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阶段有更多水利工程建设开来,其中,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和使用稳定性,会受到施工主要材料混凝土的影响。因此混凝土材料施工质量不稳定就会影响后期水利工程使用的稳定性。所以具体施工过程当中需要做好对混凝土材料等额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测,以此使得混凝土材料能够保持稳定性和强度,确保后期水利工程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检测;质量管理策略
1 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
1.1材料选择
混凝土的质量关乎水利工程的质量,而材料的质量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如果选择的材料质量不符合规定的标准,在制作混凝土时其质量出现问题,最终会影响到混凝土的结构、混凝土的承载力。如果在制作混凝土的材料上不严格把关,那么,混凝土的质量不可能达到理想状态,不管设计者和施工团队再怎么细化制作过程,其建设质量也无法保证,而且因为在劣质工程中投入资源过多,造成成本浪费,对整个项目以及项目承包商带来严重的损失。
1.2配合比问题
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材料的配合比非常关键,如果原材料在混合过程中配合比不正确,那么,在进行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就会埋下质量隐患,比如水泥、外加剂、掺合剂等材料在混凝土硬化后可能会和骨料中的二氧化硅等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生成物会受混凝土中的游离水影响而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内应力,破坏混凝土的结构,导致混凝土发生开裂、上拱、强度下降等损坏现象出现。除此之外,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原材料还有水灰、水量以及砂率等,这些材料的配合比一旦失衡,出现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就会对混凝土造成质量隐患,带来财产损失。
1.3和易性
混凝土制作过程本身是一个精细的过程,不仅体现在材料选购、材料配比上,在材料搅拌过程中,保水性以及流动性也会对混凝土质量带来极深的影响。如果和易性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很可能造成混凝土离析的情况,致使投入的资源和人力化为泡沫。因此,即使在材料和配合比都已经达标的情况下,也需要保障混凝土的和易性,让和易性得到稳固,才能振捣施工作业。
1.4振捣
振捣是制作混凝土工序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同时,也是出现问题最多的一个环节。许多工作人员在这一步中都存在工作疏忽的情况,进行振捣时并没有完全充分地完成工作,造成混凝土中常常存在蜂窝麻面的问题,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实际上,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振捣施工作业上并没有建立起相关制度,也没有遵守严格的振捣工序规定,造成了混凝土制作工序中常常出现振捣不结实的问题。
2 原材料的检测
2.1 从水泥方面控制质量
水泥材料是制作混凝土的基础材料。因此,在水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检测人员必须进行严格检查,一旦发现水泥存在指标不符合设计标准,要绝对禁止投入项目建设中。此外,在存放水泥时,项目负责者需要划出专门的场所进行存放,如果需要临时存放,必须将水泥放到地势高的位置上。为了防止存放期间发生质量问题,工作人员要在存放处做好排水、防水、防洪措施。选购人员在购买水泥时发现产品的强度相差无几,则要了解其中哪种水泥的水量低;如果标号相同,就要知道谁的富裕系数大,以此才能挑选出符合项目建设的材料。
2.2 以粗细集料控制质量
粗细集料的颗粒级配以及含泥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素。颗粒级配好且含泥量低、强度和粒径俱佳,那么,这种粗细集料就是很好的材料选择。而颗粒级配不好的材料,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对此严格把关,才能确保混凝土质量。
2.3 强度检验与密实性检测
工作人员在检测混凝土强度时,要按照规定的天数来检测出料地样本的弹模、抗拉和抗折,以此获得较为准确的质量数据。密封性和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息息相关,在检测混凝土的密封性时,工作人员要使用电磁波检验或弹性波检验的方法测试混凝土的荷载性能。
3 控制质量的方法
3.1 加强材料把控与加强设备管理
加强对材料的检测和检查对于混凝土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一些厂商出于自己的利益需要,故意提供劣质材料,意图从成本上获取利益。对于这种情况,项目采购人员要加强把控工作,在采购时,严格检查材料质量,对厂家的市场口碑、用户反馈进行收集,确认厂家提供的是正规且优质的混凝土制作材料,并且要求厂家出示能够证明材料质量的合格证明,为保障混凝土质量打下坚实的根基。
生产制备混凝土需要使用多种设备,因此,保护好设备的质量也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素。项目承包商需要建立起维护中心,按时开展对生产设备的清洁、监测、更换和存放工作。参与管理和维护的工作人员也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行事,遵循“五定”原则,认真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让机器能够始终处于完全正常的工作状态,保障其在工作过程中的效率。再者,改进施工方法。项目负责单位需要加强技术标准,进一步细化施工作业的条件和规定,对施工技术进行调整和更新,通过吸收新的工艺技术,加强混凝土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3.2 做好水利工程施工前的施工准备
为了保证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人员提前做好施工准备。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做好维护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质量工作,将施工区域的杂物清理掉,保证路面干净,再进行水利工程基础工程的建设工作,为了防止混凝土材料搅拌过程中混入其他杂物,所以必须要做好清理杂物这一步,以免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以及外观。在使用混凝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材料的配置,因为各种材料的配比决定之后的搅拌质量,人员需要根据材料的使用数量,参照材料的配比,也可以应用相应试验,将实验结果用于工程中,保证实验结果和生产结果比例一致,确定两者一致后,才能进行施工;另外要保证阶段性测试,在施工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对施工环境进行测评,对工程中要求的难度以及路面要求的温度系数等进行测评,另外,需要预估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减少工程成本花费。
3.3 水利工程施工当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混凝土铺设
准备混凝土材料温度的测量表,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需要随时测试混凝土表面的温度,避免出现混凝土的分离现象,在施工过程中要保留少量的混合料。严格遵照施工设计要求和规范,运用自卸式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混合料,还能实现铺设运输;在该段工程中还采用了机械铺设方法,运用机械设备开展铺设工作,铺设工作完毕后,工作人员不能再对其多余的工作,要用摊铺机熨平整,并提升混凝土表面温度,施工中需要利用好熨平板,将其当作振捣装置,确保混凝土工程表面压实工作得到保障;为了防止在摊铺工作时出现材料分离的现象,使其平整,保证摊铺厚度,并且不定时检查。
3.4 水利工程混凝土铺设过程当中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处理
施工过程中产生施工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施工时各部分的材料压实程度难免会有所不同,就会受到压力的影响而产生压力差,因此出现施工裂缝,影响水利工程的工程质量。为了避免水利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故而就需要对裂缝进行处理。在处理裂缝问题时需要选择专业的施工人员,对于大体积的裂缝可以选择用原料填充的方法;而对于裂缝比较小的地方,可以用机器进行碾压,先用横向的方式碾压,再用纵向方式碾压,设备是选用钢铜式混凝碾压设备。
4 总结
对于实际进行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而言,重要的不仅在于施工技术的有效落实和施工设计的完善和全面,也更在于对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检测和控制管理,以此通过对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提升,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能够稳定,也保障后期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陆培庚.研究水利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及保护层[J].建材与装饰,2020(09):21-22.
[2]王志涛.刍议吉音水库表孔溢洪洞混凝土检测及其质量控制措施[J].湖南水利水电,2020(02):70-73.
[3]程志刚.习水县金家沟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5):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