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有些教师教育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有的教师往往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习优等生,即使思想品德一般也喜欢,但对那些品德好而学习一般的学生喜欢不起来,对他们的进步视而不见。新高考改革,提出学生自己选科,老师对学生以及学生之间进行综合评价,倡导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要求教师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让每个学生更好成长。为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和质量观。
一,树立“个个能成才”的多样化人才观
当前社会,包括许多学校教师都认为:只有那些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等才可以称得上“人才”;至于学生,只有能考上大学的才可能成为“人才”。在这种人才观的支配下,我们的学校教育走上了“面向少数人”的歧途。
诚然,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是人才,“学习好的学生是人才”,这个观念也没有错。但如果说“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是人才”,只有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是人才,那就有失偏颇了。事实上,不少教师自觉不自觉地认可了后者,因此导致了文中开头所描述的这种形象。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资料统计:“中国职业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那么照此推算,就该有1838个状元,推而广之,不同的学生最终会向适合自身特点的方向发展。换言之,成绩好、上大学的学生,是人才;那些歌唱得好、舞跳得棒、会修车、会种地的人,他们也在以不同的方式为社会作贡献,因此也是人才。树立上述观点,教师就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心去发现和培养他们的长处,及时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用进步观点和标准来评价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保护学生学习自信心,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学生观
现代教师必须具有现代学生观,对学生应有科学的正确的认识。传统学生观把学生看作装知识的“容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现代学生观则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教育思想。事实上,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人,学校教育首先应着眼于学生发展,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要真正体现学生主体观,教师应该从如下方面努力。
首先,教师要以爱为本,淡化师道尊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中的最微妙的接触。”教师对每位学生真诚的关爱是学生乐学的动力,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在现代开放时代的学生,不希望自己被封闭,教师唯有给学生以真心的呵护,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对话,亲切交流,才能有效树立学生自信心,给其个性的自由发展、创新能力的形成创造空间。
其次,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动力,强化师生互动。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新高考改革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置于突出位置,要求教师善于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努力让学生主动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做到耳到、眼到、手到、心到,感受到自身的存在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树立以能力为中心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质量观归根结底是如何评价所培养学生质量的问题。当前社会上认为: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分数高就是好学生。这种质量观,导致了“只为教知识而教”的误区,形成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现象。教师课堂“满堂灌”,课下搞题海,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身心发展。学生“十年面壁寒窗苦,只待金榜题名时”,时间加汗水,负重如牛,被推入追求高分的漩涡,片面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终身学习》一书中指出,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美国学者柯林.博尔曾提出,“未来社会人们需要三张通行证:学术能力通行证,职业能力通行证,有事业心开拓能力通行证。”可见,提高人才能力的质量观是世界教育界的共识。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书呆子”,而是让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没有十全十美的学生,更没有一无是处的学生。事实上,并不是“差生”身上就没有优点,没有转化的条件,而是教师缺乏对他们全面的了解和真诚的关爱。
成功的评价让学生感觉自己更多的是优点,然后自觉地去改正缺点;失败的教育使学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丧失信心。“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教师要学会欣赏。欣赏犹如一盏高悬的智慧明灯,不仅照亮学生,也照亮师者。被老师欣赏,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欣赏学生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的快乐。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教师要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改变思维方式,树立“进步就是成功”的学生观。
树立“以能力为中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将会使教师转移教学重心,不仅发展学生智能,更关注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教育。引导学生懂得民主,遵守法制,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团结友爱,共同前进;培养学生正确鉴赏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商品美、艺术美、心灵美和创造美的观念与能力;增进其身心健康,塑自信、自尊、自强、自为、自慰、自我平衡的心理和丰富的感情、良好情结和充沛的精力。这也是现代教育质量观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育的成败”,让我们的教育多一些民主、多一些参与、多一些开放、多一些交流吧,以欣赏的眼光、以“进步就是成功”的态度去评价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让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