学检查信息,完成评定后,为患者提供康复治疗,同时进行言语训练。记录患者的训练成果。结果:接受长达1个月时间的全面康复训练之后,患者的情况相比刚刚入院时有了明显的好转,其生活质量也有所提升。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了解到,在面对这种情况比较复杂的患者时,必须要对其进行精准有效的评定,同时根据患者的评定情况,来设置康复治疗方案,注重特殊训练项目,以此可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小脑混合性卒中;共济失调;评定;康复治疗

        小脑性共济失调主要是指患者因受到小脑病变的影响,而产生了共济失调的问题,共济失调则是指在指肌力无异常条件下的运动协调方面的障碍,小脑与人体进行随意动作与保持姿势息息相关,如果小脑受到损害,患者就会产生平衡障碍与协调不良的情况,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必须尽快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活动。本文结合一例病例的情况,探讨评定与进行康复治疗的基本情况,基本研究过程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患者,男性,6l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力伴平衡协调差一月”入院,患者2019年7月24日因头晕呕吐伴左侧肢体麻木而入住医院,查脑MRI示右侧小脑异常信号影,考虑右侧小脑大片新鲜梗塞,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遗留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平衡协调差,而转来进一步康复治疗。专科查体:小脑性共济失调(Cerebellar ataxia)表现有:①右侧肢体共济失调,右上肢指鼻试验阳性,轮替试验阳性,右下肢跟膝胫反射阳性。②躯体平衡协调功能障碍,患者单独坐位及站立不能,坐位和站立位时向右侧倾倒。③言语不清,构音障碍,患者言语较为流利,但声音沙哑、中间有不自主停顿,成发报样语言。
        1.2 方法
        小脑性共济失调(Cerebellar ataxia)的评定:①Semans平衡障碍严重程度分级,该患者平车推入病房,能双足站立,Semans分级为II一3级。②Berg平衡量表评价记录,该患者入院时由于害怕,不敢站立,在康复医师及治疗师的鼓励下可以由双人帮助后站立,用手扶着能从坐位独立地站起,用手扶着能安全转移,Berg评分达到36分,总分为64分。③语言评定,让患者读一段报纸,患者可以较为流利的读完,但是中间会有不自主的停顿,取出钢笔让患者辨认,患者有找词困难,经提示后可说出“钢笔”。
        影像学检查:头MRI示右侧小脑异常信号影,考虑右侧小脑大片新鲜梗塞,双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小缺血。
        诊断:①小脑混合性卒中术后右侧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②原发性高血压病III级极高危,
        根据患者的患病情况,需要对其展开训练偏瘫肢体功能与高压氧训练的活动,以此来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训练偏瘫肢体功能属于基础性训练项目,同时还要治疗右侧肢体出现的共济协调问题。通过规范化的方式,展开综合康复治疗活动,首先安排患者进行肢体活动训练,以被动化活动的方式来使患侧肢体保持活动的状态,引导患者以正确的方式继续活动患侧区域肢体,具体包括侧手触摸耳朵或者健侧肩膀,活动的速度不可过快,患肢动作必须保持较强的稳定性;尽可能早地为患者形成坐位,以此姿势进行平衡训练活动,在活动肢体期间,患者很容易出现向患侧方向倾倒的现象,因此需要适时提醒患者,有效向健侧纠正自己的动作,可将比较大的镜子放置到患者面前,借助完好的视力,纠正身体上存在的不平衡问题。

最后开展站立位训练,检查患者的情况后,进行坐位到站立位的过渡,在训练之初,可让患者通过辅助工具进行站立,训练一定的时间之后,患者能够自行站立,尽可能延长患者站立的时间,如果患者产生疲劳感,可暂时扶助身旁的辅助器械,每次训练的时间约为30分钟,每天应当站立2到3次。
        对于该患者而言,除了肢体运动训练之外,还必须进行言语训练,主要是因为患者出现了构音方面的问题,在言语训练环节中,应展开一般训练,包括肌力训练与强化呼吸控制,针对构音肌肉的加强需求,重点锻炼其协调性、精确性与运动速度,帮助患者逐渐改善发音,更加精准地发音,同时还要增强控制重音、节律、语调以及语速的效果,通过该训练,患者能够更加流畅地进行言语表达。
        2 结果
        患者经过1个月的综合康复治疗,右侧肢体肌力基本恢复正常,右侧指鼻试验(+),右侧跟膝胫试验(+),但较入院时明显好转,Semans平衡障碍严重程度分级为V级,Berg平衡量表评分58分,改良Barthel指数75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 讨论
        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蚓部损害:常见于小脑蚓部肿瘤,儿童以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多见,成人以转移瘤多见。小脑半球损害:常见于肿瘤、转移瘤、结核瘤或脓肿及血管病等。全小脑共济失调:常见于小脑变性及萎缩等。
        通过治疗与评价该患者,可知在其疾病的早期发展阶段中,除了应当安排常规的康复锻炼之外,还需告知家属与患者,可在床上,安全地自行练习,考虑到因小脑卒中而形成的病变现象,其大部分肢体的肌力并未有显著的降低,主要问题是肢体存在的协调功能障碍,引导患者使用其患侧的手去取目标物,在训练中,让患者用自己的手指来指自己的鼻子,再训练患者用手写字,给患者提供更加丰富的训练内容,患者除了能够开展常规康复训练,还有更加丰富的训练时间,最终也能够形成更好的康复效果。锻炼患者肢体平衡功能时,同样可以在床上进行坐位平衡锻炼,而后再发展成站位平衡,训练过程必须要坚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不利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采用正确的康复方式才能形成好的康复效果。
        患者言语障碍的康复与其他脑血管病引起的言语障碍不同,因为小脑卒中的患者对别人语言的理解没有问题,语言的流畅性较高,一般的言语训练不太适合,需要较为高级的语言训练,采取的方法是,在一般语言训练之外,每天安排患者朗读报纸,由家属在旁纠正,每天半小时,这样1个月下来,患者读报基本没有停顿,可以一口气读完3-5分钟的报纸,效果明显。
        注意改善患者运动姿势,增加患者运动和日常生活活动的稳定性,训练完成特定活动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的协调性,并训练患者眼和肢体的协调,利用视觉帮助运动稳定。针对患者最主要的功能障碍进行康复治疗,如果患者的问题是步态不稳,训练中应加强其中线感和垂直感的练习,行走训练指导患者沿直线行走练习,并逐渐减小支撑基底、在平衡协调功能训练的同时,注意加强左侧肢体肌力练习.可采用等张或/和等长肌力训练,争取肌力恢复至5级。针对构音障碍采取放松训练、呼吸训练、发音训练、发音器官的运动功能训练、语调和节律控制训练等、以改善患者言语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传杰, 吴毅. 小脑混合性卒中后共济失调的评定及康复治疗[C]// 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2011.
        [2]孟丽娜, 张春红, 张博. 针刺及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共济失调的研究进展[J].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13(3):23-26.
        [3]夏银锋. 丁螺环酮对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功能障碍的影响[J]. 实用医技杂志, 2019(2):204-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