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总体而言,所需的施工人员庞大、施工所需的周期也长。而在整个施工环节中,防水防渗的施工技术虽然称不上多么精妙,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渗水漏水的建筑却屡见不鲜。这种质量问题的出现,不仅对于建筑的整体外观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更是让居民的居住环境变得恶劣。因此,建筑企业在整个建造工程的环节上,在注重整体质量标准化的前提下,也要针对于防水防渗的施工技术做出研究并优化。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防水防渗;技术探究
目前,社会竞争逐渐激烈,建筑行业的竞争也逐渐激烈,建筑企业只有做好建筑物的质量,才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形象,让企业在竞争中得到稳定的发展。本文就针对工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的防水防渗问题进行探讨。在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渗水漏水,这种问题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和实用性,同时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财产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加强防渗技术的研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加强对建筑防水的管理,将其作为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进而有效的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
1 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概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行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发展,各个类型的房屋建设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但是目前在我国房屋建筑施工中渗漏问题普遍存在,这对我国建筑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并且也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威胁,所以,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技术的深入研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房屋的质量和功能性要求逐渐增加,但即使是施工单位也在施工过程中受到严格控制,还是在随后的使用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大量的质量问题,而其中最常见的是渗水问题,渗水的出现对建筑物的完整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提高防水防渗技术,保证施工质量, 提高施工使用时间和人们的生活水平。这就要求在施工中,不断发展和创新防水防渗技术,要严格要求相关防水工程的规范来进行施工,选择防水建筑材料,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健康之路[1]。
1.1 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渗漏问题一直以来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出现的不良问题之一,其不但会大大降低工程的使用功能,降低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固性以及使用寿命,同时会增大项目维修成本,影响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对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施工的重视程度,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增强质量管理意识,制定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案,避免或减少各类渗漏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防水工程施工质量。
1.2 建筑工程防水防渗影响因素
为保证防水工程施工质量,各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应对造成建筑工程防水防渗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2 建筑施工常见渗漏问题
2.1 建筑外墙渗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外墙渗漏较为常见,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建筑墙体的内部与外部承压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建筑外墙承压要大于内墙,受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当建筑外墙承载力突然增大后,在雨水与光照的长时间作用下,容易产生大面积裂缝,进而引发严重的渗漏现象。
2.2 厨卫渗漏
在建筑厨卫施工环节,如果施工人员没有认真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厨卫防水层涂抹不均匀,厨卫地面容易出现较多积水,容易引发大面积渗漏。另外,建筑厨卫内部的各项管道连接部位密封性较差,也会降低建筑厨卫的防水性能,出现渗漏。
2.3 地下室的渗漏问题
将地下室纳入到建筑设计当中,是现代设计者常用的建筑空间扩充手段。但在为用户提供更多生活利用空间的同时,地下室也很可能成为水分渗漏问题的又一隐患部位。
在建筑施工当中,若相关人员并未做好混凝土、钢筋等材料的合理选择与科学利用,出现混凝土含泥量过高、施工缝宽度不够等情况,将会严重影响到地下室基础结构的密闭性,进而导致来自上层建筑或地面径流的水分下渗到地下室当中。此外,地下室通常具有较多的管路结构,如电路管、污水管等,使得地下室主体结构中存在较多的接缝,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水分渗漏问题的发生概率。
2.4 屋面渗水
通常而言,在居民日常生活下,屋面渗水这种情况最为常见。而出现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因素在于,屋面本身是整个建筑物的顶层,长时间经受阳光暴晒、风吹雨打。在此种情况下,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对防水材料处理的不到位,久而久之,防水材料在太阳暴晒下出现问题,就会出现渗水的情况。而第二个可能,就是当初的建筑工程中,选择了劣质材料,建筑材料并未达到相关的工艺标准,加快了防水工程的损坏,从而导致建筑屋面出现渗水、漏水的情况。第三个可能就是工艺手段的不达标,施工人員在进行屋面防水处理时,因为技术原因,从而导致屋面处理没有达到规定的施工标准,导致屋面发生渗水的情况。
3 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具体应用
3.1 严格把控材料采购质量
施工材料不仅应当满足建筑工程防水的实际需求,而且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还应当确保材料符合绿色生态理念,提高建筑的环保功能。传统防水施工技术当中,多数以选用沥青等施工材料为主,但由于沥青施工期间操作难度较大,并且容易造成污染情况发生,严重与生态理念脱节,所以在设计工作当中,施工材料的选择应当充分考虑现代新型防水材料,按照建筑物的用途和特征,参照当地气候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选择,比如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区位因素影响,其湿度往往较大,所以可以应用APP改性沥青卷材进行施工,而对于屋面来说,还应当采用结构与建筑找坡结合的方式,按照比例进行找坡,在找坡完毕后,使用水泥炉渣处理,实现屋面防水性能的增强。
3.2 加强管理,严格保障施工活动的标准化
加强施工活动的监督管理力度,是避免人为因素导致水分渗漏问题的重要举措。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监理等相关人员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对易发生水分渗漏的施工环节、建筑区域进行重点关注与仔细检查,严格保障施工成果与设计方案、规范要求的一致性。例如,在进行屋面防水层的涂刷施工中,要监督施工人员严格落实相关“建筑防水施工中涂抹次数与厚度标准”的规定要求,基于使用年限、防水等级等指标,对屋面防水层的涂抹厚度、涂抹次数进行科学控制。通常来讲,使用年限为25年的建筑屋面,应满足一级防水要求,即非上人屋面的防水层总厚度为7.5mm、涂抹次数为8次,上人屋面的防水层总厚度为7.0mm、涂抹次数为6次;使用年限为15年的建筑屋面,应满足二级防水要求,即非上人屋面的防水层总厚度为6.0mm、涂抹次数为6次,上人屋面的防水层总厚度为5.5mm、涂抹次数为4次。
3.3 提高监督管理工作力度
在建筑防渗防水工程施工期间,应当对施工人员加强管理力度,严格规范工作人员对技术与设备的操作方式,通过明确的责任划分,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为了提高现场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则需要结合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对工程施工进行全过程动态化监控管理,避免人为因素对于建筑工程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
结语:对于居民而言,房屋渗水、漏水这种类似的情况,将第一时间恶化居民的居住体验。因此,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合规,是每一名建筑领域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因此,建筑工作人员,要认真的对建筑进行防水处理,并使之通过相应的检测标准。
参考文献
[1] 杜磊,王国栋.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运用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13):41-42.
[2] 李彬彬.论建筑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研究,2018(8):119-120.
[3] 李冲.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7,15(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