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07期   作者:张复兴
[导读] 当前,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业,这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质量,继续优化施工技术以确保更可靠的项目质量。
        摘要:当前,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业,这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质量,继续优化施工技术以确保更可靠的项目质量。因此,相关建筑人员需要了解影响项目质量的各种因素,使用科学的技术方法来确保混凝土符合质量标准,并且确保各个环节衔接合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与传统建筑方式不同,现代建筑大多采用混凝土技术,同时也是整个施工项目的重点。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不论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都要求要具备高质量的结构特点。因此,建筑行业的人员应该具备提高混凝土技术的意识,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不仅如此,由于我国经济水平则增强,各类建筑物也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而不断增多,这就更加大了对混凝土技术的需求。因此,混凝土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趋势下,不断提高其行业水平。运用高水平的混凝土技术建造的建筑物,其耐久性和安全性都能得到保障。混凝土按不同水灰比会产生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被应用的不同要求的项目工程中。为了增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可靠性,要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控制。
        1建筑混凝土结构主要特点
        根据混凝土结构的特性,混凝土结构的建造提高了承受自然破坏的能力,同时,混凝土结构可以用来确保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而抵御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此外,建筑物混凝土结构的可塑性非常好,无需在制造过程中反复工作。根据建筑物建造所需的模型,混凝土结构是各种各样的。混凝土结构可以进一步分为砂岩和水泥材料。此类材料的使用比例可创建高强度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可以有效承受高温或低温的影响,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对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概述,从混凝土施工的浇筑技术、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养护施工技术等方面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2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2.1控制配合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对混凝土的质量有着很直接的影响,因为一旦配合比不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配置的话就非常容易使混凝土的质量出现问题。因此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流动性,在选择科学的原材料的基础之上就是配置科学的配合比。工作人员首先要对配合比的比例进行科学的计算,并且严格按照原材料的投放时间和比例来进行投放和搅拌,全方面加强质量管控。而且对出站的混凝土也要进行分批检验,由此来从根本上保障混凝土的质量。
        2.2混凝土运输
        多数建筑工程为了保证混凝土整体的质地优良,满足其对混凝土质量的要求,都会采用连续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在施工前,施工人员要分析得面面俱到,把整个工程所需的用料量、运送时间、用来储备的场地合理布置,同时要和用料供应方明确车辆、运输间隔时间、一次最大运输量等数据核实到位,并对整体做一个分配表,合理的把运输到位的混凝土分配,避免堆放时间过长造成混凝土离析、分层、坍落度超标等情况的出现。如果条件允许,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泵送混凝土,能大大提升施工效率,缩短工期,也能弥补其他方式运送混凝土导致施工性能不好的局面。如果条件不允许,那也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适量的浇水来保证混凝土的性能与质量。
        2.3模板施工
        首先就是在模板施工中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的勘察,对施工现场有全面透彻的了解的基础之上来制作模板,从而更好的保障模板的质量。而且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也要充分保障模板之间的拼接时密闭的,由此才能更好的避免出现漏浆的问题,而且还要注意对模板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出现变形问题。其次就是还要做好模板的拆卸工作,一般在模板拆卸过程中,因为施工人员没有意识到拆卸不当会对混凝土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所以经常会出现模板拆卸导致混凝土局部磕碰或者损伤,因此在模板拆卸过程中一定要对拆卸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整个过程要做好防护措施。


        2.4混凝土浇筑
        浇筑过程一定要严格按照与之相关的规定和规范进行。如果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的方法时,要非常注意泵送管堵塞的问题,应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检查受料斗内是否存在过多和过大粒径的异物,避免其影响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混凝土初凝时间是施工人员和运输人员必须要掌握好的,混凝土都有一定的初凝时间,要在该时间内及时浇筑混凝土才能保证浇筑的有效性。浇筑前再检查一下模板是否干净,情况不理想可适当用水进行清洗和湿润。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为砂、石、水泥和水,如果浇筑时的速度与高度控制不当,由于石子下落时惯性较大,就会引起浇筑完成后多数石子分布在下面,影响混凝土的性能,所以浇筑时要严格控制浇筑速度与浇筑高度。对于较厚的混凝土,可采用分层浇筑和连续浇筑的工艺,注意把握浇筑的均匀度,边浇筑边进行适当振捣,振捣时应注意不要伤及模板和钢筋。切勿用振捣器一次性振平大堆混凝土的方法。浇筑完成后,立即铺盖住暴露的表面、使用养护剂、喷洒水等保养措施,混凝土硬化过程的顺利发展依赖于保养措施的合理。浇筑完成并硬化完成后,整个混凝土浇筑工程进度就接近尾声了,硬化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注意检查有没有开裂现象和其他问题的出现,确保整个房建施工的混凝土施工环节万无一失。
        2.5钢筋搭建
        钢筋于建筑,就像骨头于人类一样,是影响日后混凝土受力状态的直接因素,所以,钢筋搭建的质量控制及工序及其重要。施工规范和规程中是有对钢筋搭建有明确规定的,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除了要遵照规范和规程外,还要注意一下其他地方,如现绕梁板中主梁箍筋尺寸,制作时如果没有考虑次梁和板受力筋的位置,会导致次梁和板的保护膜厚度变化、主梁高度平移等现象;还有钢筋绑扎焊接的情况,为了保证主受力筋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不产生移位,应该在绑扎主筋时,在柱顶混凝土施工缝焊接定位钢筋,如何保证上层结构柱钢筋的位置正确,须在绑扎主梁钢筋前,对柱子主筋按轴线位置进行调整。单面焊接技术主要用于焊接主次梁的主头筋,立式钢筋对焊接头技术则用于焊接柱底主筋,这样做可避免主筋的保护层厚度受损。
        2.6混凝土的养护
        在建筑工作中,混凝土的流动性性能以及混凝土材料比例配比会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另外,在建筑过程中加强混凝土养护力度也很重要,在建筑工程中,通过采用逐层递进的方式,使结构处于不同凝固状态,然后根据不同状态的混凝土采取一种适当的养护方法,以确保混凝土性能。
        结语
        运用混凝土施工的建筑越来越多,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如今是人们关心的重点问题。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施工活动,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突发的问题,一些不可预料的困难也会出现。在建筑施工整体过程中,要保证施工的进度,同时施工安全也是不可忽视的。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在未来我国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对建筑进行适当养护,就能使得整体的建筑支点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学伟.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剖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517.
        [2]蔡明里.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2019,(9):163.
        [3]李傲.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探究[J].四川水泥,2014(7):177-177.
        [4]王广林.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6,32(5):81-82.
        [5]赵迎辉,裴亚男.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