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维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湖北宜昌443400)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具体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以往收录治疗的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随机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给予60例患者常规颈椎功能锻炼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了电针夹脊穴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一疗程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颈椎疾病治疗有效率,血浆以及内啡肽含量变化情况、目测类比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各自经一疗程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则为76.7%;研究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优;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以及内啡肽含量均得到了明显升高,研究组升高率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与电脑中频治疗仪手段相比,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疼痛率,对改善血浆活动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电针夹脊穴治疗;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
文章选择了我院在2018年至2019年期间收治的60例患有颈型颈椎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患有患有颈型颈椎病的患者均来源于我院在2018年至2019年期间收录治疗的临床资料中,采取数据随机法的方式平均分为了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人数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医学颈椎疾病诊断的颈型颈椎病标准,且获取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和同意。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均在28~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平均病程为d;研究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均在3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平均病程为d,最长的病程为200天,最短为3天。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参考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具备外伤史、颈椎退行性病变或者慢性劳损病症;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颈肌僵硬、按压痛感、颈部活动受限等;经过X线片显示,患者的颈椎病变节段发生改变。
排除标准:患有合并心脏病、高血压以及各类功能异常疾病的患者;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患者、不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患者。
1.2治疗方法
1.2.1基础治疗方法
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均接受了基础治疗,即颈椎功能康复锻炼。要求早晚各做一次,一次持续时间30分钟。锻炼时,保持力度始终,不可大力暴力开展锻炼。颈椎功能康复锻炼具体分为6个步骤:①放松并适当活动颈部关节,患者逐渐向上抬起双肩,每次抬起维持5s慢慢放松,该动作持续15~20次。②将患者的手放到额头部位,头部向上抬起,手部同时阻挡头部压力,将手放于头部后方,逐渐来回进行锻炼。③患者双手交叉并放置于颈部后方,双手向前用力,颈部向后抵抗运动,持续5s并重复做10次。④开展自我牵引颈部运用,保持头部中立,一只手支撑下颚部,另一只手支撑枕部,双手向上用力牵引,持续6s,重复20次左右。⑤最后按摩颈部,达到放松缓解的效果,并按摩头皮,重复10~20次即可。
1.2.2电针夹脊穴方法
研究组在常规基础治疗方法上采取电针夹脊穴方法:
患者保持坐立位置,取颈部疼痛关节处的颈夹脊穴2-3组,进行局部消毒处理后,采取一次性针灸针(0.3×50mm),直刺穴位0.5至0.8寸。得气后,在颈部痛点周围颈夹脊穴左右连接电针导管,采取疏密波进行针刺,局部出现节律性调动为最佳强度。电针夹脊穴方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治疗1疗程(10天)。
1.3电脑中频治疗仪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方法上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
电脑中频治疗仪设备规格为(长沙海凭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海凭医疗 ST-F 型)。确定治疗仪器后,用两片电极用乙醇纱布作为隔离物,贴至患者颈项部,并用胶带固定。插入电源后,调节频率,选择“处方一”(低频20Hz,中频1000Hz,最大输出电流100mA)每次治疗30民,每日1次,一疗程为10天。
1.4疗效观察
(1)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颈部疼痛消失且颈功能恢复正常为治愈;颈部疼痛症状减轻,颈部功能得到改善为好转;无明显症状变化为未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好转/100%。
(2)目测类比疼痛评分。采取VAPS进行评价,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并在治疗前、首次治疗以及一疗程结束后分别记录评分滨化。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了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与计算,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表示。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情况
两组患者经过各自治疗后,研究组治愈例有17例(58%),好转有10例(35%),总治疗有效率为93%,对照组有11例治愈,好转有12例,总治疗有效率为76.7%。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浆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含量无明显差异,分别为(156.23±15.56)和(154.11±14.41)ng/L;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浆含量为(237.94±26.69)ng/L,对照组的为(203.77±19.01)ng/L,研究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治疗前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的疼痛评分分别为(7.56±1.27)和(7.60±1.17)分;首次治疗后,对照组疼痛评分为(6.97±1.16)分,研究组为(5.13±0.78)分;一疗程后,研究组疼痛评分下降至(2.38±0.45)分,对照组则为(3.89±0.77)分,研究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下降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快。
3 讨论
颈型颈椎病是非常常见的颈椎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颈活动受限,颈项部疼痛、不适、僵硬,局部按压疼痛等。医学又称颈型颈椎并为局部型颈椎病或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各种类型的颈椎病早期表现均非常明显。近年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城市居民的颈椎患病率逐渐攀升,并呈现出了年轻化趋势。颈椎疾病带给了人们巨大的痛苦,影响着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而采取电针夹脊穴治疗方法,将针刺使用到具体的颈部节点中,通过加强针刺得气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应该,能够有效缓解水肿、纤维组织压迫,最终达到治外周神经损伤症状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且能显著降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并提高患者血浆含量。同时,针夹脊穴治疗手段还有着方便、安全,副作用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慰,张洁,傅嫚娣, 等.电针颈夹脊穴治疗脊髓变性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97-100.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0.02.038.
[2]田英敏.经验穴“折角穴”配合颈夹脊穴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9,38(2):72-73.
[3]施金杉.电针疗法"颈四针"穴与"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对照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31):30-32.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8.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