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我国目前的建筑排水设计的发展现状可以得出,各方面都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针对于此进行改善和优化,从而使得建筑工程能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得节水工作能够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发展前景下,对水资源的利用和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于此,就需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对资源使用效果进行优化,消除一些排水设计中的不足,从而为后续的节能节水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节水技术;建筑给排水设计;应用
1给排水系统节能设计
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四分之一,并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降低建筑能耗意义重大。国家积极提倡建设节能技术的应用,促进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用节能技术、材料和设备实施相关的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在系统设计时重视用水消耗及能源消耗问题,从源头上提高给排水系统的效能,可以有效降低后期使用能耗问题。可以说给排水节能设计对于解决建筑能耗问题意义重大。
2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对于建筑排水设计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需要针对于此进行一定的改善和优化,从而着重突出节水技术的应用效果,让其显得十分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节水设计越来越重视,基于此,在对建筑施工进行节水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想要有效的推动水资源的利用,就必须要对相关的节水技术进行一定的更新和改善,使其能够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就需要对节水技术进行一定的改善和优化,使其能够符合相关建筑工程的要求,并且将节水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环境保护中去,从而使得人们的正常生活起居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
3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设计现存问题
3.1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从热水输送角度看,给水管道工程设计不到位,未采取热水保温措施,日常维护不到位,造成热水输送过程中的热损失问题。从废水回用的角度来看,雨水既没有再利用,也没有直接排放,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3.2压力设置不合理
压力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供水管网系统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压力设定不合理容易造成给水管网设计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压力过高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增加管网的泄漏率,而压力过低则会使管网难以发挥其功能。
3.3中水综合利用率偏低
面对严重缺水,一些城市将经过特殊处理后的各类污水作为非饮用水,用于市政和园林系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再生水处理技术还不完善,技术也没得到广泛推广。此外,人们对再生水过于反感,导致再生水的应用受到局限,难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3.4管道、配件渗漏问题
给排水系统渗漏还与管道及管件设计不合理有关,如管道选用、零部件连接不当等,不仅浪费水资源,还影响居民正常用水。此外,深埋地下的排水系统中阀门与管道连接处的位置也易渗水,一些轻微渗水现象非常隐蔽,如此长时间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不容忽视。
4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措施的应用路径
4.1采用分流制排水
分流制排水的关键点在于针对居民使用的排水系统,智能化地将质量较高的生活废水与粪便污水等进行分流,有效地缓解水资源的浪费,具有较高的节水节能意义。分流系统排水有丰富的方案可供选择,这里本文选取了中水回用作为处理方案。何为中水?即把人们平时已经使用过的水统一地进行收集,将收集来的生活污水做进一步地深度处理,可以再次供给用于除饮用以外的其他用途。从这个方面来看,中水拥有着广发的使用途径,可以用于车辆和道路的清洗、厕所的冲刷甚至用于浇灌植物。中水的使用,可以极大地提升水资源利用程度,对于水资源的再利用具有重大的技术指导意义,同时也减轻了水资源的浪费,有效地对环境进行保护。
4.2采用分区供水模式
不同于其他资源,大部分可利用水资源均是以液态的形式存在,所以在高度的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压力,这一现象在管道流通中时较为普遍,所以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务必需要对这一点进行详细地思考并进行科学利用,例如在供水时,根据建筑物的不同而选择或直接或间接的供水方式进行供水;根据水压的情况,对部分水资源进行加压处理,以便可以重复利用二次循环用水。除此之外,我们可以选择管网叠加供水或是进行加压变频调速供水,这样可以在水资源能力的运用过程中减少能力损耗,提高利用效率。
4.3给水管道选用限流减压方式
水的压力效应会作用于设备,导致管道摩擦损伤,并逐渐毁坏,为应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管制水系统紧身区域,定期维护配套的供水设备,科学调控水压。在生活中,卫生器具等常用的供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时,水压通常不会高于0.6MPa,但一些公共供水设备,如商场、酒店、医院、共用住宅等,其处于静止状态时,水压最低为0.3MPa,最高为0.35MPa,这不仅能保证在整体范围内人们的正常用水,还可有效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
4.4合理运用太阳能
发展节能给排技术,一方面要求更加高效地挖掘利用水资源,另一方面也要求跳出水资源固有的利用模式,持续开发相关联的绿色环保资源。目前,走进大众视野并被广泛认可的绿色清洁能源当属太阳能,对太阳能的高效利用不仅减少了给排工程中出现的能量消耗,也推出了新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用太阳能加热生活用水,这一方式不仅环保,且使生活更加便捷。但在开发利用太阳能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具体特征,太阳能的实践原理,并以此为基础科学选择太阳能设备,使太阳能功效最优化。针对低楼层建筑物,选择太阳能设备时,应注意采用分散分布方式,利用公共楼梯间分设管道井的途径,在管道井中设计各单元出水管道,在屋面放置集热板、热水箱。但高楼层建筑物的太阳能布局模式则完全不同,建议采用集中供热,可直接利用太阳能,也可间接利用太阳能。如串联太阳能聚热板,将热水箱内部配件与相关电辅助加热设备放置于楼顶,也可将热水箱和换热器安置在地下室设备房中。
5建筑给排水节水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节能环保理念提出后,国内建筑给排水节水设计实现了快速发展,使水资源浪费现象得到了改善,但尚存一定的不足,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一些有效的措施无法普及应用,影响了节水设计的效果。因此,在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时,应采用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最大程度的利用好水资源。跨行业跨领域研究借鉴其他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用于节水设计上,将成为节水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例如,实现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可以促进建筑节水目标的达成,究其原因,主要是智能建筑具有预测和分析功能,能够根据用户的日常用水情况,设置用水限定值,在用水量接近设定值后,系统就会控制器具的出水量,以达到节水的目的。与此同时,智能化水表的应用,使传统水表不准确的问题得到了改善,故应用智能化水表,取代传统水表,已经成为了建筑给排水设计未来发展的方向。
结束语:根据本文的论述可以得出,在实际的建筑给排水设计过程中,对于节能节水技术而言,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需要相关的科研人员不断加大对于节能排水技术的研究,从而设计出更合理的方案,为建筑给排水的节水性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需要对排水环节进行一定的改善和优化,从而为实际的水资源保护提供一定的保障,为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楠,汪冠宇.浅析建筑给排水设计中九项节水节能措施[J].给水排水,2013,49(S1):418-420.
[2]王舒.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水节能技术研究[J].居业,2017(11):75-76.
[3]丁国鹏.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理念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04):135.
[4]秦小标.浅议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节水措施[J].居业,2018(01):43+45.
[5]郭利妍.节水节能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