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金家良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期   作者:金家良
[导读] 教师的个人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有效性。
        摘要:教师的个人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有效性。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完成知识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就自然得到保证。传统的数学教育采用直接抄袭教材的结构。似乎按顺序解释没有问题,但事实上,这对学生没有太大帮助。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形成主动的学习需求。思维导图的出现改善了这一问题,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在某些方面,思维导图在基础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十分突出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应用探究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最大限度上实现学生在当前阶段下对于课程知识的有效学习,让学生能够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在当前阶段下的有效学习。所以教师需要能够在小学数学课程开展中灵活应用思维导图,实现学生数学能力水平的提升,提高数学课程整体教学质量。
        一、思维导图特点
思维导图是一种十分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面对国内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思维导图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重视。与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思维导图本身直观且形象,能够整体高知识全面性与系统性。实践过程中,思维导图特点十分鲜明,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思维导图聚焦学生思维特征,使用思维导图的时候,大多集中于中心词随后逐级分散知识。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明确系统中心词汇,助力学生精准掌握数学关键与学习核心。思维导图可以展现思维层次化特点。小学生学习的时候,可以用思维导图罗列和扩大知识概念,形成完备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本身特征、学生学习能力无限拓展知识。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存在不一样的差异,而学生其实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对数学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依靠思维导图,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公,自己决定学习方向和条件,能够直观且同步的展示数学案例、数学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快速消化知识。思维导图让学生缕清了知识脉络,数学知识本身关联非常密切。依靠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点的统筹规划。
        二、小学数学对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
(一)概念学习中的思维导图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学习十分重要。不少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认知仍旧停留在教师平时的教导以及学生自己的理解条件,而这显然并不利于学生科学利用和消化概念。对此教师需要做好引导,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使用方法,梳理数学概念、数学特征和使用范围。这样学生就能够更灵活的使用数学知识。有资料显示,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概念非常多。如此庞大的概念体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根基。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能够牢固的记住概念,对概念建立深刻理解,后续的数学学习将会一帆风顺。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教师需要使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组织和处理概念,将概念的相关性、逻辑关系、地位明确整理出来,让学生更好的联系与区别。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已知知识点,带领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比如把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性质和概念整理出来,随后让学生结合、对比这些图形的特点,明确图形演变过程。

当然该改成中教师不要直接的介入讲解概念内容,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和理解。比如在学生明白长方形、正方形特点以后,再让学生自己推导如何变化成平行四边形。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
        (二)应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素养教育的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的首要任务。新课标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能只是简单的接受知识,了解问题的正确答案,而应该清楚解题思路和流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合作精神。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才会主动探究数学知识,这也是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汇总一定要采用严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发挥教学工具的真正价值,才可以有效挖掘数学课本当中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内容,使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得以长时间的维系。思维导图是非常便捷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工具。应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用更加清晰的思路,来理解和看待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倍数与因数》的相关知识时,因为其内容涉及到口算和笔算乘法,所以,教师可以采用短篇联系的方式,帮助学生重点梳理每一个相关知识点。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每一个知识脉络,从而他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其内涵。
        (三)应用思维导图提升复习效率
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是强化数学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提升复习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此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知,使他们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思维导图的应用对片段知识加以整合,使学生的复习更为有效,构建起数学知识网络,实现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例如,在教学《圆》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时,在带领学生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整理和复习圆的相关知识。应该从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这三个点出发,逐步对其进行细化,使圆的相关知识清晰的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更轻松的构建知识网络,实现有效整合,提升其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发展其思维,使其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分析、反思、创新和完善,从而实现应用价值的最大化,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建宁.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20(04):60.
[2]李茹佳.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0):95-96.
[3]张晓丽.简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130.
作者信息:金家良,男(1969-11-14),汉族,安徽省凤阳县,专科,
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