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配式建筑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率,减少劳动力,缩短建筑时间,并且受环境影响小,可以实现建筑的批量生产,只需要将所需的建筑装备从工厂运到工地组装起来就好。装配式建筑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就已经开始出现,国外首次开始尝试,因为它的建筑成本花费少又省时,所以没过多久就在全世界开始流行普及。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1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在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过程中,新型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模式逐渐的出现在城市的建设中,这种施工模式与传统的建筑模式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别,传统的建筑就是将施工的材料与设备运输到施工现场,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现场的加工、搅拌、浇筑、砌筑等等,从而形成完成的建筑结构。这样的施工模式,其施工的周期会比较长、施工中的工作量比较大,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与机械设备,同时还会增加工程的施工成本。而采取装配式建筑结构之后,就是对施工的构件进行集中的工厂化生产,然后运输到施工的现场进行安装与调试,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少工程的工作量,减少施工的成本。构件在制作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合理的质量检查,从而保证其应用的性能,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当前社会中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模式被大力的推广应用,从而受到社会与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
站在建筑工程管理角度来说,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它所能发挥出的成效如下:(1)能够将建筑质量和品质大幅提升。整个装配式建筑设计,主要应用的是工厂生产模式,主要制造建筑部件,消除传统的产品质量问题。一般情况下,通过装配化作业手段替代手工操作,能够降低施工错误的出现概率,强化工程建设质量。(2)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装配式建造模式的执行,会展示出明显的生产工厂化和设计标准化等特点,确保各个生产环节越来越完善,这也是提升劳动力素质的根本所在,随着新形管理模式的出现,让建筑产业现代化特点更加明显。(3)提升管理效率。随着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湿作业操作数量明显降低。另外,从实际交叉作业执行过程中也能够看出,生产效率的提升显得更加重要,而且该种建筑模式能够降低25%的施工时间,以及30%的用工量,强化管理工作效率。
3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
3.1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和存放
预制构件生产单位需符合一定的资质,只有生产单位满足生产要求才能保证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在构件生产前生产单位还应该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方案。构件完成生产后需要运输到施工现场,这时应该根据构件的实际情况和结构特点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通常来说,外墙板习惯采用立式运输,而房梁、预制板以及阳台等构件多采用平式运输,在打包运输前应该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碰撞发生损坏,在实施运输前相关人员同样需要编制运输计划方案。预制构件安全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应进行妥善保存,首先构件的存放场地需要平整清洁,并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构件管理人员应该按照不同构件种类和用途进行分类存放并进行记录,预制构件如果需要叠放存放时,上下层的构件必须对齐摆放,最高叠放层数不宜过高,一般在六层之内。建筑监理应该对以上步骤进行现场审核,注意各项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条款要求,如果存在不合规定情况应及时要求整改。
3.2预制构件的安装工艺
在对预制构件进行安装时,首先安装人员应该校正安装位置、标高、垂直度等要素。在对水平构件进行安装时还应该校对不同相邻构件之间的平整度和高度差,保证水平构件在一个水平面上,做好上述校对后,对预制构件进行临时固定。对于竖向预制构件的安装,要保证首层支撑架体的地基有一定的坚实性和平整性,上下层架体要对准,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结构支撑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3.3预制构件连接工艺
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包括多种连接方式,例如钢筋械连接、钢筋套筒灌浆连接以及钢筋浆锚搭接连接等,在进行连接时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标准执行,另外建筑监理人员应该对预制构件连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在灌浆前应该进行工程验收,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工程不予灌浆。
4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策略
4.1完善相关法律
在我国建筑法律不断完善过程中,应该以国家对于建筑发展要求基础上,迎合建筑发展的方向积极调整,进而在这过程中能够真正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相关法律法规。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我国政策的内容来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有效管理,对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进行及时完善,在这其中包括装配式建筑工程审核、监督等等环节。在开展监督工作过程中,也应该结合相应的产品质量制度,帮助找出在这其中存在质量不符合的相关材料,确保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符合实际要求。
4.2切实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标准
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相应的设计人员在这过程中就应及时的配合其它环节的人员,组成装配式建筑施工团队,在这其中应该包括安装、结构、设备等等方面的人员。而且这个团队应该贯穿整个施工项目,并且在这其中要保证之间的有效配合,采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来保证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能够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的而合理性,相关部门和政府应该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开展相关的会议,分析在这其中能够提供的帮助与支持,更好的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而且通过这样的方法,也能够很好的带动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水平,真正发挥装配式建筑自身的作用和价值,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
4.3加强装配式建筑技术培训工作
相关部门可以和高校积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法,来培养当前所需要的优秀人才,还应该在这其中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积极和用人单位进行合作,建立人才基地培训中心,加强对建筑行业的人才培养,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在这其中特别是对一线建筑工作人员的培训,可以定期邀请行业内部专业开设交流会,针对工作人员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解答,组织工作人员到实际装配式施工现场进行了解。通过丰富的培训方法,能够更好的提高装配式建筑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更好的保证装配式建筑质量。
4.4推进工程总承包信息管理
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是有效结合设计、施工等环节的综合性工程,在这其中为了能够保证工程能够达到最好标准。就应该在这其中采取信息化管理方法,基于BIM信息技术下的管理,能够及时的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进行设计,在这其中包括施工材料的选择、成本、进度等等多个方面,将粗放式的管理方法转变成精细化的管理方法,进而更好的实现项目的最优化处理,发挥装配式建筑自身成本投入少、污染小等等的特点。
结束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一些建筑企业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应。在我国建筑企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进一步加大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的力度,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和经济效应,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董绍昌.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与质量检测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9(06):104-105.
[2]陈雪倩.对装配式建筑在施工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应对措施的分析[J].居舍,2019(18):131.
[3]王志刚.浅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17):171-172.
[4]郭凯.浅谈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2):238-239.
[5]王伟东.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8(41):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