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与创新研究谭雯萱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月7期   作者:谭雯萱
[导读]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施工的正常运行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施工的正常运行,那么,就要把安全管理工作放在第一位,只有搞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建筑工程能够顺利、有序的开展。还应落实和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效率。
关键词:新时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创新研究
1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
1.1 提高安全意识
        建筑工程施工时一定要将安全管理放在首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使所有的施工人员都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发展的进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创建科学合理的施工安全管理体制,使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促进整个建筑行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1.2 提供安全保障
        传统建筑工程施工为了经济利益最大化,让施工项目在工期内交工,没有高度关注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使施工现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使这一情况得到彻底解决,企业要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摆在高度重视位置,创建完善的施工现场安全保障措施,使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稳步开展,以控制施工安全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
2 新时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
2.1 单一性、固定性的特点
        每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都是独立存在的,无法复制、无法批量生产,即便是相同的设计图纸、相同的施工单位也无法建设出完全一样的建筑工程,这也造就了建筑施工项目单一性的特点,使得不同的建筑项目安全风险类型呈现差异性的变化,相同的安全管理策略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建筑施工项目。同时,建筑工程施工的区域无法变动,所有参与建设的人员、设备、机械都需要在相对固定、相对有限的作业环境中完成建设任务,不同作业类型之间相互交叉、机械设备频繁与施工人员产生交互,均提高了安全管理的难度。
2.2 呈现流水作业特点
        (1)施工地点的流动性变化,工程建设进度的推进,施工地点也产生对应的变化,由低层到高层、由局部基础施工到主体结构建设,这些流动性变化使得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出现了许多可变的影响因素;(2)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变化,建筑工程的施工队伍主要由农民工组成,本身在安全意识、专业技能等方面存在不足,再加上频繁的人员流动,一旦建筑施工企业培训不到位、安全管理不足势必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建筑施工流水作业的特点加剧了安全管理环境的多变性、复杂性,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必须积极应对这些变化,敢于创新。
2.3 密集性特点
        (1)设备密集性:现代建筑工程投入了大量的设备和工具,在解放了建筑行业劳动生产力的同时,也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需要专业的人员来操作,不仅对人员的管理、技术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作业提出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一旦操作失误将给整个建筑工程带来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2)劳动密集性:就我国建筑施工的现状来看,工业化程度虽然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受到建筑规模、生产力等因素影响,建筑施工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在有限的空间内聚集了大量的人员、设备和建筑材料,再加上露天的高空施工环境,导致劳动者作业条件恶劣且极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这些均给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3.1 加强安全管理教育,提升安全意识
        (1)建筑企业需要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让他们可以全面掌握安全施工的有关知识,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安全第一的理念;(2)在施工前,管理人员要组织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教育,让他们在施工中可以依据规定规范作业,确保施工安全;(3)建筑企业需要给施工人员营造安全的施工环境,比如,建筑施工技术和设施的安全性,要定期检查工程安全设施,禁止出现施工设备超出负荷或者是超载工作的情况,要第一时间对于施工中出现的相关安全隐患进行消除,促进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3.2 规范安全管理技术,推动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
         (1)规范安全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施工人员会在脚手架、平台框架和建筑平台板等危险区域进行施工,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确保这些区域的载重量满足设计的要求,同时加设钢丝绳来提升主建筑结构与外部结构的稳定性,施工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时一定要将保护绳系好,从而使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同时,建筑工程施工对天气条件的要求非常高,施工企业必须提前对每天的天气变化情况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分析,大风、冰雹、雨雪等恶劣天气会给施工安全造成不可预估的伤害,因此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一定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严密的保护。施工企业可以将气象设备安装在施工现场,这样可以准确获取天气信息,为现场施工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将风速测量仪、接地电缆和避雷针安装在塔吊上,当风速达到六级以上时塔吊要停止作业,发生雷击等问题时避雷针可以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通过积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塔吊的正常工作得到保证,同时也提高了塔吊作业的安全性。(2)信息化技术应用:采用信息化技术所构建的安全管理体系,也更符合新时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要求。例如应用BIM技术,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构建符合建筑工程要求的可视化的三维模型,解决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工程参与各方之间的信息传递、协作困难等难题,并为管理人员提供整个建筑施工所需的各种信息,通过施工动态模拟和动态监测技术识别潜在的危险源,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有序。
3.3 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是安全管理的一线,也是确保整个建筑工程安全有序建设的关键。施工现场一方面提前建立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现场落实监督管理,识别安全风险,根据安全风险等级采取对应的防控措施。另外一方面施工企业要创建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责任考核制度,从而实现对施工人员的监管。有些建筑企业在施工现场安装了打卡机,施工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时需要刷卡,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出勤率,还可以防止闲杂人等混入施工现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使施工现场的工作秩序变得井井有条,提高施工现场的施工效率。施工企业尽管采取形式多样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但是有些安全事故还是不能彻底避免,所以施工企业一定要给施工人员购买意外事故伤害险,这样不仅给施工人员提供了保障,还会给企业带来很多好处,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保险公司会对其赔偿,使风险有效转移,使施工企业的经济损失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
4结语
        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如今依然突出,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新时期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应转变传统安全思维模式,在落实安全意识培训教育工作的同时,对安全隐患主动出击,重视信息化技术应用,健全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建设。
参考文献:
[1]任坤明.建筑施工中如何做好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措施[J].地产,2019(15):77.
[2]王天亮.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策略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2).
[3]石崧.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中事故的发生及防范措施研究[J].建筑与装饰,2019(2):92-93.
[4]冯小祥.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防范措施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8):35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