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人们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基础处理的难度也不断加大。岩土工程、基础处理工程的施工难度大,且受到了自然勘察环境的影响。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应当要做好施工管理,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保证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基础处理的质量。本文现针对建筑工程岩土勘查和地基处理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够为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基础处理
作为建筑工程重要承重结构,地基施工的质量对建筑稳定性和整体性有直接影响。在施工前期,施工单位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环境进行地勘,并做好常见的不良地形处理预案,如沉降、变形等。基于此,为了保证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施工单位一定要考察工程施工实际的岩土性质,并做好地基处理、地基养护管理,最终来提升和强化地基施工质量,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施工效果。
1.分析建筑工程勘察技术
建筑工程勘察是一种现代化的处理手段,技术人员通过运用现代化的勘察技术,对建筑场地进行科学地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并做好基础设计控制处理,最终针对工程建设要求和地质条件,提出整治土地,优化土石方工程等设计方案、施工措施,实现对应的工程监测,为后期设计提供依据。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需求,基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稳定性建设要求,岩土工程的勘察阶段分为了以下几点。(1)可行性勘察研究,主要为选址勘察,目的是确定符合场地方案的要求;(2)初步勘察阶段,设计出符合设计或扩大设计的基本要求;(3)详细设计,也就是做出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4)施工勘察,该阶段结合工程建设环境,对拟建工程进行复杂施工勘察。且随着不同的建筑结构、地址要求,可以进一步简化勘察阶段,可采用一次性详细勘察,以保证在短施工周期中获得详细的地质报告。
2.分析常见的建筑岩土勘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剧,城市建筑密度也在不断增加,对基层基础地基承载力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建筑投资收益最大化,城市基于节约土地资源目的,将建筑基础埋在地下深度位置,以保证上部稳定性,大荷载和深基础也因此成为城市建筑的特点。
在地域差异及以长期的建筑活动下,高密度的建筑环境中,其岩土工程勘察时候,经常会遇到地基基础、区域不稳定以及斜坡问题,进而引发施工环境和水腐蚀性等一系列岩土工程问题。常见的有“岩土体空洞”、“强风化岩石”、“残积土”等问题。 此外,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综合素养也会影响岩土勘察效果,后期的实验室检查以及检验,人为因素等影响,也会导致勘察数据不能够如实反映岩土的性质。
3.现代建筑地基处理专业技术研究分析
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地基处理是基于岩土工程勘察后所采取的针对性施工措施。地基处理工程的技术直接影响了其后期施工的质量。现分析常见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希望能够为一些工程施工单位提供参考借鉴(如下图1所示)。
.png)
(图1 现代建筑地基处理专业技术)
3.1桩基础法
桩基础是最为常见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其具有高承载力、低沉降影响、低噪音以及高抗震性等优势。桩基础处理的施工原理是利用混凝土承重桩将荷载传送到地下承力层,通过桩和周围环境的摩擦,减少承载力影响,进而实现抗变形,高承载力的基础处理目标。
目前,按照建筑工程的施工类型和承载力要求不同,其可以分为端承桩和静摩擦桩。通过选用合理的施工机械如:“锤击桩机”、“混凝土搅拌机”、“螺旋钻机”等提升施工效率,减少泥浆飞溅。
桩基础施工时候,应当注意以下几点施工工艺:(1)施工前要试桩,可在平整场地后,选取两根以上的桩进行试桩试验,以此弄清桩基础的沉入度、承载力,减少后期施工意外,如倾斜,桩头脱落等问题。(2)打桩应当按照先大后小、先浅后深、先长后短的顺序,并按照地岩土层控制桩长,保证桩端能够达到一定的深度。(3)不同桩要实施监察不同的施工指标。如如控制人工挖孔桩、砖孔灌注桩的泥浆浓度,预应力管桩要控制桩的垂直度、焊接相关参数等。
3.2添加剂施工方法
添加剂施工处理法是处理软土地基最简单快捷、实用的方式之一。其为软基础填充可塑性物质,增加其抗压、承载力,保证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后期也方便大型机械设备在其上面展开作业。目前,软土地基处理中最常见的添加剂是水泥,可直接增强软性泥土的稳定性,减少沉降等风险。
3.3高压喷射注浆施工技术
该施工技术依托于钻机钻孔,将相应的注浆管送到土层预设位置上,利用高压设备将浆液从下部转化为高压射流,进而让其从喷嘴喷射,冲击周围的土体结构。在高压喷射注浆下,部分土料和浆液混合在一起,在离心力、重力等作用力下,浆液和土料按照新的成分比例重新排列,冷却凝固后,也成为了相应的复合地基。通过采用该技术,可以保证地基的综合承载力,减少地基变形问题,提升整个基础的稳定性。
3.4排水处理施工
针对建筑工程地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积水问题,需要及时将地基内部的水分排出,避免地基长期受到水分侵蚀,影响到其整体稳定性和牢固性,影响到其承载力和使用效果。在具体的养护环节。可以结合地基实际情况按照预定的间距实施打孔,在其中注入具有良好渗透性的砂石材料,并在对应位置安排具有良好排水性能的材料,从而促使地基的沉降时间提前,及时排出其中的积水,进而有效加强地基的稳定性,确保地基整体使用效果。
4.结语
作为工程基础施工过程的重要准备工作,岩土工程勘察在城市高层建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后续工程项目的设计,改善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城市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必须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行为,选择合理的勘察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地基处理方案,从而保证高层建筑工程造价有效得到控制,确保工期进度和工程质量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玮,李龙. 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方案的优化设计分析[J]. 工程技术研究,2019,4(05):178-179.
[2]张艳. 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分析[J]. 智能城市,2019,5(09):115-116.
[3]韩柏山.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与基础处理[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1):241-242.
[4]王小明. 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探讨[J]. 河南建材,2016(02):56-57.
[5]邱岩.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方法探析[J]. 江西建材,2014(04):232+238.
[6]宗静. 对高层建筑岩土勘察分析及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研究[J]. 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33(0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