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维一体化是现代电网管理上一项重大革新,是为适应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改革的必由之路。运维一体化管理将更能实现科学、合理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运检部门的人力资源优化整合,能够有效降低运维成本。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在变电专业化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变电专业化管理;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与传统的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工作方式相比,变电运维一体化无疑是更高一级的、经过创新和发展的电力系统工作开展方式。相关的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应当正确认识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应用意义,掌握科学的变电运维一体化开展策略,切实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1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应用前提
变电运维一体化在增强了整个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也需要有良好的前提条件对运维一体化起到保障作用。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基本原则,是对电力系统运行和检修工作进行重新整合和统筹管理,使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修工作形成一个整体,获得最佳的工作效率和运行、检修效果。从实践经验来看,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应用前提涵盖三点主要内容。①要有专业的人才支撑,变电运维一体化需要涉及到电力系统的多个工作、管理部门,在各项工作高度整合、综合统筹的情况下,对开展一线电力系统运行维护和检修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要求,只有具备充分的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素质的人员,才能真正胜任,人员技术不达标,将对变电运维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甚至引发安全问题。②在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下,一线的变电运维工作人员面临的安全问题更多,相关的安全部门一方面要做好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 另一方面必须将安全保障工作落实到位,尤其对于带电的机械设备,务必要做好隔离和防护,严格确保工作安全。③严格划定工作人员个人责任范围,相对较高的工作安全风险以及工作误差导致的问题隐患都需要用明确个人责任的方式来进行改善,在保持工作人员较高的工作热情的同时,责任心也非常重要,高质量完成工作内容,将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2变电专业化管理中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
2.1合理确定管理范围
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的第一步是合理的确定管理范围。电力企业在合理确定管理范围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于变电站倒闸操作、设备巡视、辅助设施维护等变电运行业务进行细致的分配,让不同的管理人员对于需要进行的工作进行及时的处理。其次,电力企业在合理确定管理范围的过程中还应当对于包括设备大范围拆卸和一次设备检修工作等专业性较强的故障异常处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能够让变电故障处理所具有的快、准、优等特性能够体现出来。
2.2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
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的关键在于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电力企业在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努力的改变原先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和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传统生产组织方式,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合理的将设备巡视与倒闸操作进行相应的一体化合作。其次,电力企业在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的过程中还应当对于维护性检修业务进行部分的重新整合,从而能够进一步的规范一体化运作各级运维岗位的业务标准,最终能够为明确变电站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的内容起到重要的助力[1]。
2.3坚持逐步推广原则
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需要在坚持逐步推广原则下进行。管理人员在坚持逐步推广原则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进行,在这一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努力的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来行试点工作,然后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试点经验和具体的规章制度之后再进行模式的逐步推广实施。
其次,管理人员在坚持逐步推广原则的过程中应当在业务整合和人员重组的过程中确保调整幅度应能保障队伍的稳定和现有生产业务的有序开展。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在坚持逐步推广原则的过程中应当确保培训先行、素质提升等重要的原则被坚持,最终在坚持合理引导,激励保障的前提下促进变电管理效益的提升。
2.4增强管理标准化水平
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离不开标准化水平提升的有效支持。管理人员在增强管理标准化水平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以优化生产业务流程来合理的提升变电生产效率。其次,管理人员在增强管理标准化水平的过程中应当以集约、整合的生产业务来有效的降低运维成本,最终能够有效的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3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的要求
3.1 将安全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
在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时,必须遵循以安全为第一要务的原则,以保障安全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运维一体模式实行的初期,工作人员都需要一个适应的时间段,在这个阶段也容易暴露出各种安全问题,因此,必须做好安全管理。针对运维一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点应做好分析和预控措施,实施全流程的风险管控,合理运用作业控制卡、风险管控平台等成熟的管理措施,对运维一体的现场进行管控,让工作人员做到心中有数,保证有序运作。建立完善相关工作流程标准和评价机制,实现作业现场的规范化标准化,从而实现运检工作效率和安全的提升[2]。
3.2 做好制度保障
在运维站实施运维一体化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地工作,必须先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确保运维一体这一模式的有序、规范运作。在变电站的日常维护当中,必须要对相应的管理、监督、评价等的制度进行完善,在将制度保障做好之后,再去落实每个人相应的工作职责,这样做可以促使变电站的维护和检修工作有所依据,也可以提升日常维护工作的规范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有明确的工作流程和评价标准,尤其应注意工作流程不应流于形式化,应结合作业现场日常维护工作的反馈进行修改,做到内容精炼、流程实用,对现场工作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3.3 积极培养人才
此外,在变电工作实现运维一体化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与之相关的专业人才。以往强调在专业分工的生产体制下,运维人员对熟悉的领域有较高的技能水平,有较丰富的运行和事故处理经验,检修人员对设备维护的工艺和标准了如指掌。但是在“大检修”体系下需要用最少的资源完成综合性任务,仅在本专业内精通是远远不够的,业务技能不仅要求深度也要求广度。“大检修”体系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一线员工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这种要求下,传统的运维人员必须实现从单纯的设备使用者到懂原理的维护者的转变。在业务开展的初期应先进行相应的培训,使运行人员掌握一、二次设备的原理、检修流程和相应的检修工艺要求,具有分析故障、处理缺陷的能力。在培训中应形式多样,除了课堂讲解外还应注重实操能力的培训,在实操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维一体化是现代电网管理上一项重大革新,是为适应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改革的必由之路。变电管理工作最为核心的目标在于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在这一过程中对于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因此可以期待良好的变电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艳阳.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 [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33):144-145.
[2] 李晨, 陈希正, 郝艳春. 大检修组织运维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4(09):12-13.
[3]肖萍,黄建杨,李俊华,等. 探索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新模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 3) :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