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9卷2月第4期   作者:  张顺敏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与时俱进,近年来我国建筑领域实现了较为长足的进步
         摘要:随着社会的与时俱进,近年来我国建筑领域实现了较为长足的进步,各类新型建筑施工技术的涌现便能够较好证明这一认知,基于此,本文简单介绍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技术,并结合实例就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论述内容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预制构件;装配式建筑;套筒灌浆连接
         引言
         装配式建筑施工产业是我国重点扶持发展的行业,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开展能够降低对施工资源的浪费,减少工程施工对于环境的污染程度,可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速率以及施工安全水平。装配式建筑施工在德国的建筑施工应用层次较深,是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式与混凝土的施工结构相吻合,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工程施工的可操作性也能得到保证。
         1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原理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由带肋钢筋、灌浆套筒和专用灌浆料组成。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原理是透过铸造的中空型套筒,钢筋从两端开口插入套筒内部,不需要搭接或焊接,钢筋与套筒之间填充高强度微膨胀结构性灌浆料。其连接机理主要是借助灌浆料受到套筒的约束作用,加上灌浆料本身具有微膨胀特性,以此增强与钢筋、套筒内侧间正向作用力,钢筋由该正向力与粗糙表面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钢筋应力。按钢筋与套筒连接方式不同,分为全灌浆和半灌浆。全灌浆接头是一种传统的连接形式,连接套筒与两端的钢筋均采用灌浆方式连接,半灌浆接头是一种较新的连接形式,套筒与一端钢筋采用灌浆连接方式连接,而另一端采用机械连接方式连接。由于预制构件的连接钢筋接头不得不在同一截面布置,因此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1-2014)中明确规定,采用套筒灌浆连接的纵向钢筋,其接头应满足现行国家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中的Ⅰ级接头性能要求。接头是否达到Ⅰ级接头性能要求,要通过《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规定的接头型式检验进行判定,其内容包括:单向拉伸、高应力反复拉压和大变形反复拉压3项试验,对接头的变形性能和抗拉强度进行检测,各项均达到Ⅰ级性能指标的接头,方可判为Ⅰ级接头。
         2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2.1准备工作
         为保证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技术应用质量,施工单位开展了如下准备:①技术准备。结合构件预拼装、工艺试验,明确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技术的参数、可行性以及施工效果。同时做好施工规范、设计图纸的交底工作,并明确工程合格标准、质量控制要点,书面交底记录的保存需要得到重视。此外,施工单位还在准备阶段开展了操作人员的专项培训、考核,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的应用基础由此得以夯实。②材料准备。材料准备围绕灌浆套筒、预制构件、灌浆材料、封缝材料展开,灌浆套筒的准备需围绕其排气孔、灌浆孔、出浆孔进行检查,检查项目主要包括位置、数量、型号,这一过程需同时开展透光检查并清理杂物;预制构件的准备需围绕钢筋连接接头抗拉强度、工艺的检验展开,且需要同时开展灌浆套筒的复检;灌浆材料需适用于12~25mm钢筋灌浆连接,且需要与灌浆套筒匹配;封缝材料需要具备规定的抗剪切伸缩变形能力以及耐候、防霉、防火、防水等性能,同时需要与混凝土具有相容性。此外,材料准备环节还需要保证用砂粒径≤0.35mm、应用饮用自来水并做好材料的取样试验。③设备、器具准备。需结合施工部署、施工计划保证建筑配备一套专用的注浆设备及器具,以此满足主体预制构件拼装施工需要。
         2.2节点区连接方式选择
         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框架连接主要分为湿式连接以及干式连接,在工程项目施工前,通过将多种连接手段进行比较,最终选择套筒灌浆连接方式。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技术具备适应性良好、连接施工技术应用较为成熟,连接距离短的优势。
         本次项目施工是借助框架柱的四角采取受力纵筋以及框架梁底筋节点等连接手段,最大程度简化梁柱与节点核心区的连接层次。


         2.3工艺流程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技术应用的工艺流程为:“①灌浆施工前准备:基层处理、清除杂物、座浆分仓、分区处理→②按配合比拌制浆料→③灌浆料检测:流动度与泌水度检测、试件制作→④灌浆机压力注浆→⑤排浆孔封堵→⑥填写灌浆施工记录、监理签字→⑦资料整理汇总”,其中②~⑥环节需要全程监理旁站且全程拍摄影像资料。
         2.4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技术的操作要点
         2.4.1基础处理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前,需要先将预制构件以及套管进行清洗,在封浆前对套筒灌浆连接进行冲水处理,利用压力水管对预制构件的接缝处进行冲水湿润,确保预制构件的接缝处不会出现灰渣、油污以及积水等杂物。
         2.4.2灌浆施工准备
         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应用检测合格的专用灌浆材料,在环节施工前需要提前将灌浆材料加水搅拌3-6min,灌浆料与水的比例为1:0.135,在灌浆材料静置3-5min气泡自然排干净后准备下一流程工作,提前将灌浆机应用清水进行润湿。
         2.4.3灌浆
         施工人员需要在灌浆材料倒入灌浆机后,让灌浆材料在灌浆机内循环多次后方可开展灌浆环节。工作人员需确保搅拌好的灌浆料在经由过滤筛网后倒入灌浆机之中,进而避免灌浆机发生灌浆堵塞问题,此外灌浆材料的注入需要从灌浆套筒的灌浆注入口注入,灌浆人员需要确保灌浆的流程在1.L/min左右。
         2.4.4封堵排浆孔
         待砂浆从灌浆套筒出浆口流出后,工作人员需要应用橡皮塞立即对其进行封堵,确保套筒所有接头全部完成灌浆工作后,需要将灌浆口与出浆口进行表面抹平操作,同时对灌浆现场的作业流程进行流程记录。
         2.5注意事项
         为保证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技术更好服务于工程建设,如下注意事项也得到了重点关注:①灌浆料存放。灌浆料需存放于通风、干燥处,并避免阳光长时间照射。②手动灌浆枪使用。特殊情况下的施工需使用手动灌浆枪,如电动灌浆泵故障或损坏,由此即可避免构件灌浆连接中途停止。③灌浆完毕后处理。完成灌浆后,需避免浆料在干固后混入新拌制的浆料。
         结语
         总而言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技术应用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时,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对影响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保灌浆料注入密实性,保证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推动建筑施工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亚宁,罗岗,王恒,等.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相关标准及其接头提供单位探讨[J].工程质量,2019,37(9):16-20.
         [2]曾燕,付希尧.装配式建筑钢筋高强套筒灌浆料研究进展[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9(9):50-55.
         [3]张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关键连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3):95~96.
         [4]李长太.钢筋套筒连接灌浆密实度检测技术研究[J].福建建材,2018(09):28~30.
         [5]孙栋良,夏康,胡翔,薛伟辰.带暗柱预制混凝土梁-墙平面外节点受力性能分析[J].施工技术,2018,47(12):39~43.
         [6]郁云明.预制装配式建筑及套筒灌浆技术的应用[J].建设监理,2016,(5):71-73.
         [7]徐成,吴建文,蒋明慧,等.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粘结锚固性能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4,30(4):122-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