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设计和施工中,BIM技术的优势日趋明显,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式,既可以将二维图纸以三维的形式展现,也可以对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各类管线、设备、附件等连接表现出来,因此,在工程施工前对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进行空间管理,通过管线综合排布,减少交叉碰撞,对项目进行深化设计,减少工程成本、缩短工期大有益处。
关键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BIM技术;应用
引言
近年来,中国建筑业蓬勃发展,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也逐步成型,其中BIM技术在机电工程中的优越性、直观性、协调性更是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利用BIM技术的信息化协调管理,极大提高了机电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效益、效果和信息集中性。机电BIM技术以建筑模型为载体,将机电工程各专业汇集一体,打破了不同专业间的沟通屏障,使各专业间的信息传递更为流畅,从而使机电工程的管线综合、碰撞排除、净高优化,支吊架综合等技术手段得到有效应用,BIM技术在信息传递的便利性上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如果说BIM技术在建筑业还是个刚学会走路的孩童,那么数控技术在制造业早已是健步如飞的成年人了。机电工程中的管道、配件、设备等都来自机械制造业,机电工程与制造业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而这密不可分的关系就来自信息的传递,制造业需要机电工程提供精准的设备管件信息,然后利用数控技术,精准地制造出符合机电工程需求的机械设备和管件。
1BIM技术概述
BIM技术是建筑信息管理模型,它的主要核心技术就是通过对相关的建筑数据分析之后建立三维立体模型,进而展现出项目配套设施的数字性和功能性。BIM技术可以通过数字化的形式把建筑的相关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建立一个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各专业之间的协同设计。我们在数据库中查找有关建筑数据信息时,不管是根据数据信息的一致性,还是根据数据信息的实效性,都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筛选和分析,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项目的质量。
2BIM的应用研究
首先是技术优势。结合BIM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以及机电施工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可以深入的分析机电设备安装管理过程中BIM技术的具体应用优势和应用方面。首先BIM技术可以对于管线布置过程进行仿真和模拟,进而确保后续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管道安装错误导致返工的问题,BIM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参数设计,基于此优势,我们可以尝试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找出问题,及时解决,将这一内容及时反馈给有关设计单位来避免后期由于图纸问题导致的施工停止甚至返工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了工程整体效率,对于施工过程有着良好的促进和提升作用。其次是模型云应用。BIM技术可以进行某些云计算,能够有效地促使施工过程合理化。BIM技术的模拟模块可以将建筑的各种信息进行提取并建模,这一内容有着较高的硬件要求,通过云可以实现机电工程设计模型和建筑。对于施工对象,通过施工过程模型的模拟和演示,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环境,确认施工方案以及实际需求,从而指导施工现场的人员、材料、安全、进度和质量。通过以上分析和工程实践测试,可以得出结论,BIM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传统项目管理方法的缺陷,并在工程管理中显示出其优势。BIM技术在机电施工阶段的应用是其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3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BIM技术的应用
3.1建筑安装工程空间管理
首先应明确空间管理基本原则:1)需满足业主对设备的搬进、搬出高度要求。2)需满足设备运行环境需求,例如:有动力源的管路需绕开有防微震需求的设备。3)管道布置基本原则:a.电力桥架与输送液体管道宜分开布置,或电力桥架布置在输送液体管道上方。
b.各种管线需垂直分层布置时,一般是桥架布置在水管上面,热水管布置在冷水管上面,风管布置在水管上面。c.各类管道沿墙面排列布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需要保温的管道靠里,不需要保温管道靠外;金属管道靠里,非金属管道靠外;大管靠里,小管靠外;支管少、检修少的管道靠里,支管多、检修多的管道靠外。d.横干管与墙的净距离大于100mm,与梁、柱的净距离大于50mm(在无接头处)。e.空间有限且系统较多,可将桥架与消火栓主管设置为同一高度,桥架遇到消火栓主管上翻至梁内安装。
3.2Navisworks的碰撞检查
利用Navisworks软件可以添加多个测试条件,选择风管与水管、某个系统与某个系统、建筑与给水系统等N个测试条件,进行不同的测试。建立不同的规则,忽略不必要的碰撞,例如,电气系统中母线位置还没确定,不想参与到碰撞检查中,可以把母线和其他所有东西的碰撞进行规避,然后把母线的选择集和所有的选择集定义一个规则。软硬碰撞,硬碰撞是指直接碰撞,软碰撞是指有些管道需要保温,也有些管道可能需要有一定的操作空间,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考虑一定的操作空间、保温等软碰撞。此时可以界定一个值,例如,在管道的外壁以外100mm之内,会在管的外面包裹一层保温层,就应以最外面包裹层去检查碰撞。点线面碰撞,点就是一个点,线就是把水管、风管变成一条线进行碰撞,就是没有宽度、没有高度、只是碰撞。面就是水管以最外围面去碰撞,忽略内部,例如一个管道穿过另外一个管道就检测不出来。再运行ClashDetective功能进行碰撞检测,在此时添加多个碰撞检测,定义检测规则,选择软硬碰撞、选择点线面碰撞。运行检测,生成碰撞报告,在碰撞报告中会显示碰撞点位置、构建ID、图像、轴网位置等信息,如表2所示为暖通与电气工程的部分碰撞,表3为电气与给排水工程的部分碰撞。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信息在Revit中快速确定碰撞点的位置,并进行调整修改。
3.3以现场实际情况出发对方案进行优化的应用
在应用BIM技术时,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现场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相应的管理人员就要充分的考虑和分析各种材料,同时还要选择出一个合适的视角,以此把应用图层划分出来,最后再进行打印工作,这样就可以对现场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处理。在施工现场中,施工情况是比较复杂的,一旦技术参数交底工作存在误差,就要重新梳理整个工作,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影响了BIM技术的时效性。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可以把BIM相关的模型导入到平板电脑中,然后利用漫游数据比对动态模型的现场。另外,还可以组织施工方讨论和分析现场的施工方案,在提高整体施工效率的同时确保了施工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化施工方案,可以有效的促进了技术交底的高效落实,提升专业方案的实施。
结语
通过BIM的建筑信息一体化进行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行业的必然趋势,对于工程企业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BIM技术的兴起,为建筑工程管理拓宽了视野,通过直观化的反馈,帮助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与信息化技术进行结合,保障工作的精确程度。
参考文献
[1]谢艳平.BIM技术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6):161-162.
[2]马春蓉.地铁建筑机电安装施工中BIM技术的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19(12):85-86.
[3]林京.BIM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J].广东建材,2019,35(5):76-78.
[4]王锦川.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机电工程的BIM应用实践[J].工程质量,2019(4):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