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互联网+家校沟通互动有效途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4期   作者:李维忠
[导读] 为发挥家校共育影响价值,优化学生受教育环境,本文基于小学互联网+家校沟通互动特点

         摘要:为发挥家校共育影响价值,优化学生受教育环境,本文基于小学互联网+家校沟通互动特点,对小学互联网+家校沟通互动有效途径实践展开研究。借此明确互联网+背景下,家校互动的方式方法,强化家校共育效果,为学生综合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小学;互联网+;家校沟通;互动途径
          引言:在传统家校沟通中,由于学生数量较多,教师数量、时间有限,所以无法及时与家长进行广泛有效沟通,甚至呈现出形式化互动特点。而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家校沟通互动形式愈发多样,且家校沟通合作更为便捷。因此,本文对小学互联网+家校沟通互动有效途径进行简单讨论,以帮助教师梳理家校沟通思路。
一、小学互联网+家校沟通互动特点
(一)信息传递及时
         相对于传统家校沟通,基于互联网+的家校沟通,家长、学校互动交流时,互动信息传递及时性较强。社会经济发展中,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成为家校共育核心目标,而微信群、钉钉、线上教育平台等互联网终端的产生,为家校沟通互动带来更多可能性。家长、教师可及时在相关平台中分享学生生活、工作信息,从而在学生信息反馈中,优化小学学科教学、家庭教育模式[1]。例如,家长可在互联网平台中与教师按时沟通,掌握学生作业布置、学校通知、学生个人情况等信息,而教师可结合家长反馈,及时获取学生日常表现,以调整实际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力、素质培育的针对性。
(二)互动形式多元化
         小学互联网+家校沟通时,家长及教师互动形式不仅局限在传统家访、电话交流中。教师可使用手机、平板电脑这类智能移动设备,记录学生在课间活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并以视频、图片形式分享至微信群、线上教育软件中,使家长直观了解学生学习生活。而教师可就此引导、启发家长参与家校共育,有助于增强家校沟通、合作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二、小学互联网+家校沟通互动有效途径
(一)灵活运用互联网社交软件
         为在互联网+背景下,确保家校沟通互动有效性,相关人员应通过灵活运用互联网社交软件的方式,开展家校共育工作。具体来说,传统家校沟通中,小学阶段各学校多通过短信、家长会、定时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学生校园、家庭生活情况。此种互动方式,家校沟通效率差,且学生信息传递不畅,严重影响着学生家庭教育、教学活动质量。

因此,在互联网+家校沟通中,教师应利用微信、钉钉等互联网软件,不定时向家长传递学生学习情况,同时在作业布置、家庭活动设计中,请家长发挥自身监督作用,辅导学生完成相关家庭互动,拓展学生学习渠道。例如教师在家校互动时,可通过展示作业本、小发明、绘画作品、才艺展示,使家长掌握学生在校动态。或是分享三好学生、班级劳动小能手、小雷锋等班级荣誉,提高家长对家校共育的配合度,发挥互联网+实践价值。
(二)搭建家校互动平台
         小学互联网+家校沟通中,为发挥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学生教育的基本价值,学校应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互动优势,搭建家校互动交流平台[2]。首先,家校互动时,学校可根据平台功能设计,及时发送学校重要通知,并借助平台的回访、调研功能,请家长参与校园、班级内部建设,共同为学生营造更为完善的学习环境。其次,教师可使用该平台,给予家长节日、日常问候,拉近彼此距离,提高家长对学校、教师的信任感,从而用正确、积极态度,参与家校共育。或是通过平台互动,为家长普及、传授可操作的教育方法,共同助力学生成长。最后,教师可在平台上创建班级博客,在家长掌握博客查找方法后,推送近期内校园活动,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除此之外,在该平台中,家长可在群体内进行有效交流,彼此分享家庭教育经验,解决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见问题。
(三)凝聚家校共育力量
         基于互联网+的家校沟通互动,教师应利用互联网交流、信息传递的便捷性,凝聚家校共育力量,将互联网使用技能作为教育教学重要手段。具体来说,教师与家长互动交流的目的,是为学生学习、个人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为此,教师应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在线互动功能,分享学习资源、线上课程、学科作业信息,并通过在线答疑的形式,相互分享教学、家庭生活中学生实际表现。同时通过分享微课、习题、课件等内容,帮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进度,有效辅导学生学习。除此之外,结合小学生个人素养培育要求,教师需重视生活尝试普及工作。教师在家校沟通、共育时,可在防火、防溺水等知识讲授完毕后,向家长分享教学内容。请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学生行为的引导与监督。
         综上所述,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转变着小学家校沟通互动形式,有助于提高家校共育水平,改善学生学习环境。但是为确保家校沟通的顺畅性,发挥家校共育实践价值,学校可通过搭建的家校互动平台、灵活运用互联网社交软件的方式,促进家长、教师、学校交流,共同助力学生个人成长。
参考文献:
[1]朱静.“互联网+”时代中小学家校共育的探索与实践[J].成才之路,2018(001):88-89.
[2]陈作伟.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的探究[J].新课程·中旬,2019(8):6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