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小学数学教师带来了挑战。计算能力的提升是不存在任何捷径的,只要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前提下,通过日复一日地训练才能够得到有效地进步,同时这也需要教师做好指导工作。基于此,本文主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字:小学数学;提升;计算能力;策略
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从某种角度来看也反映出了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的高低,学生在进行心算、口算和竖算的过程中也是大脑思维不断运转的过程。除此之外,计算能力的高低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教学的重要放在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上,根据学生的特性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设计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心理来设计实践活动,将一题题枯燥的运算转化成学生乐于接受的计算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训练,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在进行计算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促进学生认识到计算在生活运用中的重要性,同时活跃实践氛围,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计算兴趣[1]。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商场购物的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口算、心算、速算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组织学生将课室想像为一个超市,教师扮演超市的收银员,学生自制人民币在超市内任意购买物品,在学生付款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计算陷阱,在计算总额或者找回零钱的时候故意计算错误,让学生自己通过计算来发现教师的错误并纠正。在学生买商品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领悟到付出、实际花费与找回零钱之间的关系,同时加强自身的计算能力,并明白了钱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设计多样化的练习活动,提高计算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只有在进行反复的练习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有趣的练习活动,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和提升机会,练习活动的设计要紧扣计算重点,根据学生计算过程中容易放错的点来设计练习活动,促进学生思维逻辑的锻炼。
练习活动除了一般的计算题、口算题等,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估算题,抢答题、文字图形计算题等游戏练习活动。这样有利于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发一张数字卡片,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教室的两边开始传递瓶子,当音乐停止后瓶子停在那两个学生手里,那两个学生就要站起来同时将自己手里的卡片展现出来,此时教师利用那两个数字来出一道数学计算题,哪位学生先算出来就获胜。在这个激烈的游戏练习中,学生能够快速提高自己的心算速算能力,并且加强了计算的乐趣。
三、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巩固计算能力
在素质教学要求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课外计算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安排学生完成一些与计算相关的生活调查或者测量活动,满足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特性,鼓励学生去亲近生活,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把自己每天花费的零花钱记录下来,并且详细记录每一笔零花钱的用处,将其绘制成一个统计图,在一个星期后在课上与大家分享,分享自己一个星期下来一共花费了多少零用钱,以及平均每天需要花费多少零用钱,自己一周大概需要多少零用钱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同时这样的计算方式也是学生愿意接受的,在计算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花钱方式有着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会记录的好习惯。
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计算能力
为了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灵活运动学校现有的资源,实现资源利用到学习上,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括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应用计算解决问题,充分展现出数学计算的魅力。例如在学习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一楼的架空层处,计算每一小块地砖的面积,然后在组织学生数一数那块地板上大概有几块这样的地砖,接着再组织学生共同计算,求出那块地板的总面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利用了学校资源很好地为学生提供的一个计算平台,同时这个计算实践过程是需要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的,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进一步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语:
计算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生活以及未来学习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采取有效地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乐于计算,并在训练中提高数学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肖力均.浅谈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J].中外交流,2018,(3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